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山河镇的历史沿革

Posted 山河

篇首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山河镇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山河镇的历史沿革

清咸丰年间称五道荒、立集店,后改为山河屯。

民国时期,集镇扩大,称为第二区。伪满时设山河屯街公所。

1945年光复后归吉林省吉北专署所辖,1947年1月成立山河县后为县治所在地,同年11月撤销山河县改为舒兰县山河区。

1948年6月划归松江省五常县,为第十区,后划分出第十二区(现长山乡)。

1953年8月设立十区山河镇。

1956年从原十区中划分出平安、双兴、爱路、保山4个乡。

1958年改称山河镇公社,1980年改为山河镇。

1985年末,山河镇东靠山河屯林业局,南靠双兴乡福安、永合两个村,西临溪浪河,对岸为长山乡,北接双兴乡平安、新建、沿河3个村,面积23.5平方千米,人口8746户、33061人,其中汉族占90%,朝鲜族占9%,共有16个自然屯,划为7个村,城内有5个街道办事处,30个居委会,117个居民组,镇政府在大十字街东路北。

1996年,辖东铁、山河、永胜、兴旺、共和、崇义、东进7个行政村。2000年五普人口33788人。2002?年,撤销双兴乡并入山河镇。原双兴乡位于五常市西南部,北纬44°12′、东经127°14′。拉滨铁路南北贯通境内。解放后属第十区。

1956年设立双兴乡。

1958年,双兴、平安、爱路、保山4个乡合并为双兴公社。

1971年把东部山区9个大队划为保山公社。

1984年双兴公社改为双兴乡。

1985年末,南与吉林省舒兰县平安镇接壤,东南靠向阳乡长岗村,正东是保山乡电力村,西南与长山乡隔溪浪河相望,北以拉林河与杜家镇为界,西与山河镇毗邻,面积101.4平方千米,人口5272户、24663人,其中汉族占96%,辖66个自然屯,划为16个村。

1996年,面积134平方千米,人口2.4万人,辖刘家、太平川、东四号、保安、平安、沿河、永合、付船口、爱路、福安、天合、万宝、青山、太平山、团林、长胜16个行政村。2000年五普人口26254人。

相关参考

五常市(Wuchang Shi)的由来

位于东经127.2°,北纬44.9°,在黑龙江省南部,1913年设县。得名于清同治年间的五常堡,固有仁,义、礼、智、信五个城门,故名五常。1993年设市。

五常市(Wuchang Shi)的由来

位于东经127.2°,北纬44.9°,在黑龙江省南部,1913年设县。得名于清同治年间的五常堡,固有仁,义、礼、智、信五个城门,故名五常。1993年设市。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的历史沿革

道外区是哈尔滨市形成、发展较早的老城区。据史料记载,早在哈尔滨市形成以前,人类就在此地繁衍生息和开发建设。商、周和先秦时期,这里是肃慎族居住地区。两汉、三国和两晋时,属扶余国。南北朝(492年)时勿吉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的历史沿革

道外区是哈尔滨市形成、发展较早的老城区。据史料记载,早在哈尔滨市形成以前,人类就在此地繁衍生息和开发建设。商、周和先秦时期,这里是肃慎族居住地区。两汉、三国和两晋时,属扶余国。南北朝(492年)时勿吉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的历史沿革

依兰原名三姓,是满语“依兰哈喇“的汉译。1616年~1620年,努尔哈赤派大臣招抚了居住在黑龙江流域的努业勒,卢姓,、葛依克勒,葛姓、胡什哈里,胡姓,三姓赫哲氏族,先后来古代依兰地区居住,因此该地始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的历史沿革

依兰原名三姓,是满语“依兰哈喇“的汉译。1616年~1620年,努尔哈赤派大臣招抚了居住在黑龙江流域的努业勒,卢姓,、葛依克勒,葛姓、胡什哈里,胡姓,三姓赫哲氏族,先后来古代依兰地区居住,因此该地始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的历史沿革

金代,松北区现万宝镇后城村曾是上京会宁府(今阿城区城南白城)屯粮聚草的军粮城。1850年,现松浦镇一带常有马姓人氏摆渡,因此叫做“马家船口”。1900年中东铁路建成。1901年,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滨洲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的历史沿革

金代,松北区现万宝镇后城村曾是上京会宁府(今阿城区城南白城)屯粮聚草的军粮城。1850年,现松浦镇一带常有马姓人氏摆渡,因此叫做“马家船口”。1900年中东铁路建成。1901年,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滨洲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红星镇的历史沿革

1946年属达营区(1950年更名第十区),1956年设红星乡、海兴乡,1958年合并为红星公社。1960年-1961年曾并入大岭公社。1984年改红星乡。1985年,东与宾县一山之隔,南邻大岭乡,北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红星镇的历史沿革

1946年属达营区(1950年更名第十区),1956年设红星乡、海兴乡,1958年合并为红星公社。1960年-1961年曾并入大岭公社。1984年改红星乡。1985年,东与宾县一山之隔,南邻大岭乡,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