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东区的历史沿革
Posted 公元
篇首语:有的时候难过的不是结局不够好,而是真诚没有被善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颍东区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颍东区的历史沿革
颍东区
夏代,颍东区地域属豫州所辖。
商代,颍东区地域属梅伯国。
西周初,颍东区的现辖区域隶属胡子国。东周敬王25年,即鲁定公15年(公元前495年),颍东区之地归楚。颍河北岸建立的城邑有慎(今颍上县江口集北面古城自然村,如今这里北枕济河,西临乌江古河流),今颍东区杨楼、乌江和老庙三个乡镇属慎所辖。
秦置汝阴县在今阜阳市区泉河北(即今颍泉区泉颍街道办事处古城村),属陈郡(治所在陈,即今河南省淮阳县),颍东区归汝阴县管辖。
西汉时,置汝阴都尉于今颍泉区泉颍街道办事处古城村,置慎县于今颍上县江口集北面古城自然村,属豫州刺史部(治所在谯)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省的上蔡县)。今颍东区杨楼、乌江和老庙三个乡镇属慎县所辖,其他区域属汝阴都尉管辖。
王莽建立新朝时,改汝阴为汝坟,改慎县为慎治,颍东区归属依旧。
东汉时,恢复西汉时期建置旧称,并在颍河流域有所增加建置,但汝阴和
慎阳仍属豫州刺史部汝南郡(治所移于今河南省的平舆县)。颍东区归属依旧。
三国时期,颍河流域属魏。仍置汝阴、慎县等7县,属豫州汝南郡(治新息,即今河南省的息县)。颍东区归属依旧。
西晋置汝阴郡,辖8县,属豫州。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司马炎封其叔司马骏于汝阴为汝阴王,封陈温于慎县为慎子。汝阴与慎以乌江为界,今颍东区归汝阴王国所辖。
东晋十六国时,战事纷争,国家分裂,群雄割据,建置混乱。东晋南迁后,境内地属后赵。汝阴地当南北要冲,又有淮、颍诸河交通之便,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战事频仍,人口流亡,咸和2年(公元327年)前后,后赵石勒政权保留汝阴郡,郡下废县。永和5年(公元349年),晋将褚裒率兵3万伐赵,收复汝阴之地,不久又丧失。
前燕代后赵,太和元年(公元366年)前后,境内仍仅置汝阴郡,郡下无县。
前秦灭前燕,太元7年(公元382年)前后,境内仍仅置汝阴郡,郡下无县。太元8年(公元383年)在今淮南市八公山下淮河之滨发生了淝水之战,东晋收复了包括汝阴和古慎邑在内的大片土地,因战争连年,人口流失大多,此地未置郡县。
南北朝时期,汝阴之地初属南朝宋。宋永初二年(公元421年),侨置楼烦县(原在今山西省宁武县境内)于慎(今颍上县江口集北面古城自然村),属豫州管辖(治所在悬瓠城,今河南省汝南)。直到大明八年(公元464年),宋收复汝阴地,置汝阴郡。泰始三年(公元467年),北魏围攻汝阴城,被宋汝阴太守张景远打败,第二年张景远病故,北魏占领汝阴。泰豫元年(公元472年),宋侨置南汝阴郡于合肥,并同城侨置汝阴县。侨置慎县于今合肥东面梁园镇。升明二年(公元478年),宋收复汝阴故地。南朝齐建元元年(公元479年),萧道成黜宋顺帝刘准为汝阴王。第二年,北魏步骑20万南侵,占领汝阴。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拓跋元宏封拓跋景和为汝阴王。永元元年(公元499年),南齐伐北魏,收复汝阴。同年,北魏卷土重来,再度占领汝阴。
南朝梁天监七年(公元508年),梁攻克汝阴故地,封刘端为汝阴王。侨置“双头郡”--汝阳弋阳郡,辖汝阴县。又置颍川郡,仅辖一个许昌县(今颍东区口孜镇康桥行政村西古城孜自然村)。所谓“双头郡”,实际上一个治所。一个官员管两郡,有时郡县同在一个土城内,如颍川郡和许昌县,实际人口不多,所辖区域也有限。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北魏攻入汝阴。梁普通5年(公元524年),梁武帝北伐,又收复汝阴,可谓战事不断,政权更迭。
北魏孝昌四年(即武泰元年,公元528年),北魏攻进汝阴故地,改置颍州,这是历史上首次使用颍州地名。
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干汝阴故地置颍州。炀帝大业3年(公元607年),废州,行郡县制,改颍州为汝阴郡,辖汝阴、颍阳、青邱(今颍东区口孜镇康桥行政村西古城孜自然村)、颍上、下蔡(今淮南市凤台县)5县。今颍东区之地域属汝阴、青邱两县管辖。
唐初称汝阴郡,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信州(阜阳城)、青邱(今颍东区口孜镇康桥行政村西古城孜自然村)、永乐(阜阳城西闻集镇附近)、永安(阜南县永安店)、高塘(临泉县高塘集)、沈丘(今临泉县城)、汝阴、颍阳、颍上等县,今颍东区之地域属汝阴、青邱两县分辖。武德六年(公元623年),改信州为颍州,撤高塘、永乐、永安3县入汝阴县。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又撤沈丘、颍阳、青邱等4县,并入汝阴县。同年,全国设10个道,颍州属河南道,辖汝阴、颍上、下蔡3县。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唐玄宗封李为颍王。至德2年(公元757年),唐肃宗封来为颍国公。开成元年(公元836年),唐文宗封李为颍王。天复2年(公元902年),唐昭宗封李为颍王。
五代十国时期,本地域先后分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皆称颍州,沿袭唐朝设置。
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置颍州,辖汝阴、万寿(今太和县原墙集)、沈丘(今临泉)、颍上四县,属京西北路(治西京,今河南省洛阳市)。今颍东区地域属汝阴县管。庆历年间,仁宗先后封赵从霭和宠籍为颍国公。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宋英宗封其子赵项为颍王(后即帝位,是为神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因颍州为龙飞之地(赵项封地),升颍州为顺昌府。哲宗封赵宗育为汝阴侯。
金天会八年(南宋建炎四年,即公元1130年),金兵南下,占领顺昌府。南宋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收复顺昌府。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金攻打顺昌府,宋将刘锜大败金兵。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宋金议和,顺昌属金,改为颍州,辖汝阴、泰和、沈丘和颍上4县。属南京路(治所在南京,即今河南省的开封)。
宋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蒙古太宗窝阔台率军侵犯淮西,占领颍州。蒙古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因战乱侵掠,人口亡散,蒙世祖忽必烈撤汝阴、泰和、颍上、沈丘等县,并县入州。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蒙世祖忽必烈改国号为元,颍州隶属元河南行省汝宁府(治汝阳,今河南省汝南县)。辖沈丘和颍上两县。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刘福通在颍州东乡的白鹿庄(今枣庄集北白木桥附近)发动农民起义,于颍州柳沟(治所先后在今颍东区的公平集和枣庄集)组建红巾军,攻打颍州东门。随即破颍州,继而往南,焚颍水县(今阜南县地理城),又攻下朱皋镇,并分兵连陷上蔡、罗山、确山、舞阳、叶县及汝宁、光州、息县等地,从者如流,众至十万。公元1355年,刘福通拥韩林儿为小明王,彻底动摇了元朝的封建统治和民族压迫。由于元军多次围剿,颍州各县名存实亡,人口大量流散,耕地荒芜。
明朝建立,颍州辖太和、颍上两县,属南京(又称直隶省)风阳府管辖。颍东今口孜镇、杨楼乡、老庙镇、乌江乡属颍上县,其余乡镇隶属颍州管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在颍州设军事机构颍川卫,属河南都司,形成了军事、行政两条线管。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封傅友德为颍国公,洪武三十五年(公元1402年),封王佐为顺昌伯。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封杨浩为颍国公,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封朱子埯为汝阴王,嘉靖年间,曾封朱载为颍王。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军攻占颍州,颍州辖太和和颍上两县,属江南省风阳府管辖。康熙6年(公元1667年),以江南左布政使司置安徽省,颍州属安徽省风阳府管辖。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置颍州为直隶州。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颍州升为颍州府,附廓置阜阳县,直属安徽省。颍东区地域当时称阜阳县的东乡。但需要说明的是,清朝时期,现颍东区辖域,仅有老庙集附近有些村庄属颍上县管,是颍上县插入阜阳县的一块属地(详见道光《颍上县志》),其余皆归阜阳县所辖。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州府存县,阜阳县直属安徽省。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省下增设道一级行政机构,阜阳县属安徽省淮泗道(道尹驻凤阳)。
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废道,在阜阳设置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阜阳、亳县、涡阳、蒙城、颍上、太和6县,至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改称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8年,阜阳全境解放,建置阜阳专员公署,辖阜阳、亳州、风台、涡阳、蒙城、颍上、阜南、临泉、太和9县及阜阳、界首、亳州3市,隶属皖北行署(驻合肥)领导。现颍东区辖域,一直归阜阳县管辖。当时,县下设区,今插花镇和冉庙乡归属王老人集区,正午乡、老庙镇、枣庄镇、口孜镇、袁寨镇、杨楼乡和乌江乡隶属洄溜集区管辖。
195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后,阜阳专员公署属安徽省人民政府,辖阜阳、亳州、风台、涡阳、蒙城、颍上、阜南、临泉、太和、界首10县,现颍东区辖域,一直归阜阳县管辖。当时颍东设有茨河区(辖辛桥、洪山和颍河以东等周围乡村)、洄溜集区(辖袁寨集等周围乡村)、正午区(辖枣庄集等周围乡村)、口孜区(辖杨楼孜等周围乡村)、插花区(辖冉庙及赵店和高集等周围乡村)和胡集区(辖乌江和老庙集等周围乡村)等七八个区。
1958年,阜阳县在现颍东区范围内设置城关、插花(辖冉庙、正午、赵店等周围乡村)、老庙(辖枣庄集、王胡同等周围乡村)、口孜(辖杨楼孜等周围乡村)、袁寨(辖洄溜集等周围乡村)5个人民公社。
1961年至1962年,阜阳县划小公社,公社之上建区,公社以下仍划分生产大队和小队。
颍东区乡镇图
1965年,建置利辛县和阜城镇,今颍东区辖域,分别归阜阳县和阜城镇管辖。
1969年,阜阳县进行了撤区并成大公社。
1975年12月在阜城镇的基础上建置阜阳市(县级市),1979年阜阳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阜阳地区行政专员公署,并再次划小公社,社上建区。除原老庙区变成枣庄区,区政府驻在枣庄集外,其余和1962年相同。
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建置,改建为乡(镇)政府、村委会和村民小组。
1992年,撤销阜阳县和阜阳市,重新组建阜阳市(县级市)。
1996年,撤销阜阳地区,设立地级阜阳市。同时撤销县级阜阳市,设立颍东、颍州、颍泉三个区。
相关参考
夏代,颍东区地域属豫州所辖。商代,颍东区地域属梅伯国。西周初,颍东区的现辖区域隶属胡子国。东周敬王25年,即鲁定公15年(公元前495年),颍东区之地归楚。颍河北岸建立的城邑有慎(今颍上县江口集北面古
夏代,颍东区地域属豫州所辖。商代,颍东区地域属梅伯国。西周初,颍东区的现辖区域隶属胡子国。东周敬王25年,即鲁定公15年(公元前495年),颍东区之地归楚。颍河北岸建立的城邑有慎(今颍上县江口集北面古
1999年10月被省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为中心建制镇,并被列入全国首批100家重点中心镇发展之中。2005年颍东区委、区政府把开发建设阜口路生态旅游景观带作为全区未来五年五大重点工程之一,编入了颍东区“十
1999年10月被省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为中心建制镇,并被列入全国首批100家重点中心镇发展之中。2005年颍东区委、区政府把开发建设阜口路生态旅游景观带作为全区未来五年五大重点工程之一,编入了颍东区“十
金代天津设“直沽寨”,河东区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河东区历史上伴随漕运、南北贸易而出现、而发展。河东区是南粮北运的终点,历史上曾给天津带来了经济繁荣和产业的发展。河东区是天津的发祥地之一,元代初年在
金代天津设“直沽寨”,河东区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河东区历史上伴随漕运、南北贸易而出现、而发展。河东区是南粮北运的终点,历史上曾给天津带来了经济繁荣和产业的发展。河东区是天津的发祥地之一,元代初年在
桥东区成立于1956年。因地处京广铁路以东而得名。原为获鹿、正定两县辖地,1925年以后,随着石门市的逐步发展而建立。因地处铁路大石桥以东,最初统称“桥东”,属公安第二分局管辖;1938年,市内分为1
桥东区成立于1956年。因地处京广铁路以东而得名。原为获鹿、正定两县辖地,1925年以后,随着石门市的逐步发展而建立。因地处铁路大石桥以东,最初统称“桥东”,属公安第二分局管辖;1938年,市内分为1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间,东区地域属东莞县的文顺乡管辖,后文顺乡改为香山镇。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香山镇改为香山县,东区地域属仁厚乡和永乐乡管辖。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仁厚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间,东区地域属东莞县的文顺乡管辖,后文顺乡改为香山镇。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香山镇改为香山县,东区地域属仁厚乡和永乐乡管辖。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仁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