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TongchuanShi)
Posted 粘土
篇首语: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铜川市(TongchuanShi)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铜川市(TongchuanShi)
陕西省主要煤炭工业城市,省辖市。位于咸(阳)铜(川)铁路终点,陕北与关中间交通要冲。辖2区及耀县、宜君2县。包括分散的采矿点在内,面积3882平方公里,人口76.96万;其中市区面积789平方公里,人口41.23万。前秦时因境内的铜官川设铜官护军,北周时改为同官。后因与潼关音同易混,1946年改为铜川县。1958年撤县设市。
市区坐落在渭北“黑腰带”上,沿漆水河谷向南北延伸,煤藏丰富,又有石灰岩、耐火粘土和陶瓷粘土。早在千余年前,就烧制瓷器,号称“耀州瓷”。
20世纪5O年代初,对原有小煤矿进行改造,先后建立几十对现代化竖井、斜井、平硐和露天矿。目前原煤日产量相当于1948年的年产量,年产量达994万吨,占全省的近一半。煤矿职工占全市工业人口的72%。此外有水泥、建筑陶瓷、耐火材料、日用陶瓷、农机修造、通用机械等工业。厂矿和居民区大多分布在旧城南漆水河和西南的王家河两岸,呈Y形分布,南北长20公里左右,东西宽约350~1500米。建成区地处黄土山地峡谷之间,主要街道在漆水河西岸。市北有唐代玉华宫遗址,是唐太宗避暑离宫。
相关参考
古代时期铜川,原名“同官”,因与“潼关”同音,治所又设在铜水之川,故更名铜川。铜川夏、商隶属古雍州。秦属内史地。前155年(西汉景帝二年)开始设置县,隶属左冯翊。三国魏时隶属北地郡。446年(北魏太平
古代时期铜川,原名“同官”,因与“潼关”同音,治所又设在铜水之川,故更名铜川。铜川夏、商隶属古雍州。秦属内史地。前155年(西汉景帝二年)开始设置县,隶属左冯翊。三国魏时隶属北地郡。446年(北魏太平
位于东经109.1°,北纬35.0°,在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南缘。北魏置铜官县。据《水经注》:“南合铜官水,水出县东北,西南经铜官川,谓之铜官水。”县以水为名。1946年改铜川县。1956年改市。
位于东经109.1°,北纬35.0°,在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南缘。北魏置铜官县。据《水经注》:“南合铜官水,水出县东北,西南经铜官川,谓之铜官水。”县以水为名。1946年改铜川县。1956年改市。
1978年设置,1984年由铜川市城区划归郊区。1996年,区政府驻地,面积6.3平方千米,人口2.2万人,辖河东、杨家砭、城关3个行政村和河东、南关、北关、北街、泰山、西山、南街7个居委会。2002
1978年设置,1984年由铜川市城区划归郊区。1996年,区政府驻地,面积6.3平方千米,人口2.2万人,辖河东、杨家砭、城关3个行政村和河东、南关、北关、北街、泰山、西山、南街7个居委会。2002
1948年设陈炉区,1958年建东风公社,1961年更名陈炉公社,1983年改乡,1984年设镇。1996年,面积99.7平方千米,人口1.9万人,辖穆家庄、双碑、那坡、北沟、新兴、永兴、关家咀、马家
1948年设陈炉区,1958年建东风公社,1961年更名陈炉公社,1983年改乡,1984年设镇。1996年,面积99.7平方千米,人口1.9万人,辖穆家庄、双碑、那坡、北沟、新兴、永兴、关家咀、马家
北魏太平直君七年(446年),始设铜官县,县治在今王益区王益街道高坪村附近,隶属雍州北地郡。北周建德四年(575年),铜官县改为同官县。从隋代至清代,虽然隶属多有改变,但都基本上沿袭了同官县建制。民国
北魏太平直君七年(446年),始设铜官县,县治在今王益区王益街道高坪村附近,隶属雍州北地郡。北周建德四年(575年),铜官县改为同官县。从隋代至清代,虽然隶属多有改变,但都基本上沿袭了同官县建制。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