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YingXian)
Posted 木塔
篇首语: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应县(YingXian)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应县(YingXian)
山西省雁北地区辖县,中国最古最高木结构塔——应县木塔所在地。位于省境北部,大同市南。面积1708平方公里,人口25.1万。县府驻城关镇。汉置剧阳县,晋废。唐置金城县,故治在今应县城东,遗址尚存。明清时为应州,1912年改称应县。县境平原占57%,南部属恒山山地,桑干河、黄水河、浑河流贯县境。热量条件较好,无霜期约140天。地下水位高,土壤盐渍化严重,盐碱地几占耕地面积一半,是山西省盐碱地最多县份,近年来改造效果显著。农作物以玉米、谷子、马铃薯为主,其次为春麦、胡麻、莜麦、向日葵和甜菜等。特产紫皮蒜。1979年以来,已营造落叶松林1000公应县木塔顷,又利用浑河湾的330公顷盐碱荒滩,发展渔业生产。境内硝、盐、碱等原料丰富,化学工业较发达。交通便利,有公路通往大同、左云、山阴、浑源、繁峙等地。县城内有著名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名佛宫寺释迦塔,高67米,底层直径30米,全为木结构,八角六檐内外槽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参考
位于东经119.3°,北纬33.2°,在江苏省中部,淮河下游。隋置安宜县。唐上元三年(763年)县内获定国宝,因改安宜县为宝应县。
位于东经119.3°,北纬33.2°,在江苏省中部,淮河下游。隋置安宜县。唐上元三年(763年)县内获定国宝,因改安宜县为宝应县。
位于东经113.1°,北纬39.5°,在山西省北部。古称应州,据《应州续志》载:以境内龙首,雁门二山南北相应,城当其间故名。1912年建县。
位于东经113.1°,北纬39.5°,在山西省北部。古称应州,据《应州续志》载:以境内龙首,雁门二山南北相应,城当其间故名。1912年建县。
秦朝,建东阳县,属东海郡。汉朝,此地为东阳、平安射阳三县地,先后属临淮、广陵郡。隋初,境内统一为安宜县。唐朝肃宗上元三年农历四月十六日(公元762年5月14日)因真如献宝,肃宗传旨:上元三年改为宝应元
秦朝,建东阳县,属东海郡。汉朝,此地为东阳、平安射阳三县地,先后属临淮、广陵郡。隋初,境内统一为安宜县。唐朝肃宗上元三年农历四月十六日(公元762年5月14日)因真如献宝,肃宗传旨:上元三年改为宝应元
山西朔州: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金昌明二年至六年(1191—1195年)、元、明、清各代屡有修葺。塔的位
山西朔州: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金昌明二年至六年(1191—1195年)、元、明、清各代屡有修葺。塔的位
属武宁乡二总,民国时属第五区,抗日战争期间,划入宝应县。北部历属宝应县,明代属三阿乡,清代属白垛庄,民国期间先属东三乡,后属第六区。1943年,宝应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柳堡分属夏集区、陶林区。柳堡镇今
属武宁乡二总,民国时属第五区,抗日战争期间,划入宝应县。北部历属宝应县,明代属三阿乡,清代属白垛庄,民国期间先属东三乡,后属第六区。1943年,宝应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柳堡分属夏集区、陶林区。柳堡镇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