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县的历史沿革
Posted 黑水
篇首语: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黑水县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黑水县的历史沿革
黑水县古寨
黑水古为冉马龙地域,秦、汉为蚕陵县地。
蜀汉于黑水境北置平康县;后以蚕陵、平康两县领其地。
北周分属通轨、江源、左封、广年四县。
隋初四县属汶山郡。隋末以平康、左封两县领之。
唐武德元年(618年)废平康;二年(619年)废左封属翼州。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在境内马桥置当州辖通轨、左封两县。显庆元年(656年)左封县迁驻徐古;二年(657年)置谷和县,治地米尔垮。文明元年(684年)在境寡古置利和县;三年(687年)置归城县,治地苦瓜。
元为吐蕃宣慰司管辖,至元年二十七年(1290年),北部为松州毛尔盖千户领,其余为茂州叠溪土千户所领。明为松潘。
明初,在知木林置麦扎族长官司,明末置大姓黑水土百户,属松潘卫、茂州卫领地。
清在境北麦扎、乌木树、知木林、慈坝置土守备,属松潘厅。道光六年(1826年)改土归流,大姓黑水(丁寨等六寨)属茂州管辖。
大黑水为梭磨宣慰司所辖,隶属理番厅;小黑水隶属松潘厅。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
1952年7月24日黑水解放,9月成立黑水行政委员会县级临时政权。
1953年12月置芦花县。
1954年6月更名为黑水县。
相关参考
因水得名,汉元狩六年(前117年)设置淮浦县,因位于淮河之滨。隋开皇五年(585年)涟水县因县境有涟河(又名涟水,为沭水入淮的一支)而更名涟水。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升涟水县为安东州,后废州为县,
因水得名,汉元狩六年(前117年)设置淮浦县,因位于淮河之滨。隋开皇五年(585年)涟水县因县境有涟河(又名涟水,为沭水入淮的一支)而更名涟水。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升涟水县为安东州,后废州为县,
据从文水县上贤、西峪口出土的石器及穴居房屋等考证,远在新石器时代,文水县就有人类定居。文水旧县志载:文水为古冀并之域,在唐虞时为冀州辖地;尧为唐候时都平陶(文水县平陶村)。后为并州辖地。文水之名由来,
据从文水县上贤、西峪口出土的石器及穴居房屋等考证,远在新石器时代,文水县就有人类定居。文水旧县志载:文水为古冀并之域,在唐虞时为冀州辖地;尧为唐候时都平陶(文水县平陶村)。后为并州辖地。文水之名由来,
南宋之前,古淮河从县境内云梯关独流入海,县境大部处于沧海之中。元、明、清和民国时期。响水县县境先后属山阳(今楚州区)、安东(今涟水)、海洲(今灌云)、阜宁县管辖。1940年10月,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南宋之前,古淮河从县境内云梯关独流入海,县境大部处于沧海之中。元、明、清和民国时期。响水县县境先后属山阳(今楚州区)、安东(今涟水)、海洲(今灌云)、阜宁县管辖。1940年10月,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邻水民间流传着一句口头语:“邻水无水,大竹无竹,开江无江,平昌不平。”邻水县境内有两条干流,一条是东槽的大洪河,一条是西槽的御临河。据《四川通志》记载,大洪河在古时候称为邻水,御临河称为小邻水。邻水旧
邻水民间流传着一句口头语:“邻水无水,大竹无竹,开江无江,平昌不平。”邻水县境内有两条干流,一条是东槽的大洪河,一条是西槽的御临河。据《四川通志》记载,大洪河在古时候称为邻水,御临河称为小邻水。邻水旧
涞水县,西周初(公元前11世纪)为侯国,春秋时属燕。秦属广阳郡。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置逎县(今涞水),属涿郡。晋属范阳国。北魏改遒县,属范阳郡。北周,大象二年(580年)遒县并入涿县。隋曾改名
涞水县,西周初(公元前11世纪)为侯国,春秋时属燕。秦属广阳郡。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置逎县(今涞水),属涿郡。晋属范阳国。北魏改遒县,属范阳郡。北周,大象二年(580年)遒县并入涿县。隋曾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