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

Posted 礼器

篇首语: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对于知识的终生不懈的追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

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西周初年,周武王的两个弟弟——虢〔guó国〕仲与虢叔。虢仲之封地称为西虢,故城在今陕西宝鸡东。后平王东迁,西虢徙于上阳,故城在今河南三门峡。其支族仍留原岐地者,称小虢。公元前687年为秦所灭。虢叔之封地称东虢,故城在今河南滎阳东北,公元前767年为郑所灭。上阳之虢,兼有今河南三门峡和黄河沿岸山西平陆地境,与虞国毗邻。公元前655年,晋假道于虞以伐虢,虢国遂亡。

1955—1957年,三门峡上村岭发现并发掘了虢国墓地。这次发掘墓葬234座、车马坑三座、马坑一座,共出土文物9197件,其中铜器181件,带铭文的有14件。

墓地年代,下限与虢国灭亡的时间一致,上限则为西周晚年,即应早于平王东迁以前。主要是公元前9一前7世纪前期的遗迹。前后约百余年的时间。

墓地发掘的这些墓葬,都是没有墓道的竖穴土坑墓。绝大多数墓内死者头向北方。葬具可分为重椁单棺、单椁单棺、单棺三种。也有无葬具的墓。在葬制上有一定的差别。

墓的规模,大小不一。较大的墓占1/10,深8—9米、坑口长四米、宽2.5米以上。这次发掘以出土“虢太子”戈的M1052墓最大,墓深10米、长近六米、宽四米以上。随葬品以青铜礼器为主,间有兵器和车马器。在近200座较小的墓中,有50多座墓只出少量玉石饰或一件陶器,甚至无一随葬物。其余各墓中多随葬鬲、盆、罐、豆等陶器。随葬物的等级差别,甚为明显。青铜器的组合,规格最高的是七鼎墓,并葬有乐器。规格较高的是五鼎或三鼎墓。还有盘、匜、盉、二壶、一豆、一甗,并出兵器和车马器,另有附葬车马坑。规格低的为二鼎或一鼎墓,并同出盘和豆。

虢国墓地的葬制等级,连同M2001来看,大致可分为六等:

第一等:九鼎、八簋、八鬲。还有铜编钟8件、石磬10件。附近的车马坑,长达40米,宽5.2米。如M2001。

第二等:七鼎、六簋、六鬲。还有铜钮钟九件等。所出铜戈上铭:“虢太子元徒戈”。附车马坑,坑内10辆车,24匹马。如M1052。

第三等:五鼎、四簋、四鬲,无乐器。附葬车马坑,坑内五辆车、十匹马。如M1706、M1810。

第四等:三鼎、四簋、二鬲。也有车马坑(尚未发掘)。如M1705、M1721、M1820。另有一座三鼎墓,随葬车马器。如M1602。

第五等:二鼎或一鼎,将近20座墓。有的仅出一鼎,有的同出盘、匜,有的同出盆、豆、罐等陶器。

第六等:没有青铜礼器墓,将近200座。

上述第一等墓,是虢国之君墓,第二等墓是低于国君之墓。随葬七鼎墓,出土虢太子戈,应是虢太子之墓。墓的年代,推定为西周宣王时期。

1990年虢国墓地第二次发掘墓葬九座,车马坑四座。其中,九鼎墓一座,五鼎墓两座,三鼎墓三座。

一号墓(M2001),随葬九鼎、八簋、八鬲,等级很高。墓口南北长5.3米,宽3.55米。出土物达3200多件。计有铜、铁、金、玉、石、陶、竹木、皮革、麻布等九类。青铜礼器:鼎、簋、鬲、盨、盘、匜、豆、方壶、圆壶等56件。有铭文者30余件。乐器:铜甬编钟八件,铜钲一件。石磬一套10件。铜鼎和铜编钟,都有“虢季”字样铭文。

尤为珍贵的是一件铜柄铁剑,剑身铁质,长约33厘米。经鉴定,确认是人工冶铁制品。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人工冶铁实物。它将我国人工冶铁出现的年代至少提前近200多年。

出土的大量玉器中,尤以缀玉面罩最引人注目。玉面罩置于死者面部,其主体为玉制眉、目、鼻、口、耳、下颚、左右面颊等。是一件艺术珍品。死者身上还有一组大型人形玉组佩。这组玉佩是由小到大依次递增的玉璜,间以双排两行玛瑙琉璃串珠连缀而成。挂于颈部而达于膝下。死者头部又有五组玉饰,肩胛骨及骨盆处放置玉璧,躯干处还有戈、璋、圭等盖其上面。而且口中含玉,手中握玉、脚下踏玉、脚趾缝内也各夹有玉饰。这种葬玉,数量之大,玉器之精美,又为两周时代所罕见。另在死者的腰部有由12件金器组成的腰带组饰,也是很少见的。

墓主人,据铭文,应为“虢季”。从随葬礼器的基本组合为九鼎、八簋、八鬲,并有大量精美玉饰看,墓主生前身份很高。当为虢国某一代国君。其年代可推定为西周晚期。

1991年,上村岭虢国墓地再次发掘墓葬两座,又获重大发现。

九号墓(M2009),墓口长5.6米,宽4.4米,墓底略大于墓口,深约20米。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葬具为重棺单椁。葬式为仰身直肢葬。

随葬品达3000多件。铜器200余件,大型铜礼器中,大部分为实用器。多套礼器上均铸有铭文。四件铜盨铭文为:“虢仲作虢妃宝盨,子子孙孙永宝用”。其余均为“虢仲自作器”铭。

铜乐器,有甬钟一套八件。钮编钟一套八件。铜铙一件。经测音鉴定,均为实用乐器。钮编钟上铸有较长铭文,自铭为“宝铃钟”。石磬两套各10件,一套为实用器,另一套为明器。

铁器四件,铁刃铜戈一件,铁工具三件。

整件毛织衣物,保存完好,实为罕见。

皮马甲及盾牌各一件。这在同时期墓葬中是第一次见到。

遗册,是这次发掘中的重要发现之一。系用墨在10余片圭形片上书写而成。内容涉及送葬者姓名及所送物品。为目前国内发现的早期书法珍品。

在椁盖、内外棺盖、墓主人周身上下,均有精美玉器,数量大,品类多,制作精美。还雕刻出许多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如玉狮、虎、豹、鹿、牛、羊、鱼、鼠、蜻蜓、海龟等。

墓主人面部覆有玉面罩,尸身上又有成组的玉佩饰。据铜器铭文,应为虢仲,也是虢国的一代国君。其年代应为西周宣王时期。

相关参考

三门峡市的历史沿革

三门峡市三门峡曾是夏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西周属虢国,秦置三川郡,西汉为河南府,汉武帝时置弘农郡,北魏置陕州后一直延续至明、清。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的建设,于1957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

三门峡市的历史沿革

三门峡市三门峡曾是夏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西周属虢国,秦置三川郡,西汉为河南府,汉武帝时置弘农郡,北魏置陕州后一直延续至明、清。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的建设,于1957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

河南省三门峡义马的历史沿革

义马早期历史义马市隋以前属新安县辖区,县城治所在中心市区西南部下石河村一带。新安始置县于秦,历汉、晋、南北朝、隋各代。北魏孝文帝孝昌三年(527年)置西新安,隋大业元年(605年),以西新安划入渑池县

河南省三门峡义马的历史沿革

义马早期历史义马市隋以前属新安县辖区,县城治所在中心市区西南部下石河村一带。新安始置县于秦,历汉、晋、南北朝、隋各代。北魏孝文帝孝昌三年(527年)置西新安,隋大业元年(605年),以西新安划入渑池县

河南省 三门峡湖滨区的历史沿革

湖滨区因地处黄河三门峡水库(人工湖)之滨而得名。远在旧石器时代,现湖滨区域的上村沟、会兴沟、王官沟就有人类开拓生息。五、六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时期,已出现较大的氏族群落。夏商时属豫州。西周时先后属焦国

河南省 三门峡湖滨区的历史沿革

湖滨区因地处黄河三门峡水库(人工湖)之滨而得名。远在旧石器时代,现湖滨区域的上村沟、会兴沟、王官沟就有人类开拓生息。五、六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时期,已出现较大的氏族群落。夏商时属豫州。西周时先后属焦国

三门峡(SanmenXia)

黄河中游著名峡谷。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和山西省平陆县间。中国古代地理图志中称为三门山。旧时峡谷中有两座坚硬的闪长玢岩石岛兀立河中,岛壁峭拔。鬼岛位于右岸侧,呈弯弓形;神岛位于左岸侧,呈鱼脬形,屹立中流;

三门峡(SanmenXia)

黄河中游著名峡谷。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和山西省平陆县间。中国古代地理图志中称为三门山。旧时峡谷中有两座坚硬的闪长玢岩石岛兀立河中,岛壁峭拔。鬼岛位于右岸侧,呈弯弓形;神岛位于左岸侧,呈鱼脬形,屹立中流;

三门峡水利枢纽(SanmenxiaWaterControlProject)

黄河干流上第1座大型水利工程。1957年兴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主要工程是高106米的大坝,全长875米,历时3年余建成。后因水库发生严重淤积而进行改建。第一次于左岸增设2个泄流隧洞;第二次打开了原

三门峡水利枢纽(SanmenxiaWaterControlProject)

黄河干流上第1座大型水利工程。1957年兴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主要工程是高106米的大坝,全长875米,历时3年余建成。后因水库发生严重淤积而进行改建。第一次于左岸增设2个泄流隧洞;第二次打开了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