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区的历史沿革
Posted 历史
篇首语: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龙泉驿区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龙泉驿区的历史沿革
龙泉驿区历史悠久,古为蜀国辖地,唐久视元年(公元700年)置东阳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因县南分栋山边有一清泉名“灵池”,遂改东阳县为灵池县;宋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又改为灵泉县,属成都府;元时设陆路驿站,明洪武六年(1373年)撤县,改隶简州,正德八年(1513年)置巡检司,并设龙泉驿,为“川东首驿”,清代沿袭,民国初年改置简阳县行政分署;1959年简阳县的龙泉驿区与华阳县的大面、洪河、西河、青龙4个乡划入成都市筹建新的龙泉驿区;196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成都市龙泉驿区;1976年简阳县的洛带区并入龙泉驿区;2005年4月龙泉驿区的黄土镇回龙村(包括金三角社区)划归成都市新都区管辖。2009年,龙泉驿区辖12个街道、镇、乡,即龙泉街道、大面街道、十陵街道、同安街道、柏合镇、洛带镇、西河镇、黄土镇、洪安镇、山泉镇、茶店镇、万兴乡,共有81个村、54个社区、1274个村民小组、559个居民小组。1997年,面积558.7平方千米,人口45.1万,辖11镇8乡。区政府驻龙泉镇。
1999年,龙泉驿区辖13个镇、6个乡:龙泉镇、大面镇、洛带镇、柏合镇、西河镇、洪河镇、同安镇、十陵镇、茶店镇、文安镇、义和镇、黄土镇、西平镇;龙泉乡、平安乡、万兴乡、清水乡、山泉乡、长安乡。
2000年,龙泉驿区辖16个镇、3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78389人。其中:龙泉镇100582、大面镇31146、洛带镇23281、柏合镇19504、西河镇30256、洪河镇26466、十陵镇53124、义和镇14721、文安镇14793、同安镇25194、茶店镇16773、黄土镇15281、兴龙镇28199、平安镇30815、山泉镇13030、万兴乡6932清、水乡6057、长安乡7218。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土族、侗族、瑶族、维吾尔族、满族、鄂伦春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2003年1月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8号)批复同意龙泉驿区文安镇更名为洪安镇。
2003年12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31号)批复同意龙泉驿区撤销西平、义和2个镇的建制。扩大部分镇的行政区域:将原西平镇的天和街社区居委会、天平村、黄连村、阙家村、大龙村、清水村全部及鹿角村2、3、4、5、6、7、11组,大林村1、2组及黄土镇的光大村9、10、11组,平安镇的清平村12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西河镇管辖。将原西平镇的鹿角村1、8、9、10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黄土镇管辖。将原西平镇的大林村9、10、11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洛带镇管辖。将原西平镇的大林村3、4、5、6、7、8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同安镇管辖。将原义和镇的西江村、洪福村、回龙村、长梁村、新拱桥村、洪安村、金三角社区居委会、宝滩社区居委会划归黄土镇管辖。将原义和镇的三合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洪安镇管辖。
2004年9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36号)同意龙泉驿区撤销平安、龙泉、洪河、大面、十陵、同安、兴龙、金龙8个镇和清水乡。原平安、龙泉、洪河、大面、十陵、同安6个镇所属行政区域,实行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设置4个街道办事处。将原兴龙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柏合镇;柏合镇政府驻柏华路。将原金龙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洛带镇;洛带镇政府驻五星街。原洪河镇并入大面镇,成立大面街道办事处。将原清水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万兴乡;万兴乡政府驻万兴场。
2004年,龙泉驿区辖4个街道(龙泉、大面、十陵、同安)、7个镇(洛带、西河、柏合、黄土、茶店、洪安、山泉)、1个乡(万兴),44个社区委员会、169个村委会;面积559平方千米,人口密度927人/平方公里。
2005年5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18号)同意将青白江区龙王镇的新谊、双柏、黄果、园林、石桩、长林6个村和龙泉驿区黄土镇的回龙村、金三角社区所属的行政区域划归新都区石板滩镇管辖。石板滩镇政府驻石板滩场镇东风西街66号。
地名由来
龙泉驿,汉置邮亭,唐设驿传,元改站赤,明曰“驿站”,始称“龙泉驿”。
唐代为东阳县、灵池县治地(《四川郡县志》《元丰九域志》《中国历史地图集》)。灵池县,以其县南分栋山边有一泉池曰“灵池”,故名。宋代叫“王店”,并改灵池县为灵泉县;王店为灵泉县治地(《太平寰宇记》)。分栋山亦随县名的改变而改称“灵泉山”,直至元代。
明代改称“龙泉”,于此设驿站,始称“龙泉驿”。洪武六年(1373年),省灵泉县入简县,后置龙泉镇(《中国历史地图集》)。正德八年(1513年),置龙泉镇巡检司(《简阳县志》《四川郡县志》)。同期,灵泉山亦随之改称“龙泉山”,沿用至今。
清康熙六年(1667年),继续在四川大规模设置驿站,分为北、南、东、西4路,“东路起自简州之龙泉驿,至奉节之小桥驿(《四川通史》)。此期的“龙泉驿”既是驿站名,也具有地理名称的含义。
邮电业兴起后,驿站废置,“龙泉驿”则随之成为历史地名,并沿用至今。
1956年1月,原简阳县为所属各区命名时,以区公所驻地名称为区名,称“简阳县龙泉驿区”。
1959年,划归成都市筹建新区时仍以区人民委员会驻地龙泉驿为区名,称“成都市龙泉驿区”。
相关参考
龙泉驿区历史悠久,古为蜀国辖地。唐代为东阳县、灵池县治地(《四川郡县志》《元丰九域志》《中国历史地图集》)。灵池县,以其县南分栋山边有一泉池曰“灵池”,故名。宋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又改为灵泉县,
龙泉驿区历史悠久,古为蜀国辖地。唐代为东阳县、灵池县治地(《四川郡县志》《元丰九域志》《中国历史地图集》)。灵池县,以其县南分栋山边有一泉池曰“灵池”,故名。宋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又改为灵泉县,
十陵街道发展历程1960年,国务院批准建立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隶属于龙泉驿区,为乡建制,全称石灵乡。199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龙泉驿区撤销石灵乡,改为镇建制,全称十陵镇。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
十陵街道发展历程1960年,国务院批准建立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隶属于龙泉驿区,为乡建制,全称石灵乡。199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龙泉驿区撤销石灵乡,改为镇建制,全称十陵镇。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
龙泉原名为龙渊,为避李渊的讳,改渊为泉。出土文物证明,新石器时代,龙泉土地上就有人类活动。东晋太宁元年(323),属永嘉郡松阳县,建置龙渊乡。唐武德三年(620),因避高祖李渊讳,改龙渊乡为龙泉乡。唐
龙泉原名为龙渊,为避李渊的讳,改渊为泉。出土文物证明,新石器时代,龙泉土地上就有人类活动。东晋太宁元年(323),属永嘉郡松阳县,建置龙渊乡。唐武德三年(620),因避高祖李渊讳,改龙渊乡为龙泉乡。唐
龙泉镇,原名“天增泉”。后因龙泉河环绕其境,故改名“龙泉”。清代晚期,1852年(清咸丰二年),始有人烟,隶属呼兰城守尉管辖。1862年12月(清同治元年十一月),划归呼兰厅管辖。1878年(清光绪四
龙泉镇,原名“天增泉”。后因龙泉河环绕其境,故改名“龙泉”。清代晚期,1852年(清咸丰二年),始有人烟,隶属呼兰城守尉管辖。1862年12月(清同治元年十一月),划归呼兰厅管辖。1878年(清光绪四
小梅镇历史悠久,景色优美,物产丰富,人文荟萃,是著名的青瓷之乡。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有汉、畲等民族,有基督教堂,是龙泉最早传入基督教的地区之一,全镇面积97.22平方公里,人口1.24万人(2008
小梅镇历史悠久,景色优美,物产丰富,人文荟萃,是著名的青瓷之乡。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有汉、畲等民族,有基督教堂,是龙泉最早传入基督教的地区之一,全镇面积97.22平方公里,人口1.24万人(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