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EnshiShi)

Posted 盆地

篇首语:泪水和汗水的化学成分相似,但前者只能为你换来同情,后者却可以为你赢得成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恩施市(EnshiShi)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恩施市(EnshiShi)

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鄂西南山区经济中心。位于清江上游恩施盆地,面积3969平方公里,人口71.49万;其中城区面积14平方公里,人口10万。清雍正十三年(1735)为施南府治后,人口渐增。抗日战争时湖北省政府曾迁此,商业迅速发展,成为鄂西南山区经济中心,山区所产茶叶、生漆、桐油、药材均在此集散。1982年划原恩施县施南镇及近郊置恩施市,1983年恩施县并入。市区位于河谷盆地中心,1月均温5℃,以冬暖著称。城区跨清江两岸,有清江大桥和红江大桥连结,西岸为老城,具山城特色;东岸为新城,地势较平坦,舞阳坝一带为商业区。

  有干线公路通自治州各县和武汉、宜昌、沙市及川、湘两省。与武汉有民航班机往来。工业有食品、化工、皮革、电力等部门。传统工艺美术以工艺漆器、墨晶石雕闻名。市郊盛产茶叶,所产花枝茶和玉露茶为鄂西南名茶。市境东南石窑所产的“窑归”(当归)、双河的紫油厚朴和市境西北板桥的“板党”(党参),均驰名中外。布境已发现方圆60余平方公里的硒矿,为世界首次发现的独立硒矿。市内有鄂西大学、恩施医专。城东北龙洞是风景胜地。

相关参考

恩施市的建制沿革

恩施市春秋时期地属巴国;战国时期属楚巫郡,秦朝时属南郡,三国吴及晋属建平郡,名沙渠县。南北朝,后周置施州及清江郡;隋改庸州;唐为施州,后改清江郡、清化郡,又复为施州。宋、元均为施州;明为施州卫;清初因

恩施市的建制沿革

恩施市春秋时期地属巴国;战国时期属楚巫郡,秦朝时属南郡,三国吴及晋属建平郡,名沙渠县。南北朝,后周置施州及清江郡;隋改庸州;唐为施州,后改清江郡、清化郡,又复为施州。宋、元均为施州;明为施州卫;清初因

恩施市(Enshi Shi)的由来

位于东经109.4°,北纬30.2°,在湖北省西南。东晋筑城临施水,号施王城。后周因置施州。据《水经注》:“施水出施山,北流会于沅。”清雍正六年(1728年)置施县,七年改为恩施县。取皇帝恩赐于施县之

恩施市(Enshi Shi)的由来

位于东经109.4°,北纬30.2°,在湖北省西南。东晋筑城临施水,号施王城。后周因置施州。据《水经注》:“施水出施山,北流会于沅。”清雍正六年(1728年)置施县,七年改为恩施县。取皇帝恩赐于施县之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龙凤镇的历史沿革

镇因驻地而得名。相传在新街出口以东200米龙洞湾的山腰脚有一个岩洞,洞形象条巨龙,洞内常有土碗粗的泉水流出,过往行人总要在此稍息片刻,饮清泉水以解渴,观风景以为乐,抬头遥望,洞对面的磨芋山,古树参天,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龙凤镇的历史沿革

镇因驻地而得名。相传在新街出口以东200米龙洞湾的山腰脚有一个岩洞,洞形象条巨龙,洞内常有土碗粗的泉水流出,过往行人总要在此稍息片刻,饮清泉水以解渴,观风景以为乐,抬头遥望,洞对面的磨芋山,古树参天,

湖北省恩施市三岔乡的历史沿革

因地处三座大山的结合部,无论从何方看去,都可以看见三个岔口,故名三岔。1950年7月从龙凤区划出部分区域建立茅坝区,年底将所辖的万寨归宣恩县管辖。1952年3月撤销茅坝区,并入龙凤区和七里区。1952

湖北省恩施市三岔乡的历史沿革

因地处三座大山的结合部,无论从何方看去,都可以看见三个岔口,故名三岔。1950年7月从龙凤区划出部分区域建立茅坝区,年底将所辖的万寨归宣恩县管辖。1952年3月撤销茅坝区,并入龙凤区和七里区。1952

湖北恩施建始县高坪镇的历史沿革

1949年11月,建始县人民政府成立,高坪增设为区,原保改为行政村。1952年4月红岩和高坪的石垭划为一区,1958年9月撤销区、乡建制,建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设立高龙人民公社,是全县8个大公社

湖北恩施建始县高坪镇的历史沿革

1949年11月,建始县人民政府成立,高坪增设为区,原保改为行政村。1952年4月红岩和高坪的石垭划为一区,1958年9月撤销区、乡建制,建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设立高龙人民公社,是全县8个大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