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YixingShi)

Posted 陶器

篇首语: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宜兴市(YixingShi)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宜兴市(YixingShi)

中国著名“陶都”。位于江苏省南部,东临太湖,西界溧阳,南以宜溧山地与浙江、安徽二省为邻,北连滆湖。面积2039平方公里,人口106.74万。宜兴春秋战国属楚,称荆。秦置阳羡县。晋周玘三兴义兵平叛有功,于此置义兴郡封之。宋改宜兴县。1988年改县级市,并为省直辖行政单位。市境北部属洮、滆湖平原,中部是荆溪谷地,水网稠密,湖荡罗列,盛产稻谷、麦类、油菜籽;水产亦丰,素称“鱼米之乡”。南部属宜溧山地,太华山、茗岭、铜官山海拔在500米以上,其中茗岭主峰黄塔顶海拔611米。山中毛竹密布,犹如“竹海”。山前丘陵岗地,杉木林、板栗林和茶园广布,为著名宜兴板栗和“阳羡唐贡茶”产地。滨临太湖的“渎上”地带是宜兴特产百合和生姜产地。宜兴自古以产陶器著称,位于太湖西侧、丁山南麓的丁蜀镇是宜兴陶器主要产地。镇由丁山、蜀山、汤渡3镇合并而成,人口4.5余万,是全市第1大镇。镇郊的丁山、蜀山、白泥山盛产陶土,周秦以来即为中国重要陶器生产中心之一。经历代改造和发展,主要产品除日用和工业陶瓷外,具有传统特色的产品还有紫砂、均陶、精陶、彩陶和青瓷等;其中紫砂茶具质地精致、造型美观,富有艺术价值,驰名中外。

  宁杭公路纵贯镇中,另有蠡河东通太湖,水陆交通便利。其他重要集镇还有宜城镇、张渚镇等。市境多溶洞奇景,自古为著名旅游地。有善卷洞、张公洞、灵谷洞、慕蠡洞、玉女潭等名胜。古迹以宜城镇内国山碑、周处庙、东坡书院和太平天国杨辅清王府等著名。

相关参考

宜兴市的历史沿革

宜兴市宜兴已有5000多年历史。古称荆邑,春秋时属吴。周元王四年(前472)属越。周显五三十六年(前333)属楚。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荆邑司会稽郡,次年改荆邑为阳羡县。西晋怀帝永嘉四年(310)

宜兴市的历史沿革

宜兴市宜兴已有5000多年历史。古称荆邑,春秋时属吴。周元王四年(前472)属越。周显五三十六年(前333)属楚。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荆邑司会稽郡,次年改荆邑为阳羡县。西晋怀帝永嘉四年(310)

宜兴市(Yixing Shi)的由来

位于东经119.8°,北纬31.3°,在江苏省南部,东滨太湖。隋废郡改为义兴县。宋太平兴国元年避讳,取“义者宜也”之意改名宜兴县。1988年设市。

宜兴市(Yixing Shi)的由来

位于东经119.8°,北纬31.3°,在江苏省南部,东滨太湖。隋废郡改为义兴县。宋太平兴国元年避讳,取“义者宜也”之意改名宜兴县。1988年设市。

宜兴市高塍镇的历史沿革

宣统三年为宜兴县四镇之一,民国元年为宜兴县七市之一,民国18年为宜兴县十三区,民国23年域内高塍乡、赋村乡、雅乐乡、亳邱乡、湖陵乡、...高塍镇悠久历史高塍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春秋时

宜兴市高塍镇的历史沿革

宣统三年为宜兴县四镇之一,民国元年为宜兴县七市之一,民国18年为宜兴县十三区,民国23年域内高塍乡、赋村乡、雅乐乡、亳邱乡、湖陵乡、...高塍镇悠久历史高塍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春秋时

宜兴市新街街道的历史沿革

1930年开始建立起来的新集镇而得名。1961年成立新街公社,1983年10月改乡,1994年撤乡建镇。1996年,面积21平方千米,人口1.2万人,辖新街、塍上、堂前、联群、涧北、东圩、遗踪、民北、

宜兴市新街街道的历史沿革

1930年开始建立起来的新集镇而得名。1961年成立新街公社,1983年10月改乡,1994年撤乡建镇。1996年,面积21平方千米,人口1.2万人,辖新街、塍上、堂前、联群、涧北、东圩、遗踪、民北、

宜兴市张渚镇的历史沿革

古称桃溪。因有一张姓大户迁居与此,称“张溪”。因溪水绕镇,后又称“张渚”。西晋称“桃溪”,南宋后始称“张渚”,1959年1月成立张渚公社,1959年5月仍改为张渚镇。1986年渚东乡并入。1996年,

宜兴市张渚镇的历史沿革

古称桃溪。因有一张姓大户迁居与此,称“张溪”。因溪水绕镇,后又称“张渚”。西晋称“桃溪”,南宋后始称“张渚”,1959年1月成立张渚公社,1959年5月仍改为张渚镇。1986年渚东乡并入。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