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的历史沿革

Posted 都统

篇首语: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的历史沿革

依兰原名三姓,是满语“依兰哈喇“的汉译。1616年~1620年,努尔哈赤派大臣招抚了居住在黑龙江流域的努业勒,卢姓,、葛依克勒,葛姓、胡什哈里,胡姓,三姓赫哲氏族,先后来古代依兰地区居住,因此该地始称“三姓“。

周,秦时期均属肃慎族部落。

汉,晋为挹娄部。

北魏时代依兰是勿吉国中心。

隋朝时勿吉改称靺鞨。

唐时靺鞨共七部,其中粟末部日趋强大,于圣历元年,698年,创立震国,唐于开元元年,713年,册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国名渤海。

辽继承渤海领土主权,废除州县建制。

金设路治,称胡里改路。

元朝建立后,依兰初属辽阳行中书省开元路,后由开元路划出归合兰府水达达路管辖。

明初属三万卫辖区。

清顺治兰年,1645年,为加强三姓地方驻防兵力,将从征山东的三姓部分兵丁千余人撤回三姓。

清康熙三年,1664年,初设三姓城。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撤宁古塔将军,三姓副都统改山吉林将军统辖。

清光绪八年,1882年,设富克锦协领衙门,属三姓副都统,统归吉林将军。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置依兰府,撤三姓副都统衙门。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革东北行政制度划分三省,依兰辖于吉林省。

民国2年,1913年,改东北路分巡兵备道为依兰道。初辖依兰、

1945年解放后,先辖于合江省,后隶属于松江省。

1954年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成立黑龙江省,依兰县隶属黑龙江省。

1991年4月1日,划归哈尔滨市管辖。

相关参考

呼兰县(HulanXian)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辖县,省粮食、甜菜和亚麻生产基地。位于省境中部松花江北岸,呼兰河下游,南邻哈尔滨市。面积2612平方公里,人口61.7万。县府驻呼兰镇。“呼兰”满语“烟囱”之意。清初于河旁设防屯兵,砌

呼兰县(HulanXian)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辖县,省粮食、甜菜和亚麻生产基地。位于省境中部松花江北岸,呼兰河下游,南邻哈尔滨市。面积2612平方公里,人口61.7万。县府驻呼兰镇。“呼兰”满语“烟囱”之意。清初于河旁设防屯兵,砌

哈尔滨市(HarbinShi)

黑龙江省省会,中国重要工业基地和铁路枢纽。位于松嫩平原东南部松花江畔。辖7区和呼兰县。面积6929平方公里,人口402.42万;其中市区面积1637平方公里,人口279.82万。哈尔滨原为荒僻之野。公

哈尔滨市(HarbinShi)

黑龙江省省会,中国重要工业基地和铁路枢纽。位于松嫩平原东南部松花江畔。辖7区和呼兰县。面积6929平方公里,人口402.42万;其中市区面积1637平方公里,人口279.82万。哈尔滨原为荒僻之野。公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的历史沿革

道外区是哈尔滨市形成、发展较早的老城区。据史料记载,早在哈尔滨市形成以前,人类就在此地繁衍生息和开发建设。商、周和先秦时期,这里是肃慎族居住地区。两汉、三国和两晋时,属扶余国。南北朝(492年)时勿吉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的历史沿革

道外区是哈尔滨市形成、发展较早的老城区。据史料记载,早在哈尔滨市形成以前,人类就在此地繁衍生息和开发建设。商、周和先秦时期,这里是肃慎族居住地区。两汉、三国和两晋时,属扶余国。南北朝(492年)时勿吉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的历史沿革

金代,松北区现万宝镇后城村曾是上京会宁府(今阿城区城南白城)屯粮聚草的军粮城。1850年,现松浦镇一带常有马姓人氏摆渡,因此叫做“马家船口”。1900年中东铁路建成。1901年,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滨洲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的历史沿革

金代,松北区现万宝镇后城村曾是上京会宁府(今阿城区城南白城)屯粮聚草的军粮城。1850年,现松浦镇一带常有马姓人氏摆渡,因此叫做“马家船口”。1900年中东铁路建成。1901年,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滨洲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红星镇的历史沿革

1946年属达营区(1950年更名第十区),1956年设红星乡、海兴乡,1958年合并为红星公社。1960年-1961年曾并入大岭公社。1984年改红星乡。1985年,东与宾县一山之隔,南邻大岭乡,北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红星镇的历史沿革

1946年属达营区(1950年更名第十区),1956年设红星乡、海兴乡,1958年合并为红星公社。1960年-1961年曾并入大岭公社。1984年改红星乡。1985年,东与宾县一山之隔,南邻大岭乡,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