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泗乡的历史沿革
Posted 全乡
篇首语: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马泗乡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马泗乡的历史沿革
马泗乡简要概括
耕地面积2039.7公顷,其中水田347.93公顷,果地1691.83公顷。2006年全乡粮食播种面积18320亩,种蔗面积达1.5万亩,2006/2007榨季进厂原料蔗4.06万吨。农业总产值9129万元,人均纯收入2252元。龙图村、五龙村扩种金银花600亩。2006年建立夏菜、秋菜、冬菜示范样板200亩。
概况:马泗乡设有农业技术推广站、农经管理站共两个事业单位,共6人。其中:农艺师1人,助理农艺师2人,技术员1人。至2002年,农业技术推广站,农经管理站,林业管理站,农机站等合并为农业服务中心,一共6人。
马泗乡农业自然资源
马泗乡位于忻城县的北面,乡境地形呈西北高东南低,石山丘林地貌,大勇山位于加举屯境内,海拔701.2米。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极端高温39摄氏度,极端低温零下2摄氏度,年平均气温20.3摄氏度,年无霜期346天,1957年以来平均雨量1448毫米,平均日照312天,降雨时段集中在4--9月间,春秋易旱,人畜饮水困难。
丘陵地土壤为红壤,石山区为石灰土,山脚、谷地为冲积土,土质严重沙化,或泥、沙、石混合,保水保肥差,桂中石灰岩山地植物,由于人畜活动频繁,原生植被遭破坏严重。古蓬松速生丰产,系造林主要树种。
境内有水库一座,有效库容是100万立方米。全乡土地面积2.35万公顷,水田面积5770亩,旱地面积24700亩,土壤PH值属中性偏微酸。
马泗乡农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1991-2006年,马泗乡围绕县府“一个稳定,三大突破”的要求提出“稳住甘蔗、发展养殖、种桑种菜”为农村经济发展思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依靠科技发展农业,大兴水果种植业,发展种桑养蚕。利用闲田种植秋冬菜、蘑菇,抓好吨糖田、吨粮田、万元田建设。2006年全乡粮食总产量达吨,农业产值9129万元;种植甘蔗12845.3亩,进厂原料蔗达4.06万吨。水果面积6100亩;种桑6700亩,年产鲜茧799吨。
1995年全乡企业总产值4257万元,1996年全乡企业总产值7896万元,1997年全乡企业总产值8830万元,1998年全乡企业总产值11608万元,1999年全乡企业总产值4235万元,2000年全乡企业总产值7105万元,2001年全乡企业总产值8193万元,2002年全乡企业总产值9004万元,2003年全乡企业总产值4503万元,2004全乡企业总产值4484万元,2005年全乡企业总产值4486万元,2006年全乡企业总产值4458万元。
相关参考
民国35年(1946)正月初十至十二日,30多名日本侵略军到秋峰岩一带掠夺财物,将民众围于山洞薰毒烟,造成民众44人中毒死亡(茶罗村死43人,读村死1人),所有衣物、粮食、钱财全被日军抢光。民国32年
民国35年(1946)正月初十至十二日,30多名日本侵略军到秋峰岩一带掠夺财物,将民众围于山洞薰毒烟,造成民众44人中毒死亡(茶罗村死43人,读村死1人),所有衣物、粮食、钱财全被日军抢光。民国32年
乡境内,清朝为窑灰里,属忻城土县。雍正六年(1728年),该里和功德里(马泗)一起划归宜山县,次年由理苗分县管辖。民国元年(1912年),撤销理苗分县后,属宜山县第六区一部分。1952年8月前,属宜山
乡境内,清朝为窑灰里,属忻城土县。雍正六年(1728年),该里和功德里(马泗)一起划归宜山县,次年由理苗分县管辖。民国元年(1912年),撤销理苗分县后,属宜山县第六区一部分。1952年8月前,属宜山
1949年属射阳区,1958年为射阳湖乡、天平乡、水泗乡,同年改射阳湖公社、天平公社、水泗公社,1983年改射阳湖乡、天平乡、水泗乡。1985年射阳湖撤乡建镇,1991年天平撤乡建镇。1996年,射阳
1949年属射阳区,1958年为射阳湖乡、天平乡、水泗乡,同年改射阳湖公社、天平公社、水泗公社,1983年改射阳湖乡、天平乡、水泗乡。1985年射阳湖撤乡建镇,1991年天平撤乡建镇。1996年,射阳
相传大明永乐初年,有4条河汇于此,故名泗水,后更名大泗。民国元年(1912年),泰县8市40乡,大泗乡是其中之一。民国16年,实行县乡建置,大泗设为乡,隶属泰兴县管辖。民国18至3年初,大泗乡隶属泰县
相传大明永乐初年,有4条河汇于此,故名泗水,后更名大泗。民国元年(1912年),泰县8市40乡,大泗乡是其中之一。民国16年,实行县乡建置,大泗设为乡,隶属泰兴县管辖。民国18至3年初,大泗乡隶属泰县
宋元两代,上梅乡的区域分属于东乡的上梅里和外五夫里。清雍正年间属五夫开耀乡的乡域。民国25年属双梅乡,民国32年调整乡保区域,白水与双梅合并为白梅乡。1951年白梅乡改为上梅乡,属四区(五夫区)管辖。
宋元两代,上梅乡的区域分属于东乡的上梅里和外五夫里。清雍正年间属五夫开耀乡的乡域。民国25年属双梅乡,民国32年调整乡保区域,白水与双梅合并为白梅乡。1951年白梅乡改为上梅乡,属四区(五夫区)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