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城区南直路街道的历史沿革
Posted 公社
篇首语:鞭打的快马,事找的忙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城区南直路街道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城区南直路街道的历史沿革
成立于1953年,以路得名。1958年为先锋公社。
1968年与火车头公社合并为火车头公社。
1971年与火车头公社分开,命名为锋火公社。
1974年南直路改名为大寨路,办事处遂改为大寨路公社。
1980年恢复为南直路街道。
1985年末,办事处驻南直路,东起铁道线,西至宏伟路,南至二毛厂,北至宏图路,面积3平方千米,人口34832人,居委会21个,居民小组387个。
1996年,面积3平方千米,人口3.6万人,办事处驻南直路,辖以序数命名的28个居委会。2004年由原太平区划归道外区管辖。
相关参考
道外区是哈尔滨市形成、发展较早的老城区。据史料记载,早在哈尔滨市形成以前,人类就在此地繁衍生息和开发建设。商、周和先秦时期,这里是肃慎族居住地区。两汉、三国和两晋时,属扶余国。南北朝(492年)时勿吉
道外区是哈尔滨市形成、发展较早的老城区。据史料记载,早在哈尔滨市形成以前,人类就在此地繁衍生息和开发建设。商、周和先秦时期,这里是肃慎族居住地区。两汉、三国和两晋时,属扶余国。南北朝(492年)时勿吉
大兴地区是1918年以后逐渐形成的,辖区隶属滨江县,1929年5月属滨江市第一区和第二区,1932年归属东傅家区大兴分区、西傅家区北七分区。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辖区多次调整。始建于1951年。因周
大兴地区是1918年以后逐渐形成的,辖区隶属滨江县,1929年5月属滨江市第一区和第二区,1932年归属东傅家区大兴分区、西傅家区北七分区。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辖区多次调整。始建于1951年。因周
由仁里街得名。仁里地区历史形成较早,原属东四家子区域。1913年属滨江县第四区。1929年属滨江市。1932年属东傅家区仁里、南新分区。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命名为仁里街道。1958年与大同街道合并
由仁里街得名。仁里地区历史形成较早,原属东四家子区域。1913年属滨江县第四区。1929年属滨江市。1932年属东傅家区仁里、南新分区。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命名为仁里街道。1958年与大同街道合并
三电街道办事处辖区历史上是由哈尔滨第三发电厂家属区而形成街道建置。按照《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道外区三电街道办事处的批复》(哈政文[1987]39号),办事处于1988年1月20日成立。2004年,
三电街道办事处辖区历史上是由哈尔滨第三发电厂家属区而形成街道建置。按照《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道外区三电街道办事处的批复》(哈政文[1987]39号),办事处于1988年1月20日成立。2004年,
1979年为民强街道。1985年末,办事处驻南三道街,西起马家沟河,东至宏伟路,南起哑巴横,北至东直路,面积0.9平方千米,人口17569人,居委会10个,居民小组184个。1996年,面积0.9平方
1979年为民强街道。1985年末,办事处驻南三道街,西起马家沟河,东至宏伟路,南起哑巴横,北至东直路,面积0.9平方千米,人口17569人,居委会10个,居民小组184个。1996年,面积0.9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