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州区的历史沿革

Posted 公元

篇首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银州区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银州区的历史沿革

银州区又名铁岭,据考古发掘,在龙首山和柴河流域发现石刀、石斧、陶片等古代工具,可知银州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

西周时属肃慎地。春秋战国时是东胡族居住地。以后属燕国辽东郡管辖。

银州区

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此地仍属辽东郡。

汉代属玄菟郡。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仍属玄莬郡。

隋朝属越喜国地。

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属安东都护府延津州地。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唐渤海大氏取越喜地为渤海国富州。据《东北通史》考证:“富州”即今之铁岭(银州)。

五代十国时为契丹所据。

辽代建国后,在东北地区推行军州制。辽太宗天显元年(公元926年)富州以冶炼白银着称,改富州为银州,置银州富国军,辖延津、新兴、永丰3县,这是此地称银州之始。

金太宗天会三年(公元1125年)改银州为新兴县,属成平府。

元朝仍为新兴县。

明朝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置铁岭卫都指挥使司于奉集县,诏指挥佥事刘显等至银州立站。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因徙辽东铁岭卫于古银州,故更名为铁岭。这是称铁岭之始。

清朝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废卫制设置铁岭县,属奉天府。

民国二年(1913年)实行省县治,铁岭属奉天省辽沈道,民国二十年(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9月19日铁岭沦陷。沦陷初期因袭旧治,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废县治。置铁岭市,属奉天省,这是铁岭设市治之始。

194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收复铁岭,建立民主政府,撤销铁岭市仍为县治。

银州区

1946年3月24日,国民党占据铁岭城,在县城始设银州镇,属铁岭县。

1948年10月28日,东北野战军再次解放铁岭,属辽北省。

1949年5月铁岭划归辽西省,撤销银州镇建制,1954年属辽宁省,1955年恢复银州镇,仍属铁岭县。

1979年8月30日,撤销银州镇,设立县级铁岭市,属铁岭地区。

1984年6月30日,撤销铁岭地区置省辖铁岭市,同年8月30日,原铁岭市改称银州区。

相关参考

辽宁省铁岭市银州区的历史沿革

银州区又名铁岭,据考古发掘,在龙首山和柴河流域发现石刀、石斧、陶片等古代工具,可知银州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西周时属肃慎地。春秋战国时是东胡族居住地。以后属燕国辽东郡管辖。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辽宁省铁岭市银州区的历史沿革

银州区又名铁岭,据考古发掘,在龙首山和柴河流域发现石刀、石斧、陶片等古代工具,可知银州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西周时属肃慎地。春秋战国时是东胡族居住地。以后属燕国辽东郡管辖。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袁州区的历史沿革

袁州区先秦袁州也称宜春,春秋时期先后属吴、越,战国后期归楚。袁州区秦汉秦朝属九江郡。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灌婴于此筑城,置宜春县,管辖袁河流域,属豫章郡。汉元光六年(前129年),宜春县改立为宜春

袁州区的历史沿革

袁州区先秦袁州也称宜春,春秋时期先后属吴、越,战国后期归楚。袁州区秦汉秦朝属九江郡。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灌婴于此筑城,置宜春县,管辖袁河流域,属豫章郡。汉元光六年(前129年),宜春县改立为宜春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的历史沿革

徽州区长期来来一直为歙县地治,歙县徽城镇古称徽州府,1987年黄山市成立后,划歙县岩寺镇和潜口、呈坎、罗田、西南溪、洽舍、富溪、杨村7乡以及郑村镇的瑶村置徽州区。1997年,徽州区辖1个镇、6个乡:岩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的历史沿革

徽州区长期来来一直为歙县地治,歙县徽城镇古称徽州府,1987年黄山市成立后,划歙县岩寺镇和潜口、呈坎、罗田、西南溪、洽舍、富溪、杨村7乡以及郑村镇的瑶村置徽州区。1997年,徽州区辖1个镇、6个乡:岩

黄州区的历史沿革

唐虞夏商时期,黄州区在禹贡荆州之域。周为弦国,春秋时并入楚。楚考烈王(公元前262—236年在位)灭邾(遗址在今山东邹县,旧志载楚宣王灭邾),迁邾王于此,曰邾城(在今禹王城遗址)。秦统一后称邾邑,属南

黄州区的历史沿革

唐虞夏商时期,黄州区在禹贡荆州之域。周为弦国,春秋时并入楚。楚考烈王(公元前262—236年在位)灭邾(遗址在今山东邹县,旧志载楚宣王灭邾),迁邾王于此,曰邾城(在今禹王城遗址)。秦统一后称邾邑,属南

甘肃武威凉州区的历史沿革

凉州区由来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开辟了河西四郡,即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武威,即武功军威之意,因此而得名。当时武威郡下属姑臧、张掖、武威、休屠、次、鸾鸟、扑、媪围、苍松、宣围10个县,治所在故臧

甘肃武威凉州区的历史沿革

凉州区由来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开辟了河西四郡,即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武威,即武功军威之意,因此而得名。当时武威郡下属姑臧、张掖、武威、休屠、次、鸾鸟、扑、媪围、苍松、宣围10个县,治所在故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