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海塘的兴起
Posted 海塘
篇首语: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代海塘的兴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海塘的兴起
古代海塘的兴起。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设钱唐县,治所在今杭州灵隐山脚。“唐,堤也。”古代唐塘通用。以钱唐作县名,可能当时已有海塘。传说也认为,秦朝为征服涌潮,在钱塘江边修建海塘。
《水经注·浙江水》转引《钱塘记》中的这样一段传说,大意是:钱唐县东一里左右,有一条“防海大塘”,名叫钱塘。钱塘名称的由来与曹华信用钱诱人筑塘有关。曹是汉魏时人,宣称:“有能致一斛土者,即与钱一千。”旬月之间,来者云集。后来,因为华信无信,诈称等到海塘峻工以后,再给大家付钱。众人盛怒之下,弃土江边而去。结果堆成一段海塘,名为钱塘。这个故事反映了作《钱塘记》时,钱塘江上已有海塘。
有关苏北的海堤记载,最早见于6世纪中叶。当时有一位名叫杜弼的北齐官吏,他在任职海州(治所在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时,“于州东带海而起长堰,外遏咸潮,内引淡水”。(《北齐书·杜弼传》)这里的遏潮长堰就是防潮长堤。如果说前面提到的钱塘江边秦、汉时的海塘,因以地名和传说为据,还不能确凿可信的话,那末,海州的海堤是无可怀疑的。这是我国关于海堤建筑最早最明确的记载。
有人认为,东晋咸和年间(公元326—334年),吴内史虞潭在长江三角洲前沿建沪渎垒,是我国最早最确切的有关海塘建筑的记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教授在其所著《长水集》中,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晋书·虞潭传》所载虞潭“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的沪渎垒,不是海塘,而是城堡,这一工程不是防“海沙”,而是防海抄。海抄就是海盗。谭氏的意见是正确的。
到隋唐时期,随着苏、沪、浙沿海的逐步开发,这里的人口和耕地面积都有所增加,涌潮所造成的损失也日见严重。于是,防潮工程的修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钱塘江北岸到长江南岸,《新唐书·地理志五》载,建成了一条长124里的捍海塘。它南起盐官(今浙江海宁),经平湖、金山、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奉贤、南汇,北至吴淞江口。这是一条见于记载的较早较长的海塘,它捍卫着沪、浙间易受涌潮之害的城镇和农田。
在苏北,唐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年),淮南黜陟使李承也筑了一条比较重要的捍海堤。它南起通州(治所在今南通市),北至盐城,长142里,以“遮护民田,屏蔽盐灶”,名常丰堰。此外,为了抗御海潮,在海州也筑了一条永安堤,长七里。
自秦汉到隋唐,是我国海塘初建阶段。这一阶段,基本上都是土塘,或者在海岸附近夯筑泥土为塘;或者像筑墙一样,用版筑法建造。这种土塘,修建起来比较容易,可以就地取土,还省工省力,技术也比较简单。但经不起大潮冲击,平时也必需经常维修。
相关参考
宋、元海塘的初步发展。从五代、两宋到元朝,苏、沪、浙的海塘,有了初步发展。天宝三年(公元910年),吴越王钱镠〔liu流〕在杭州候潮门外和通江门外,用“石囤木桩法”构筑海塘。这种方法,编竹为笼,将石块
宋、元海塘的初步发展。从五代、两宋到元朝,苏、沪、浙的海塘,有了初步发展。天宝三年(公元910年),吴越王钱镠〔liu流〕在杭州候潮门外和通江门外,用“石囤木桩法”构筑海塘。这种方法,编竹为笼,将石块
明海塘的进一步发展。钱塘江口水面广阔,从南岸到北岸达几百里。由于中间屹立着一些岛屿,形成三条水道,叫作南大门、中小门和北大门。坎山-赭山间为南大门,赭山-河庄山间为中小门,河庄山到北岸为北大门。13世
明海塘的进一步发展。钱塘江口水面广阔,从南岸到北岸达几百里。由于中间屹立着一些岛屿,形成三条水道,叫作南大门、中小门和北大门。坎山-赭山间为南大门,赭山-河庄山间为中小门,河庄山到北岸为北大门。13世
连接湘漓的灵渠。春秋战国时,我国运河工程首先兴起于长江中下游及黄、淮之间。到秦、汉时期范围扩大了,南到五岭,西至关中,北及幽燕,都凿有运河。灵渠便是其中之一。在古代,我国南方有一个人数很多的越族,他们
连接湘漓的灵渠。春秋战国时,我国运河工程首先兴起于长江中下游及黄、淮之间。到秦、汉时期范围扩大了,南到五岭,西至关中,北及幽燕,都凿有运河。灵渠便是其中之一。在古代,我国南方有一个人数很多的越族,他们
周、秦、汉农田水利的兴起。太湖流域的农田水利建设,始于东周秦汉时期。由于文献记载过于简略,今天已经很难知其全貌。但仍然可以发现,从农业生产的需要出发,当时已着手在这里兴建排灌工程。《越绝书·吴地传》有
周、秦、汉农田水利的兴起。太湖流域的农田水利建设,始于东周秦汉时期。由于文献记载过于简略,今天已经很难知其全貌。但仍然可以发现,从农业生产的需要出发,当时已着手在这里兴建排灌工程。《越绝书·吴地传》有
古代顺化曾为中国故地,为汉朝交州(交阯)日南郡辖下的卢容县。2世纪末,林邑(即后来的占婆)兴起,并不断与中国争夺土地,卢容(今顺化)遂成了两国交战的拉锯地带,东晋以后不再为中国所有。14世纪时,顺化为
古代顺化曾为中国故地,为汉朝交州(交阯)日南郡辖下的卢容县。2世纪末,林邑(即后来的占婆)兴起,并不断与中国争夺土地,卢容(今顺化)遂成了两国交战的拉锯地带,东晋以后不再为中国所有。14世纪时,顺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