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县(TongXian)
Posted 漕运
篇首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通县(TongXian)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通县(TongXian)
北京市工农业生产较发达县份。首都东部交通枢纽。位于市境东南部。面积870平方公里,人口60万。县府驻通州镇。西汉置路县,东汉改“路”为“潞”,曾为渔阳郡治。金于潞县置通州,取“漕运通济”之义。明废潞县之名专称通州。1911年后称通县。1958年由河北省划归北京市,先称通州区,1960年改通县。县境皆为平原,20米等高线东西斜穿中部。北部略高,有坡岗地,为草甸褐土;南部低洼,旧多湖泊沼泽,为浅色草甸土、盐碱土等。年均温11.2℃,降水量679毫米,无霜期192天。河渠纵横,主要有潮白河、北运河、通惠河等,水利资源丰富,排灌条件良好。耕地6万公顷,种植小麦、玉米、水稻,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业以机械、化工、纺织、金属冶炼、橡胶、印刷、食品等部门为主,有中央和市属大型企业、仓库及医院、科研机构多处。通州镇为北京东郊以机械加工为主的综合性卫星城,西距市区中心22公里,常住人口12万。旧日为京杭运河北端主要码头,系漕运、仓储重地,北京水上门户。
京承(北京—承德)、京秦(北京—秦皇岛)铁路和京山(北京—山海关)、京塘(北京—塘沽)公路横穿境内。县境有北周始建的燃灯佛塔、明永通桥(八里桥)、李卓吾(贽)墓等名胜古迹。其南张家湾是元、明、清三代大运河重要码头,繁盛一时。
相关参考
位于东经116.6°,北纬39.8°,在北京市东部。西汉置路县,东汉改潞县。金设通州。据《元史·地理志》通州“取漕运通济之意”命名。俗称北通州,以别于江苏省之南通。1914年改为通县。
位于东经116.6°,北纬39.8°,在北京市东部。西汉置路县,东汉改潞县。金设通州。据《元史·地理志》通州“取漕运通济之意”命名。俗称北通州,以别于江苏省之南通。1914年改为通县。
眉山市眉山建政,始于南齐建武三年(496),在犍为郡武阳县南境建齐通左郡。南梁普通年间(520至527),齐通左郡改称齐通郡,建齐通县郡,县治同在一城。太清二年(548)设置青州,辖齐通郡,州治齐通县
眉山市眉山建政,始于南齐建武三年(496),在犍为郡武阳县南境建齐通左郡。南梁普通年间(520至527),齐通左郡改称齐通郡,建齐通县郡,县治同在一城。太清二年(548)设置青州,辖齐通郡,州治齐通县
位于东经128.7°,北纬45.9°,在黑龙江省中部。清光绪年间置大通县,因大通河为名。1914年因与甘肃省大通县重名,故改今名。
位于东经128.7°,北纬45.9°,在黑龙江省中部。清光绪年间置大通县,因大通河为名。1914年因与甘肃省大通县重名,故改今名。
通河县,原名大通县,以境内大通河得名。后因与青海省大通县重名,改称通河县。此地早在周以前为肃慎地;战国时期属貉地;汉时届沙地;后汉、三国时期为扶余奴隶制王国的属地;晋仍之;后魏、北齐时期届勿吉地;暗时
通河县,原名大通县,以境内大通河得名。后因与青海省大通县重名,改称通河县。此地早在周以前为肃慎地;战国时期属貉地;汉时届沙地;后汉、三国时期为扶余奴隶制王国的属地;晋仍之;后魏、北齐时期届勿吉地;暗时
眉山建政,始于南齐建武三年(496),在犍为郡武阳县南境建齐通左郡。南梁普通时期(520至527),齐通左郡改称齐通郡,建齐通县郡,县治同在一城。太清二年(548)设置青州,辖齐通郡,州治齐通县城。西
眉山建政,始于南齐建武三年(496),在犍为郡武阳县南境建齐通左郡。南梁普通时期(520至527),齐通左郡改称齐通郡,建齐通县郡,县治同在一城。太清二年(548)设置青州,辖齐通郡,州治齐通县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