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侨置的州郡县地名
Posted 郡县
篇首语: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东晋侨置的州郡县地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东晋侨置的州郡县地名
东晋侨置的州郡县地名。根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的东晋图,今江苏的江淮之间(应为徐州范围),却注出幽、兖、青三州,徐州治所一向都在今徐州市或其以东等地,这时南迁到今扬州市范围内。幽、兖、青三州本在今河北、山东境内,一部分军民南撤后也在这里暂住,后来北方势力进一步南侵,徐州又由今扬州迁到京口(今镇江市内),后来南方北伐,徐州又逐步北移到今徐州,其治所暂驻各点,一般叫做“寄治”。彭城(今徐州)与京口两处,称为徐州的时间较长,不过,在彭城的有时加“北”字,在京口的有时加上“南”字。
东晋和南朝为了安置大量南迁的难民,在南方新设了一些郡县,有的即以侨民原来籍贯命名,大部分在长江南岸,以今南京即当时的东晋首都建康的附近最为集中,有的并无实土,只管人群。后来实行“土断”,即以土地定户籍,使外来人口皆在所居郡县编著户口并纳税服役,才使社会较为安定。当时侨县名称保留至今的以安徽的当涂比较著名,当涂县原属扬州淮南郡,在今蚌埠市西南,以其北有涂山得名,涂山即传说中的禹会诸侯的地方,东晋时侨置当涂县与淮南郡于江南。今为安徽马鞍山市的属县。
侨州郡县虽为流民的迁移而设立,这是原因之一,但更与军力的转移有关,如西晋时兖州治所原在今山东郓城西北,郗鉴(晋朝人,明帝时拜为车骑将军,都督徐青兖三州军事,后辅成帝,晋太尉)改镇邹山(在今山东邹县),这里也是兖州刺史驻处,后来撤到广陵(今扬州),广陵也就成为兖州治所。兖州原在北方,而以广陵为中心的兖州,则是侨治。
在东晋的政区中,州、郡、县三级都有实与侨两种区分。以后宋、齐、梁、陈沿袭此制。可以说,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地名非常混乱的时期。直到隋朝统一才得到有效的清理。
相关参考
南北朝时期州郡地名的猛增。南北朝时,各王朝仍推行州、郡、县三级制,不过南北双方政区数目都在迅速增加。在正常状态下,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地方区划由简变繁也是合理的。可是这一时期,战争频仍,生产常常遭
南北朝时期州郡地名的猛增。南北朝时,各王朝仍推行州、郡、县三级制,不过南北双方政区数目都在迅速增加。在正常状态下,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地方区划由简变繁也是合理的。可是这一时期,战争频仍,生产常常遭
位于东经111.7°,北纬30.1°,在湖北省武汉市西南,长江南岸。据《今县释名》:“汉置松兹县,在庐江郡,此县地为汉南郡之高成县,东晋咸康中,以庐江郡松兹县流民,避兵至此,乃侨置此,古今地名云,荆州
位于东经111.7°,北纬30.1°,在湖北省武汉市西南,长江南岸。据《今县释名》:“汉置松兹县,在庐江郡,此县地为汉南郡之高成县,东晋咸康中,以庐江郡松兹县流民,避兵至此,乃侨置此,古今地名云,荆州
东晋南朝的双头州郡。《魏书·地形志》在记载颍州所辖郡县时说:“汝阴、弋〔yi义〕阳二郡,萧衍(梁武帝)置双头郡县,魏因之。”清代学者钱大昕在《廿二史考异》中解释说:“双头郡者,一人代两郡守也。此本汝阴
东晋南朝的双头州郡。《魏书·地形志》在记载颍州所辖郡县时说:“汝阴、弋〔yi义〕阳二郡,萧衍(梁武帝)置双头郡县,魏因之。”清代学者钱大昕在《廿二史考异》中解释说:“双头郡者,一人代两郡守也。此本汝阴
北朝时期出现的双附郭县地名。南北朝时期在滥置州郡、虚张声威的同时,还加强了对国都和重要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的管理和统治,这主要表现在双附郭县的出现。在中国的历史上,自推行郡县制之后,就出现了郡、县同治所的
北朝时期出现的双附郭县地名。南北朝时期在滥置州郡、虚张声威的同时,还加强了对国都和重要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的管理和统治,这主要表现在双附郭县的出现。在中国的历史上,自推行郡县制之后,就出现了郡、县同治所的
其他有关地名的著作和研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正史地理志、州郡志,如《晋书·地理志》、《宋书·州郡志》、《南齐书·州郡志》、《魏书·地形志》等,均记载了大量地名,同样也涉及了对地名渊源的解释和地名沿革
其他有关地名的著作和研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正史地理志、州郡志,如《晋书·地理志》、《宋书·州郡志》、《南齐书·州郡志》、《魏书·地形志》等,均记载了大量地名,同样也涉及了对地名渊源的解释和地名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