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县的建制沿革
Posted 奉天
篇首语:枕上从妨一夜睡,灯前读尽十年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铁岭县的建制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铁岭县的建制沿革
铁岭县春秋战国时为东胡族活动区。秦、汉时属辽东郡。东汉时属玄菟郡。三国魏时因之。
东晋元兴三年(公元404年)被高句丽割据,直至隋末唐初。
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属安东都护府延津州地。
五代十国时为契丹所据。
辽为银州地,属东京道。
金属咸平府。元复称银州,仍属咸平府。
明治铁岭卫,隶属辽东都司。
清康熙三年(1664四年)废铁岭卫,置铁岭县,属奉天府。
民国初沿称铁岭县,属奉天省辽沈道。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
1937年12月增设铁岭市。
1945年“九·三”胜利后,建立铁岭县民主联合政府。
1946年三月国民党进驻,设铁岭县政府。我县人民政府迁至今法库县蛇山沟。
1948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军解放铁岭县,县人民政府迁回银州镇,属辽西省,
1954年划归辽宁省。
1956年属辽宁省铁岭专区。
1959年属沈阳市。
1964年属沈阳专区。
1968年划归铁岭地区行政公署领导。现为铁岭市辖县。
相关参考
铁岭县春秋战国时为东胡族活动区。秦、汉时属辽东郡。东汉时属玄菟郡。三国魏时因之。东晋元兴三年(公元404年)被高句丽割据,直至隋末唐初。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属安东都护府延津州地。五代十国时为
铁岭县春秋战国时为东胡族活动区。秦、汉时属辽东郡。东汉时属玄菟郡。三国魏时因之。东晋元兴三年(公元404年)被高句丽割据,直至隋末唐初。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属安东都护府延津州地。五代十国时为
春秋战国时为东胡族活动区。秦、汉时属辽东郡。东汉时属玄菟郡。三国魏时因之。东晋元兴三年(公元404年)被高句丽割据,直至隋末唐初。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属安东都护府延津州地。五代十国时为契丹所
春秋战国时为东胡族活动区。秦、汉时属辽东郡。东汉时属玄菟郡。三国魏时因之。东晋元兴三年(公元404年)被高句丽割据,直至隋末唐初。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属安东都护府延津州地。五代十国时为契丹所
调兵山市调兵山市原名铁法市,是1981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县级市,1982年9月成立市人民政府,1984年10月改为铁岭市铁法区,1986年9月恢复市级建制,2002年9月正式更名为调兵山市。先后
调兵山市调兵山市原名铁法市,是1981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县级市,1982年9月成立市人民政府,1984年10月改为铁岭市铁法区,1986年9月恢复市级建制,2002年9月正式更名为调兵山市。先后
铁岭镇是牡丹江畔的历史古城,军事要地,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保卫牡丹江的东大门。铁岭镇曾被称为掖河,又名铁岭河镇;原名肯特河,又称特勒哼,系满语,汉译为上头河之意。1891年仅有17户人家,1898
铁岭镇是牡丹江畔的历史古城,军事要地,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保卫牡丹江的东大门。铁岭镇曾被称为掖河,又名铁岭河镇;原名肯特河,又称特勒哼,系满语,汉译为上头河之意。1891年仅有17户人家,1898
1914年设县,因县北有蕉岭而得名。2000年,蕉岭县辖12个镇:蕉城镇、兴福镇、新铺镇、高思镇、长潭镇、三圳镇、文福镇、广福镇、徐溪镇、蓝坊镇、南礤镇、北礤镇。总人口人,各镇人口:203173蕉城镇
1914年设县,因县北有蕉岭而得名。2000年,蕉岭县辖12个镇:蕉城镇、兴福镇、新铺镇、高思镇、长潭镇、三圳镇、文福镇、广福镇、徐溪镇、蓝坊镇、南礤镇、北礤镇。总人口人,各镇人口:203173蕉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