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的历史沿革
Posted 乌桓
篇首语: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对于知识的终生不懈的追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的历史沿革
商代为孤竹国地。周时属燕国,隶右北平郡和辽西郡。战国初为东胡地。秦沿燕置。西汉初为匈奴左地,武帝后为塞地,境内有白狼等县,为境内设县之始。
东汉属幽州,为乌桓地。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八月,登白狼山(今白塔子乡大阳山),斩乌桓首领蹋顿。
魏、晋时属鲜卑地。十六国时属于前燕、前秦、后燕和北燕地。
南北朝时为北魏、北齐地。北魏时属营州地。
隋初为建德郡龙城县地,后为辽西柳城县地。
唐属营州柳城县地,后与库莫奚、契丹杂居。辽属中京道大定府地。统和四年(982年)置阜俗县。统和十六年(998年)置利州。南境为潭州龙山县,北境为富庶县。
金属北京路利州。
元属大宁路利州龙山县。 金属北京路。
明属大宁都指挥使司的营州中卫地,后改属诺音卫地。
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置喀喇沁左翼旗(治所初在官大海,后迁至南公营子)。
清乾隆三年(1738),在旗境内置塔子沟厅。乾隆四十三年(1778),改塔子沟厅为建昌县,开始实行蒙汉分治:汉族归县管辖,蒙古族归旗管辖。一抉儿土地上有两套行政建制,旗县并立。
民国三年(1914年)将建昌县又改为凌源县。
民国二十年(1931年)分设凌南县。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凌源、凌南二县合并为建昌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撤销县。将喀喇沁左翼旗改为喀喇沁左旗,统归喀喇沁左旗管辖。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8月,成立喀喇沁左旗人民政府,从此结束了蒙汉分治的历史。
1949年,旗政府由南公营子迁至大城子。
1953年,设建制镇。
1957年10月,国务院58次会议通过撤消喀喇沁左旗建制。
1958年4月1日,成立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相关参考
辽宁省西部工业城市,省辖市。位于大凌河中游盆地。辖2区及朝阳、凌源、建平3县和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面积1.97万平方公里,人口317.78万;其中市区533平方公里,人口36.39万。战国时属燕国
辽宁省西部工业城市,省辖市。位于大凌河中游盆地。辖2区及朝阳、凌源、建平3县和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面积1.97万平方公里,人口317.78万;其中市区533平方公里,人口36.39万。战国时属燕国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Harpin Zuoyi Mongolzu Zizhixian)的由来
位于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上游。金置喀喇沁左翼旗,1940年设喀喇沁左翼旗。1958年改今名。“喀喇沁”系蒙古族部落名,意为“保卫”、“看守”。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Harpin Zuoyi Mongolzu Zizhixian)的由来
位于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上游。金置喀喇沁左翼旗,1940年设喀喇沁左翼旗。1958年改今名。“喀喇沁”系蒙古族部落名,意为“保卫”、“看守”。
科尔沁左翼后旗(Horqin Zuoyi Houqi)的由来
位于东经122.3°,北纬42.9°,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邻接辽宁省。清初设旗。科尔沁,系蒙古族部落名,其意为带弓箭的侍卫。蒙古语称东为左。
科尔沁左翼后旗(Horqin Zuoyi Houqi)的由来
位于东经122.3°,北纬42.9°,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邻接辽宁省。清初设旗。科尔沁,系蒙古族部落名,其意为带弓箭的侍卫。蒙古语称东为左。
科尔沁,系蒙古族部落名,其意为带弓箭的侍卫;蒙古语称东为左。清初设旗。清朝早期以进军方向将蒙古分为左、右翼兵。1650年建旗后,以位于科尔沁部中心的左后方称为科尔沁左翼后旗。旗境在战国时期属东胡民族活
科尔沁,系蒙古族部落名,其意为带弓箭的侍卫;蒙古语称东为左。清初设旗。清朝早期以进军方向将蒙古分为左、右翼兵。1650年建旗后,以位于科尔沁部中心的左后方称为科尔沁左翼后旗。旗境在战国时期属东胡民族活
康平古属东夷地,为青州北境。秦为辽西北境。汉为辽东郡之北境,后汉为扶余鲜卑地。晋为平州北境。隋为河东郡北境。唐宋均属契丹地。辽为东京道之北境。金分属北京开元路之西北境。明为福余(扶余)卫地,向为蒙古游
康平古属东夷地,为青州北境。秦为辽西北境。汉为辽东郡之北境,后汉为扶余鲜卑地。晋为平州北境。隋为河东郡北境。唐宋均属契丹地。辽为东京道之北境。金分属北京开元路之西北境。明为福余(扶余)卫地,向为蒙古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