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山里乡的历史沿革
Posted 历史
篇首语:充满着欢乐与斗争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欢乐,欢迎雷霆与阳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黑龙江省山里乡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黑龙江省山里乡的历史沿革
即建有居民点。东北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归屯并户",驱散了原住居民,唯剩小根菜嘴子"渔亮子"一处。1942年修筑佳丰公路,该地成为大、小佳河通往西风沟一带的交通枢纽。山里乡驻地一带,
即建有居民点。东北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归屯并户”,驱散了原住居民,唯剩小根菜嘴子“渔亮子”一处。
1942年修筑佳丰(小佳河至西丰)公路,该地成为大、小佳河通往西风沟一带的交通枢纽。
1944年将三义村居民移来30户、140人建屯,并沿用原居址名“山里”为屯名,隶属小佳河村管辖。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归饶
河县第三区管辖。
1954年撤区建村,设置山里村。
1956年6月,隶属西风沟乡。
1958年10月,并入小佳河人民公社。
1962年,划归西丰公社管辖。
1975年9月,从西丰公社划出,建立山里公社。
1984年4月,改为山里乡。
山里乡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现有耕地6000公顷,森林面积1465公顷,森林覆盖率12.25%,草原面积1300公顷,内陆河流——挠力河主流180公顷,支流60公顷,人工河13.3公顷,水利灌溉控制面积1666.6公顷,占总耕地的32%。现已开发鱼池49公顷。
相关参考
相传胡氏由里屋迁此,因建村于山林里,故称山里,后谐音为三里。解放前属梅庄区,解放初属十区,1958年设三里公社,1984年建乡。境东、南、北、三面临水,水域占全乡面积的二分之一。1997年,面积98.
相传胡氏由里屋迁此,因建村于山林里,故称山里,后谐音为三里。解放前属梅庄区,解放初属十区,1958年设三里公社,1984年建乡。境东、南、北、三面临水,水域占全乡面积的二分之一。1997年,面积98.
海青乡名源于驻地海青村名。中华民国成立后,1919年称海青镇,隶属绥远县第三区。东北沦陷后,初属抚远县第二区,后设海青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9年设置海青区。1952年8月,撤销区
海青乡名源于驻地海青村名。中华民国成立后,1919年称海青镇,隶属绥远县第三区。东北沦陷后,初属抚远县第二区,后设海青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9年设置海青区。1952年8月,撤销区
镜泊乡一带,清代属宁古塔副都统辖区。中华民国时期,隶属宁安县体仁乡。东北沦陷后,1933年隶属第九区镜泊湖保,1939年改设镜泊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初属第三自治区。1947年5月,划
浓江乡名源于驻地浓江屯名。浓江系由“龙江”一词演变而来,传说早年境内的长虫山上有蛇无数,经常在河中浮游,当地人称此河为“龙江河”,河边小屯称“龙江里屯”,后来龙江河演变为“浓江河”,龙江里屯也演变成“
镜泊乡一带,清代属宁古塔副都统辖区。中华民国时期,隶属宁安县体仁乡。东北沦陷后,1933年隶属第九区镜泊湖保,1939年改设镜泊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初属第三自治区。1947年5月,划
浓江乡名源于驻地浓江屯名。浓江系由“龙江”一词演变而来,传说早年境内的长虫山上有蛇无数,经常在河中浮游,当地人称此河为“龙江河”,河边小屯称“龙江里屯”,后来龙江河演变为“浓江河”,龙江里屯也演变成“
西格木乡名源于驻地西格木村名。西格木,为“戈穆苏”的音转,满语为“樟子松”之意。清代晚期,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后,草帽顶子(今草帽村)、锅撑石(今群林村)、北靠山等地先后有人居住,多以驻地、山、
民初,属桦川县阜财区管辖。东北沦陷后,初隶黑通保,后改设黑通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隶属桦川县第九区。沿江乡一带,民初,属桦川县阜财区管辖。东北沦陷后,初隶黑通保,后改设黑通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