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哈尔滨呼兰区方台镇的历史沿革

Posted 田家

篇首语:不是我不会,只是我没学。个人因学习而强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黑龙江哈尔滨呼兰区方台镇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黑龙江哈尔滨呼兰区方台镇的历史沿革

属东乡、河东第一区。

镇名来自驻地村名。村原名大荒台,初建时此地为大荒甸子,地较平坦,形似长方形的台子,故称大荒台或大方台,现简称方台。

属东乡、河东第一区。

民国时设方台乡(警察第三区)。东北沦陷时期设大方台保,后改设方台村。解放后设方台区(八区)。

1956年改设方台、东沈两乡。

1961年设方台公社,1984年改方台乡。

1990年,辖境东邻二八镇,西连沈家镇、西井乡,面积151平方千米,乡政府驻地大方村,辖20个行政村、32个自然屯,居民6231户27769人,其中农业人口27450人,汉族占95.5%。

1995年8月撤乡设镇,面积160平方千米,人口2.7万人,辖公家、后关、宋眼、泉家、田家、太平、高泉、黄花、季家、高堡、东沈、周堡、榆林、祁井、高家、大方、小方、东三家、宛家、南城2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方台村。2001年8月原20个行政村调整为10个。2003年末,全镇辖方台(大方台、泉眼)、小方(小方台、三家、偏坡子)、高家(高家、后关)、榆林(榆林、黄家窝堡、八里荒)、公家(公家沟、祁井)、高堡(高堡、金龙井、周堡)、东沈(东沈、高泉井、小四队、冯家、山嘴巴)、田家(大田家、腊花沟、太平、大宛家)、黄花(黄花、大季家、小季家、小关家)、宋家(宋家、二道沟子、南城李、小宛家)10个行政村(32个自然屯),居民8005户28093人,其中农业人口27272人。

相关参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的历史沿革

建置前隶属商、周属秽貊汉、晋属夫余南北朝属豆莫娄隋朝属靺鞨唐朝属黑水都督府东辽朝属京道女真铁骊部金朝属上京路会宁府元朝属蒲峪路屯路屯田万户府。明朝属奴儿干都司兀者卫清初属黑龙江将军建置后沿革清雍正十二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的历史沿革

建置前隶属商、周属秽貊汉、晋属夫余南北朝属豆莫娄隋朝属靺鞨唐朝属黑水都督府东辽朝属京道女真铁骊部金朝属上京路会宁府元朝属蒲峪路屯路屯田万户府。明朝属奴儿干都司兀者卫清初属黑龙江将军建置后沿革清雍正十二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对青山的历史沿革

属呼兰府河西第四区。对青山镇,以境内对青山村得名。对青山村西北有两座相对的小土山(土丘),春夏季节呈绿色,故名对青山。清代属呼兰城守尉及其后来的呼兰副都统管辖,属呼兰府河西第四区。中华民国时期,隶属呼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对青山的历史沿革

属呼兰府河西第四区。对青山镇,以境内对青山村得名。对青山村西北有两座相对的小土山(土丘),春夏季节呈绿色,故名对青山。清代属呼兰城守尉及其后来的呼兰副都统管辖,属呼兰府河西第四区。中华民国时期,隶属呼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的历史沿革

“富拉尔基”是达斡尔语“呼兰额日格”的转音,意思为“红色的江岸”根《朔方备乘》记载。1649年(清顺治六年)前后,达斡尔族人在这里建屯。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前后属镶红旗。解放初期为龙江县第一区,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的历史沿革

“富拉尔基”是达斡尔语“呼兰额日格”的转音,意思为“红色的江岸”根《朔方备乘》记载。1649年(清顺治六年)前后,达斡尔族人在这里建屯。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前后属镶红旗。解放初期为龙江县第一区,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二八镇的历史沿革

属东乡、河东第一区。民国时属方台乡。镇名源于驻地村名,此地--初打井很深,摇辘轳28圈才能打上水来,故名二十八井,简称二八。清乾隆初期形成村屯,属东乡、河东第一区。民国时属方台乡(警察第三区)。东北沦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二八镇的历史沿革

属东乡、河东第一区。民国时属方台乡。镇名源于驻地村名,此地--初打井很深,摇辘轳28圈才能打上水来,故名二十八井,简称二八。清乾隆初期形成村屯,属东乡、河东第一区。民国时属方台乡(警察第三区)。东北沦

哈尔滨市呼兰区管辖康金镇的历史沿革

康金镇原称康金井镇。始称太平山屯,形成于清代中叶1740年(清乾隆五年),因屯后有一土岗,遂起名太平山屯。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有康姓。金姓旗丁在今镇北兰阳村开荒立屯。起名为康金井,亦称

哈尔滨市呼兰区管辖康金镇的历史沿革

康金镇原称康金井镇。始称太平山屯,形成于清代中叶1740年(清乾隆五年),因屯后有一土岗,遂起名太平山屯。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有康姓。金姓旗丁在今镇北兰阳村开荒立屯。起名为康金井,亦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