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秦图中的地名
Posted 地名
篇首语: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战国秦图中的地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战国秦图中的地名
战国秦图中的地名。作为地名载体的地图,在中国古代起源甚早。1986年在甘肃天水市东南放马滩出土的绘在四块松木板上的七幅地图,是目前我国所存的最古的地图,其绘制时间根据同时出土的竹简所记,应在秦王政(即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以前,距今已有2200多年。字体为秦篆,内容以河流为主,并有山脉、道路、关隘、聚落、森林等注记。其聚落注记外加方框。不过大都是一些小的地名,难以确定在今何地,有的字迹模糊,不易识别。根据其中有“邸”字,竹简上也有“邸丞”字样,有人认为应是后来的氐道,在今天水市西南与南部一带。也有人认为应是秦国邽〔gui归〕县(即上邽)一带的地图。图中水系多在今渭水以南,大部属于今嘉陵江上游水系。不过河流、道路与分水岭都用单曲线表示,不易分辨。其方向为上北下南,与今天一致。七幅图有六幅画在木板两侧,其中一幅仅绘少许局部图形,一幅图为总图,其余五幅则为分图。有的图不仅注明树木种类,并且还记载采伐情况。图中称关隘为“闭”,有些地名难以猜测,但有些通名如谿(溪)谷、田、里等,至今仍在沿用。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地名。春秋时期众多诸侯国,开始相互攻伐侵吞,强并弱,大灭小,使见于春秋文献者120余国,至战国时期,仅剩下七国,史称战国七雄。在这一过程中出现并形成了作为地方行政区划的郡县及郡县地名
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地名。春秋时期众多诸侯国,开始相互攻伐侵吞,强并弱,大灭小,使见于春秋文献者120余国,至战国时期,仅剩下七国,史称战国七雄。在这一过程中出现并形成了作为地方行政区划的郡县及郡县地名
几部有关地名的字书。东汉时期还有几本与地名有关的字书:(1)《尔雅》为先秦的作品,前面已经提到。在《尔雅》序中说:“尔雅者,盖兴于中古,隆于汉代。”有人解释说:“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
几部有关地名的字书。东汉时期还有几本与地名有关的字书:(1)《尔雅》为先秦的作品,前面已经提到。在《尔雅》序中说:“尔雅者,盖兴于中古,隆于汉代。”有人解释说:“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
《尚书·禹贡》载,天下分九州,古时樊城属豫州之域。“樊”之地名始于殷商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后,置郡设县,樊城隶属南阳郡。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取樊
《尚书·禹贡》载,天下分九州,古时樊城属豫州之域。“樊”之地名始于殷商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后,置郡设县,樊城隶属南阳郡。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取樊
汉代地图与汉简上的地名。秦兼并六国建立统一政权以后,把“书同文”作为一个要项来抓,一方面淘汰掉一些与秦文不合的文字,另一方面又将大篆改为小篆加以推广。但篆文毕竟书写麻烦,于是又采用了易写易认的隶书,在
汉代地图与汉简上的地名。秦兼并六国建立统一政权以后,把“书同文”作为一个要项来抓,一方面淘汰掉一些与秦文不合的文字,另一方面又将大篆改为小篆加以推广。但篆文毕竟书写麻烦,于是又采用了易写易认的隶书,在
芙蓉区地域系长沙古城的一部分。长沙地名《战国策》中已有记载。长沙称郡始于秦。秦始皇统一中国置三十六郡,其中有长沙郡;吴芮被封为长沙王,传五代,治湘县(今长沙);长沙筑城始于吴芮。西汉建长沙国,改湘县为
芙蓉区地域系长沙古城的一部分。长沙地名《战国策》中已有记载。长沙称郡始于秦。秦始皇统一中国置三十六郡,其中有长沙郡;吴芮被封为长沙王,传五代,治湘县(今长沙);长沙筑城始于吴芮。西汉建长沙国,改湘县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