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二八镇的历史沿革

Posted 元宝

篇首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二八镇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二八镇的历史沿革

属东乡、河东第一区。民国时属方台乡。

镇名源于驻地村名,此地--初打井很深,摇辘轳28圈才能打上水来,故名二十八井,简称二八。清乾隆初期形成村屯,

属东乡、河东第一区。

民国时属方台乡(警察第三区)。东北沦陷时期属大方台保,后设元宝村。解放后属方台区,1947年设元宝区(第七区),1956年设二八乡、王柱乡,1958年设二八公社,1984年改为乡,1985年改为镇。

1990年,辖境东邻杨林乡,西靠方台乡,南隔松花江与宾县相望,北连西井乡,东北隔漂河与巴彦县相望,面积117平方千米,镇政府驻二八村,辖16个行政村、18个自然屯,居民5071户22336人,其中农业人口21673人,汉族占96.2%。

1996年,面积117.1平方千米,人口2.2万人,辖二八、付井、罗井、头屯、张达、杨井、立新、光宝、长山、奋斗、碱草、阿堡、平堡、平粉、鲍堡、平安、王柱17个行政村。2001年8月原16个行政村调整为9个。2003年末,全镇辖二八(二八、奋斗)、傅井(傅井、高财)、罗井(罗井、杨井)、头屯(头屯)、鲍堡(鲍堡、碱草)、阿堡(阿堡、张达、立新)、长山(长山、平安、新立屯、平粉)、王柱(王柱)、元宝(元宝)9个行政村(18自然屯),居民5847户22639人,其中农业人口20434人。

相关参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的历史沿革

道外区是哈尔滨市形成、发展较早的老城区。据史料记载,早在哈尔滨市形成以前,人类就在此地繁衍生息和开发建设。商、周和先秦时期,这里是肃慎族居住地区。两汉、三国和两晋时,属扶余国。南北朝(492年)时勿吉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的历史沿革

道外区是哈尔滨市形成、发展较早的老城区。据史料记载,早在哈尔滨市形成以前,人类就在此地繁衍生息和开发建设。商、周和先秦时期,这里是肃慎族居住地区。两汉、三国和两晋时,属扶余国。南北朝(492年)时勿吉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的历史沿革

依兰原名三姓,是满语“依兰哈喇“的汉译。1616年~1620年,努尔哈赤派大臣招抚了居住在黑龙江流域的努业勒,卢姓,、葛依克勒,葛姓、胡什哈里,胡姓,三姓赫哲氏族,先后来古代依兰地区居住,因此该地始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的历史沿革

依兰原名三姓,是满语“依兰哈喇“的汉译。1616年~1620年,努尔哈赤派大臣招抚了居住在黑龙江流域的努业勒,卢姓,、葛依克勒,葛姓、胡什哈里,胡姓,三姓赫哲氏族,先后来古代依兰地区居住,因此该地始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的历史沿革

金代,松北区现万宝镇后城村曾是上京会宁府(今阿城区城南白城)屯粮聚草的军粮城。1850年,现松浦镇一带常有马姓人氏摆渡,因此叫做“马家船口”。1900年中东铁路建成。1901年,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滨洲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的历史沿革

金代,松北区现万宝镇后城村曾是上京会宁府(今阿城区城南白城)屯粮聚草的军粮城。1850年,现松浦镇一带常有马姓人氏摆渡,因此叫做“马家船口”。1900年中东铁路建成。1901年,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滨洲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红星镇的历史沿革

1946年属达营区(1950年更名第十区),1956年设红星乡、海兴乡,1958年合并为红星公社。1960年-1961年曾并入大岭公社。1984年改红星乡。1985年,东与宾县一山之隔,南邻大岭乡,北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红星镇的历史沿革

1946年属达营区(1950年更名第十区),1956年设红星乡、海兴乡,1958年合并为红星公社。1960年-1961年曾并入大岭公社。1984年改红星乡。1985年,东与宾县一山之隔,南邻大岭乡,北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的历史沿革

双城区设治前自舜始,经夏、商,至周时,双城为肃慎故地。两汉、三国、晋时,属扶余国。 南北朝,初为勿吉,末期,属勿吉伯咄部。隋代,仍属伯咄靺鞨。唐代,初属伯咄靺鞨。唐圣历元年,698年之后,为渤海国郑颉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的历史沿革

双城区设治前自舜始,经夏、商,至周时,双城为肃慎故地。两汉、三国、晋时,属扶余国。 南北朝,初为勿吉,末期,属勿吉伯咄部。隋代,仍属伯咄靺鞨。唐代,初属伯咄靺鞨。唐圣历元年,698年之后,为渤海国郑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