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州郡地名的猛增
Posted 公元
篇首语: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南北朝时期州郡地名的猛增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南北朝时期州郡地名的猛增
南北朝时期州郡地名的猛增。南北朝时,各王朝仍推行州、郡、县三级制,不过南北双方政区数目都在迅速增加。在正常状态下,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地方区划由简变繁也是合理的。可是这一时期,战争频仍,生产常常遭受破坏,其增加原因不外是多安插一些官吏,加强对人民群众的镇压与剥削,并以广土众民向别人炫耀而已。因而出现了“百室之邑,便立州名;三户之民,空张郡目”(《北齐书·文宣帝纪》)的状况。《宋书·州郡志》记载大明八年(公元464年)共有州22个,郡238个。这时是南朝境域范围最大时期,它包括秦岭与黄河下游以南地区。南齐时南朝势力已退到淮水以南,可是据《南齐书·州郡志》记载,当时有州23个,《通典·州郡》记载有郡395个,都较宋时有所增加。梁代疆域与南齐时相差不大,《隋书·地理志》说:“(梁武帝)天监十年(公元511年)有州五十三,郡三百五十。”可是到了武帝大同年间(公元535—546年)却把州数增加到107个,并且把州划分为五个等级。当然郡县数字也随之相应增多。陈中期时疆域仅有梁代时1/3左右,北以大江为界。《隋书·地理志》说其“威力所加,不出荆、扬之域,州有四十二,郡唯一百九。”北朝情况也同样如此。北魏太和中期有州38个。《魏书·地形志》所记东、西魏合计已达113个州。东魏由北齐取代,西魏由北周取代,北周灭北齐后,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有州210个,近人王仲荦在其所著的《北周地理志》中说是215个。如再加上陈的州数,和汉代的13州比起来,该是多么大的悬殊。汉代号称“百三郡国”,现在北周的郡数即达到508个(王仲荦统计达到552个)。
相关参考
其他有关地名的著作和研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正史地理志、州郡志,如《晋书·地理志》、《宋书·州郡志》、《南齐书·州郡志》、《魏书·地形志》等,均记载了大量地名,同样也涉及了对地名渊源的解释和地名沿革
其他有关地名的著作和研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正史地理志、州郡志,如《晋书·地理志》、《宋书·州郡志》、《南齐书·州郡志》、《魏书·地形志》等,均记载了大量地名,同样也涉及了对地名渊源的解释和地名沿革
北朝时期出现的双附郭县地名。南北朝时期在滥置州郡、虚张声威的同时,还加强了对国都和重要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的管理和统治,这主要表现在双附郭县的出现。在中国的历史上,自推行郡县制之后,就出现了郡、县同治所的
北朝时期出现的双附郭县地名。南北朝时期在滥置州郡、虚张声威的同时,还加强了对国都和重要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的管理和统治,这主要表现在双附郭县的出现。在中国的历史上,自推行郡县制之后,就出现了郡、县同治所的
东晋侨置的州郡县地名。根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的东晋图,今江苏的江淮之间(应为徐州范围),却注出幽、兖、青三州,徐州治所一向都在今徐州市或其以东等地,这时南迁到今扬州市范围内。幽、兖、青三州本在今河北、
东晋侨置的州郡县地名。根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的东晋图,今江苏的江淮之间(应为徐州范围),却注出幽、兖、青三州,徐州治所一向都在今徐州市或其以东等地,这时南迁到今扬州市范围内。幽、兖、青三州本在今河北、
西汉时期,县境属益州郡刺史部哀牢国。东汉永平十二年,置永昌郡后属永昌郡。三国时期,属永昌郡之永寿,今耿马、不韦,今保山,两县分辖;南北朝时属永昌府。隋代属南宁州总管府之濮部等部;唐初属剑南道金齿部。南
西汉时期,县境属益州郡刺史部哀牢国。东汉永平十二年,置永昌郡后属永昌郡。三国时期,属永昌郡之永寿,今耿马、不韦,今保山,两县分辖;南北朝时属永昌府。隋代属南宁州总管府之濮部等部;唐初属剑南道金齿部。南
楚雄市境,先秦时期,隶属滇国。汉代属益州郡。蜀汉、西晋属云南郡;东晋属建都郡。南北朝为爨氏割据区。隋朝属昆州。唐初市境大部属览州,北部的吕合一带属化州,皆隶于南宁州都督府;南诏时属弄栋节度,在市境设有
楚雄市境,先秦时期,隶属滇国。汉代属益州郡。蜀汉、西晋属云南郡;东晋属建都郡。南北朝为爨氏割据区。隋朝属昆州。唐初市境大部属览州,北部的吕合一带属化州,皆隶于南宁州都督府;南诏时属弄栋节度,在市境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