中国粮食作物地理(geograpby of graincrops in China)

Posted 中国粮食作物地理

篇首语: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渡春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粮食作物地理(geograpby of graincrops in China)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粮食作物地理(geograpby of graincrops in China)

中国粮食作物种类多、分布广、地域差异大,生产水平不平衡而发展潜力大。中国栽培较普遍的粮食作物共有20余种,其中有些还有春播、夏播、秋种和冬种之分,而每种作物又有不同的品种,世界各种主要粮食作物几乎都见于中国。

  中国是世界重要产粮国之一,1990年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22.8%,稻谷、甘薯产量均占世界第1位,小麦和玉米、谷子居第2位,大豆和高粱居第3位。

  中国粮食作物面积占全部耕地的76.5%,产值约占种植业的70%,粮食使用劳力和投资亦均占种植业的70%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粮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1990年比1949年粮食总产增长了3.9倍,比同期世界粮食年产量递增为快,但产量不稳定。

  中国粮食作物的地区分布及其特点除少数纯牧区县外,中国各县均有粮食栽培,但地区分布很不平衡,粮食组合又各具特色。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乌审旗一线以东及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95%和96%;西部地区粮食播种面积不足全国的5%,粮食产量仅及全国的4%。不同的粮食作物分布相对集中:

  (1)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以稻谷生产为主,同冬作(小麦、油菜、蚕豆、豌豆、绿肥)

  进行复种轮作,实行一年两熟或三熟制,粮食耕地复种指数约195%。

  (2)秦岭、淮河以北以小麦生产为主,在其偏南的冬麦区主要和夏作(玉米、谷子、大豆、绿肥)轮作,实行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粮食耕地复种指数约150%,在其偏北的春麦区主要同糜子、谷子、马铃薯、玉米、豌豆等轮作,以一年一熟为主,粮食耕地复种指数约115%。

  (3)东北3省大部分地区以玉米、大豆、高粱、谷子为主和小麦轮作,基本上实行一年一熟,粮食耕地复种指数低于100%。

  (4)西部青藏高寒山区以青稞、豌豆、春麦为主,实行轮歇轮作,粮食耕地复种指数约95%。

  1990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346.5万公顷,每公顷平均单产3.93吨,属世界中等水平。由于洼涝、盐碱、风沙、干旱、水土流失、土壤贫瘠等原因,全国约有1/3的粮食耕地每公顷仅产1.5吨左右,主要分布于黄淮海平原洼涝地区、黄土高原、东北地区山林区、半农半牧区、青藏高寒区及西北内陆干旱区。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以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薯类、大豆等为主,其中又以稻谷、小麦、玉米分布最广,产量最多,三者合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86%以上。

  (1)稻。中国是世界种稻最旱、产稻谷最多的国家。稻谷在各种粮食作物中平均单产最高,占粮食播种总面积的29%、总产量的42.4%全国90%以上的稻谷集中于淮河、秦岭以南的南方地区。按自然条件和稻谷栽培制度及品种类型又分为:

  a.华南双季稻籼稻区。

  主要分布在广东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福建闽江、晋江和九龙江下游河谷盆地,广西浔江、郁江、贺江、桂江流域和柳江下游及台湾西部平原,稻谷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80%以上,多实行双季稻与冬小麦、冬甘薯或油菜、冬绿肥一年三熟轮作。在海南岛东部万宁、陵水、崖县和北部儋县是三季连作稻地区。此外,局部地区尚有再生稻、混作稻和旱稻栽培。

  b.长江中下游单、双季稻区。

  主要分布在南岭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12省、市的全部或大部地区,稻谷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2/3,是中国最大的稻谷集中产区。20世纪50年代前以单季籼稻为主,50年代发展稻麦两熟,60年代发展双季稻,70年代大量发展双季稻三熟制。1980年以后双季稻面积缩减,一季中稻面积回升。

  c.云贵高原稻谷区。

  稻谷分布垂直变化明显,由海拔1200米的河谷两季稻到2000多米的一季粳稻均有,为中国重要的糯稻产区。d.四川盆地丘陵稻谷区。以单季中稻为主,面积和产量均占稻谷的70%;分布上限可达2400~2500米,为全国水稻分布的海拔高度较大地区之一。双季稻面积不大。稻谷在北方地区种植少,且零星分散,近几年有所发展,以东北三省稍多,面积约占北方稻区的40%。

  (2)小麦。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粮食的26.7%和23%,广布全国,以黄淮海平原及长江流域最多,可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以冬小麦为主,其面积和产量均占小麦80%以上。全国有14省、市、区种植春小麦,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区,占全国春小麦面积的85%以上。冬小麦可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奏岭、淮河以北为北方冬麦区,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冬小麦的70%左右,大都和玉米、甘薯、高粱、谷子、大豆等轮作,多实行二年三熟,部分一年一熟或一年二熟。折多山以东、淮河秦岭以南属南方冬麦区,大部地区实行麦稻两熟制或麦稻稻、麦豆稻、稻麦肥等三熟制。但长江以南、湖南以东各省区小麦种植很少,如江西、广东和广西。

  (3)玉米。玉米在粮食作物构成中仅次于稻、麦,而居杂粮之首,1990年玉米播种面积2140.1万公顷,产量9681.9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21.69%,主要集中栽培区是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经辽南、冀北、晋东南、陕南、鄂北、豫西、四川盆地四周及黔、桂西部至滇西南,面积占全国玉米面积的80%左右,其中东北多于西南。东北和西北地区以一熟春播玉米为主。黄淮海平原和西南山地为春播、夏播玉米混合区。华北地区二年三熟制多采用春播玉米晚熟种,一年二熟制则用夏播玉米早熟种。云贵川三省从海拔300~2500米均有分布,在1000米以上多为一熟春播晚熟种。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各省区为春播、夏播、秋播玉米混合区。

  (4)高粱、谷子、大豆。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辽、吉、黑3省和华北各省区高粱面积和产量约分别占全国的78%和86%,是洼涝盐碱地区的主要作物。谷子耐旱性强,全国95%的谷子面积集中分布于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松辽平原和内蒙古西部和东南部。东北和西北以春谷为主,华北夏谷居多。大豆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的沈阳—哈尔滨—克山铁路两侧平原地带,松花江下游,黄淮海平原的鲁西南、豫东、冀东北及晋西北和苏皖两省淮北地区,大豆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6%和80%。

  (5)薯类作物。以甘薯为主,约占薯类面积的80%,次为马铃薯和少量木薯。1990年全国薯类面积和产量分别占粮食总计的8%和6.1%。甘薯除青藏高原外,各地均有,以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和四川盆地最多。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以夏秋薯为主,华南沿海以秋冬薯为主,内蒙古东部及东北三省以春薯为主。马铃薯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和西北各地。

  木薯集中分布在南岭以南的两广、滇南。

  商品粮产区中国生产水平较高的余粮区,主要分布在:

  (1)中国南方各大江河湖泊冲积平原、三角洲和湖盆平原,如江淮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江苏苏北平原等地区。

  (2)东北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3)安徽皖北平原,内蒙古后套,宁夏引黄灌区和河西走廊地区。

相关参考

中国经济作物地理(geography of economic crops in China)

中国经济作物包括棉花、油料、糖料、烟叶、麻类、药材等,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4.1%,此外,尚有茶、桑、水果、橡胶等木本经济作物未包括在内。  经济作物产值约占种植业产值的30%。  中国经济作物具有广

中国经济作物地理(geography of economic crops in China)

中国经济作物包括棉花、油料、糖料、烟叶、麻类、药材等,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4.1%,此外,尚有茶、桑、水果、橡胶等木本经济作物未包括在内。  经济作物产值约占种植业产值的30%。  中国经济作物具有广

中国城市地理(urbangeography of China)

中国城市随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在数量、职能、规模和分布上也不断发展和变化。  中国城市历史地理的变迁可分为下列3个时期:  封建社会以前中国最早的城市是在奴隶主的封地中心——邑(农村居民点

中国城市地理(urbangeography of China)

中国城市随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在数量、职能、规模和分布上也不断发展和变化。  中国城市历史地理的变迁可分为下列3个时期:  封建社会以前中国最早的城市是在奴隶主的封地中心——邑(农村居民点

中国植物地理(botanical geography of China)

中国植物种类繁多,起源古老,植被类型丰富多采。  中国植物区系的特点和起源基本特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幅员、地质历史演变和地质时期气候变化是形成中国植物区系特征的基本因素。  植物种类丰富中国维管束植物共

中国植物地理(botanical geography of China)

中国植物种类繁多,起源古老,植被类型丰富多采。  中国植物区系的特点和起源基本特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幅员、地质历史演变和地质时期气候变化是形成中国植物区系特征的基本因素。  植物种类丰富中国维管束植物共

中国历史地理(historical geography of China)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国人民的祖先很早就劳动、生息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不断地改造周围的自然界,使中国的地理环境在全新世以来约1万年的时间里起了很大的变化。早期的这种变化幅度不甚显著。在中国各族人民相

中国历史地理(historical geography of China)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国人民的祖先很早就劳动、生息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不断地改造周围的自然界,使中国的地理环境在全新世以来约1万年的时间里起了很大的变化。早期的这种变化幅度不甚显著。在中国各族人民相

中国农业地理(agrogeography of China)

中国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为了因地制宜地实行农业生产合理布局,必须充分认识各地区自然、经济条件的特点,掌握农业生产地域分异的客观规律。  农业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中国农业自然条件的主要特点是: 

中国农业地理(agrogeography of China)

中国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为了因地制宜地实行农业生产合理布局,必须充分认识各地区自然、经济条件的特点,掌握农业生产地域分异的客观规律。  农业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中国农业自然条件的主要特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