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沙田区的历史沿革
Posted 沙田
篇首语:拍照的好处,是可以在人生微凉时,用回忆取暖。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香港沙田区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香港沙田区的历史沿革
沙田区地名由来
沙田区位于新界东部,原名“沥源”,取“清水之源”之意,明朝时就有不少村落在此傍水而建,最多时曾超过50个村落,其中以“沙田村”最有名;1898年,英国强租九龙半岛,一个英国官员到沥源巡视时,问起该处名称,村民回答说是“沙田”;从此,“沙田”一名便取代了沥源。
沙田区建置沿革
沙田区最迟在明朝 (1368-1644) 便有人聚居。较早来到沙田的称为本地人,他们多于明末清初从内地迁入,多于有丰富水源及肥沃的土地上建村,如积存围 (大围) 、小沥源、田心围等村;而较后迁入的则称为客家人,往往只能建村于山边、山腰,甚至山顶处。
兴建于1574年的大围村是沙田区最大及最古老的围村。沙田的大围原名『积存围』,是沙田最大的围村。因而称为「大围」。大围村是沙田十几条村历史最悠久的围村,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
沙田原属大埔区,自从政府开始发展沙田之后,就从大埔区及西贡区另外划出沙田区。
沙田新市镇以填海造地方式,将沙田海两岸的海域利用海堤填海而慢慢变成土地,余下中央比较深水的地方,成为原来城门河的延伸。
相关参考
福田区位置境域福田地处深圳版图的中南部,原经济特区中部。辖区总面积78.6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左右),东起红岭路与罗湖区相连,西至侨城东路、海园一路与南山区相接,南临深圳河、深圳湾与香港新界
福田区位置境域福田地处深圳版图的中南部,原经济特区中部。辖区总面积78.6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左右),东起红岭路与罗湖区相连,西至侨城东路、海园一路与南山区相接,南临深圳河、深圳湾与香港新界
盐田区夏、商、周三代为百越地。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并在岭南地区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盐田区域属南海郡番禺县地。公元331年(东晋咸和六年),朝廷撤南海郡,设置东官郡。辖宝安、兴宁、海丰等六县。
盐田区夏、商、周三代为百越地。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并在岭南地区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盐田区域属南海郡番禺县地。公元331年(东晋咸和六年),朝廷撤南海郡,设置东官郡。辖宝安、兴宁、海丰等六县。
新石器时代,香港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中国秦朝派军平定百越,置南海郡,把香港一带纳入其领土,属番禺县管辖。由此开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明确成
新石器时代,香港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中国秦朝派军平定百越,置南海郡,把香港一带纳入其领土,属番禺县管辖。由此开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明确成
清代以前,沙田镇所处地方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只有蛇仔山(阇西山)屹于大海中。清雍正《周志》记载蛇仔山“在城西(即莞城西)四十五里的大海中”。清嘉庆《彭志》记载“斜海中屹若长城”。至清初才开始出现白坦,至
清代以前,沙田镇所处地方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只有蛇仔山(阇西山)屹于大海中。清雍正《周志》记载蛇仔山“在城西(即莞城西)四十五里的大海中”。清嘉庆《彭志》记载“斜海中屹若长城”。至清初才开始出现白坦,至
粉岭早期不见经传,直到清嘉庆编制的《新安县志》卷二收录“粉壁岭”。粉岭于1898年签订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随新界一并割让给英国。日占时期粉岭由上水区役所管治。1979年北区升格为18个地方行政区一员
粉岭早期不见经传,直到清嘉庆编制的《新安县志》卷二收录“粉壁岭”。粉岭于1898年签订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随新界一并割让给英国。日占时期粉岭由上水区役所管治。1979年北区升格为18个地方行政区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