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江区的历史沿革

Posted 郊区

篇首语:好汉不吃闷头亏,好鸟不钻刺笆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蓬江区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蓬江区的历史沿革

解放前郊区各乡原属新会县第二区管辖,区府设在礼乐,行保甲制。

1950年8月以后,郊区各乡相继成立“临时乡务委员会”代替旧乡政权。

蓬江区

1951年1月12日新会县划出江门镇成立江门市。同时划出水南、石冲、紫莱、白沙4个乡(共12个自然村、4个行政村)归江门市管辖。

1951年6月郊区开始土改,至1952年7月夏收前全部完成。土改后各乡成立乡人民政府,下按自然村建立联组,并成立“江门市郊区办事处”领导白沙、紫莱、水南、石冲、滘北、滘头六个乡共23条村,农业人口约11200多人。

1952年新会县划出滘头乡和麻北乡的北街村共8个行政村,归江门市管辖。江门将滘头的林村与北街村合并成立滘北乡。石冲乡划出北街圩归市区。

1953年郊区开始搞农业互助合作组。

1954年下半年开始将互助组合并扩大为农业互助合作社(每条乡当时有几个或十多个合作社)。

1955年下半年在原互助合作社再发展扩大成为一乡一社,即有白沙、紫莱、水南、石冲、滘头、滘北6个高级合作社,下分大队、小队。

1956年下半年新会县划出石山里、沂水里、石子潭、凤溪里归江门市紫莱乡管辖。

1958年体制改革,政社合一。即乡、村政权与农业社、队合并,于10月23日将原来6条乡和6个公社统一成立“郊区人民公社”,下以乡为大队,自然村、行政村为生产小队,当时郊区有1个公社、6个大队、?个生产小队。

1959年10月21日新会县划出杜阮公社的新民、丹灶、篁荘3个大队和棠下公社的篁边大队归江门市郊区人民公社管辖。

1977年9月24日经国务院国发[1977]105号文同意将新会的外海公社和荷塘公社的潮莲片6个生产大队划归江门市管辖。于同年11月1日正式移交江门领导,同时潮莲片成立潮莲公社,江门郊区有环市、外海、潮莲3个公社共34个大队,290个生产小队,从此江门市总人口达19277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7927人,农业人口74848人,总面积为119.6805平方公里。

1983年底体制改革,政社分设,政经分离,撤销人民公社,成立区公所,恢复乡、村建制,大队、小队按原来××乡、××村。

1984年正式设立县级建制区,原名江门市郊区;1994年3月调整管辖区域,8月更名为蓬江区。

1994年8月10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4]119号)江门市城区更名为江海区,郊区更名为蓬江区。

蓬江区

2000年,蓬江区辖4个街道、2个镇。总人口347293人,各镇人口: 仓后街道 60842 沙仔尾街道 91576 堤东街道 64126 北街街道 45018 环市镇 68303 潮连镇 17428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6月2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56号):原县级新会市的棠下镇、荷塘镇、杜阮镇划归蓬江区管辖。区划调整后,蓬江区辖5个街道(仓后 堤东 北街 沙仔尾 潮连)、4个镇(环市 棠下 荷塘 杜阮)。

截至2005年5月31日,蓬江区辖6个街道(仓后、堤东、北街、沙仔尾、潮连、环市)、3个镇(棠下、荷塘、杜阮)。

2006年8月18日,江门市蓬江区人民政府《转发市政府关于调整蓬江区沙仔尾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并更名为白沙街道办事处的批复的通知》(蓬江府[2006]22号):将市政府《关于调整蓬江区沙仔尾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并更名为白沙街道办事处的批复》(江府函[2006]101号)转发相关部门执行。将环市街道办事处白沙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区域并入了沙仔尾街道办事处,沙仔尾街道办事处就辖原沙仔尾街道办事处和原环市街道办事处白沙社区居委会范围,共辖羊桥、西园等19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为8.175平方公里,总人口9.2万。由于管辖区域的调整,沙仔尾街道办事处于6月份向市政府提出拟将沙仔尾街道办事处更名为白沙街道办事处的请示。

相关参考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的历史沿革

元末明初之间(1363年左右)蓬江区境内已形成圩集。江门墟原在蓬莱山西山坡上,旧称“墟顶”。至十七世纪初,江门墟已初具规模。清康熙元年、三年(1662年、1664年),清政府颁布两次“迁界令”,强迫沿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的历史沿革

元末明初之间(1363年左右)蓬江区境内已形成圩集。江门墟原在蓬莱山西山坡上,旧称“墟顶”。至十七世纪初,江门墟已初具规模。清康熙元年、三年(1662年、1664年),清政府颁布两次“迁界令”,强迫沿

重庆黔江区阿蓬江镇的历史沿革

1935年置两河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1年建镇。1997年,面积127平方千米,人口1.7万,辖两河、盖坪、龙塘、兰田、七坨、石合、罗家、黄连、大弯、大寨、青岗、田沟、龙田、天

重庆黔江区阿蓬江镇的历史沿革

1935年置两河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1年建镇。1997年,面积127平方千米,人口1.7万,辖两河、盖坪、龙塘、兰田、七坨、石合、罗家、黄连、大弯、大寨、青岗、田沟、龙田、天

二道江区的历史沿革

二道江区1986年9月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通化市东昌区、二道江区。2000年,二道江区辖2个街道、3个镇、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47590人,其中:桃园街道34396人、东通化

二道江区的历史沿革

二道江区1986年9月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通化市东昌区、二道江区。2000年,二道江区辖2个街道、3个镇、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47590人,其中:桃园街道34396人、东通化

武江区的历史沿革

武江区因珠江水系北江上游武江流经境内得名,又因地处韶城之西而俗称“河西”。汉代即在此设立武关镇,辖管湘粤上下水运关税,为晋朝至唐朝时期郡(州)治、县所在地。1984年9月建区。武江区2000年,武江区

武江区的历史沿革

武江区因珠江水系北江上游武江流经境内得名,又因地处韶城之西而俗称“河西”。汉代即在此设立武关镇,辖管湘粤上下水运关税,为晋朝至唐朝时期郡(州)治、县所在地。1984年9月建区。武江区2000年,武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