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桥区的历史沿革

Posted 红桥

篇首语:人无常识,百事难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红桥区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红桥区的历史沿革

1949年天津解放前夕,以南运河为界,红桥区大部在河北,为天津市第九区。东至北运河,南至南运河,西至旧市界,北至北运河。包括西北部的邵公庄、西于庄、丁字沽三个市郊农村,土地面积17.6平方千米,居民173282人。河南为第八区,位于市区西北部,东至海河,南至鼓楼东、西大街、西关街西至西营门市界,北至南运河。

1949年初,全区有居民49675户,257533人;其中回族2783人,是市区回族的聚居区。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了国民党第九区公所,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于1949年3月12日建立了第九区人民政府。同年6月改为第九区公所,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1952年10月,按照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行政区划重新调整及撤消区公所成立区人民政府的命令》,与第八区的16个公安派出所辖区(第八区部分地区居民34155户167094人)合并,组成新第八区,建立第八区人民政府。区界为:东至北运河、北门外大街,南至北马路经西马路沿西关大街至南运河,西至千里堤、西横堤,北至北运河、丁字沽、唐家湾大道。区内设28个街公所:关上、关下、营门东、河北大街、营门西、西站、邵公庄、三道桥、树德里、桥北、西于庄、西沽、大伙巷、小伙巷、北小道干、春德街、塘子胡同、南头窑、西关外、小西关、自来水、先春园街、朱家花园、信和街、梁家嘴、丁字沽工人新村、丁字沽、芥园。同年11月将三元村、北辛庄划归入八区管辖,街公所增至30个。

1954年6月将28个街公所改组为街道办事处。

1955年3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区人民政府改称区人民委员会。

1956年1月,根据把天津市人民委员会关于市辖区按地名称呼的通知,第八区因界内子牙河上大红桥得名,改称红桥区。同年5月将28个街道办事处合并为17个街办事处,即:丁字治工人新村、丁字沽、西于庄、红桥北、红桥南、河北大街、邵公庄、营门西、西站、三条石、大伙巷、先春国、太平街、春德街、塘子胡同、南头窑、小西关。

1958年10月,根据天津市人民委员会《关于实行新行政区划的决定》原北郊区东至三义村,西至线河,南至尹贤村,北至汉为的10个乡镇组成的人民公社和原城用区的大胡同街划入红桥区。区界为:南至老铁桥大街、北马路、西马路,西至市边界,东至北运河,北至武清县境。区内设11个街道办事处:丁字沽工人新村、西沽、红桥南、河北大街、邵公庄、三条石、大胡同、大伙巷、春德街、南头窑、小西关。

1960年将全区街道办事处合并为6个人民公社,即:丁字沽工人新村、西沽、河北大街、三条石、大伙巷、南头窑,实行政社合一。

1961年政社分设,形成6社6街。

1962年2月根据市人委《关于恢复郊区和划分市郊界限的通知》,1958年圆熟原属划归北郊区,同时调整与南开区的分界,原属南开区南北横堤以东的杨庄子、前园划归红桥区。并将6个人民公社划分为9个人民公社:大伙巷、春德街、河北大街、邵公庄、西沽、红桥南、三条石、南头窑、丁字沽工人新村。同年10月撤消人民公社,恢复街道办事处建制,设16个街道办事处:河北大街、西站、邵公庄、三条石、大胡同、大伙巷、先春园、春德街、南头窑、怡和街、小西关、西沽、红桥南、西于庄、丁字沽工人新村、丁字沽。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红桥区改称“红卫区”。

1967年12月成立“红桥区革命委员会”。

1968年1月恢复原区名。

1969年,怡和街并入南头窑,西站街并入河北大街,设14个街革命委员会:河北大街、邵公庄、三条石、大胡同、大伙巷、先春园、春德街、南头窑、小西关、西沽、红桥南、西于庄、丁字沽工人新村、丁字沽。

1978年撤消街革命委员会,恢复街道办事处。

1980年5月,红桥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红桥区人民政府。同年增设咸阳北路街办事处,全区共设15个街办事处。

1988年西沽、红桥南西街合并。

1985年至1990年在由红桥区管理的北郊区地界内建佳园里、双环两个居民住宅区,经市政府批准设立双环街道办事处,同年新建佳园里地区管理处,1993年佳园里地区管理处并入双环街道办事处。

红桥区是天津市六个中心市区之一,位于天津城区西北部,因横跨子牙河上的大红桥而得名。红桥区东南与河北、南开两区相交,西北与西青、北辰两区相邻。

红桥区是天津市六个市区之一,以低平的冲积平原为主。

北运河、子牙河、南运河交汇区内,形成三岔河口。北运河、子牙河、南运河流经该区汇成海河,东入渤海而形成三河五岸的独特地理环境。

红桥区辖10个街道:西于庄街道、双环村街道、咸阳北路街道、丁字沽街道、西沽街道、三条石街道、邵公庄街道、芥园街道、铃铛阁街道、大胡同街道。

区政府的办公地址:原第八区政府(区公所)设在北门西原天津县政府所在地。原第九区政府(区公所)初在肉架子胡同东口原国民党第九区区公所所在地,1951年迁至河北大街小新街7号。

1952年行政区划调整后,河北大街小新街7号为新第八区人民政府机关所在地。

1986年11月迁至子牙河桥以北西侧勤俭道202号。

交通线路便捷通畅穿越红桥区的津浦铁路是全国铁路网的重要干线,坐落于区内的西站扩建工程已纳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未来西站将成为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普速铁路、长途、轨道交通、公共交通为一体的中心城区最大的客运交通枢纽,也是连接津浦线和京山线的交通要道。另外,津京、津保、津永等三条公路在境内通过,是天津市连接京冀晋豫等地区的重要通道。北横快速路、西纵快速路、西北半环快速路及地铁一号线等十几条线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快捷通畅。

天津市西站地区将按照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建成本市铁路、公共交通综合枢纽和城市的商业、商务副中心。规划设计方案于日前面向国际公开招标。中心规划占地面积3.69平方公里。此次副中心的建设旨在把西站地区建设成为功能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具有领先水平的交通枢纽,带动中心城区西北部区域的整体发展,进一步体现天津市现代化国际都市特色。西站将成为亚洲最大的车站。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527013人,其中:西于庄街道66842人、双环村街道49180人、咸阳北路街道79102人、丁字沽街道94739人、西沽街道57510人、三条石街道48105人、大胡同街道29123人、邵公庄街道57584人、芥园道街道10691人、铃铛阁街道34137人。

概况

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迈上百亿台阶。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81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58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8.23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达95.9%,比2010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

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2011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05亿元,增长20.4%。税收拉动财政增收作用明显,全年地方税收收入8.71亿元,增长29.9%,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72.3%。其中,营业税增长14%,企业所得税增长36%,房产税增长46.5%。

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加大。全年一般预算支出20.74亿元,增长21.2%。其中,医疗卫生支出增长39.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38.1%。

工业

工业生产有所下滑。2011年,全区工业实现增加值2.4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8%。当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10亿元,同比下降30.3%。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5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4.65亿元,占全区限额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91.2%。自主创新能力仍不断增强,新产品产值达到4007万元,同比增长31.8%。在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上涨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下,企业经济效益开始明显下滑,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052万元,减少54.4%,亏损企业总计亏损504万元。

零售业

消费市场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实现批发零售贸易业增加值48.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1%,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为44.9%,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9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99.36亿元,增长6.3%;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24.56亿元,增长28.8%,规模效应不断凸显,增速明显加快,当年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93亿元,同比增长19.9%,增幅比去年加快18.3个百分点。个体经济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实现零售额82.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商品交易市场较快发展。全区拥有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5个。其中大胡同商贸区全年累计实现成交额80.45亿元;实现税收总额1.21亿元,其中留区税收4710万元。

2011年内完成5所学校通过天津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验收,达标学校累计达到27所。泰达实验中学新校舍投入使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红星职专成为国家首批立项建设学校,特殊教育全国领先,培智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天津市唯一一所“医教结合”实验基地校。至年末,全区拥有普通中、小学50所,在校学生26448人;职业中学4所,在校学生3588人;幼儿园17所,在园幼儿5010人。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加强校(园)长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水平与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当年中考成绩实现新突破,超全市平均分85.25分,在全市位居前列,优秀率达79.48%;高考本科一次上线率继续攀升,比去年提高10.4个百分点。

红桥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经过历代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明。著名的旅游古迹有:清乾隆帝登临天津的桃花园、四次驻跸的华北名园水西庄遗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吕祖堂义和团纪念馆、专供穆斯林礼拜首郡清真大寺和北洋大学堂、天津卫三宗宝之一的铃铛阁、平津战役纪念馆、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等。位于红桥区东北部的西沽公园以树种多和绿化率高居全市各大公园之首。

相关参考

天津市红桥区双环村街道的历史沿革

1985年至1990年在由红桥区管理的北郊区地界内建佳园里、双环两个居民住宅区。后经市政府批准设立双环街道,同年新建佳园里地区管理处。1993年佳园里地区管理处并入双环街道。1996年,面积1.9平方

天津市红桥区双环村街道的历史沿革

1985年至1990年在由红桥区管理的北郊区地界内建佳园里、双环两个居民住宅区。后经市政府批准设立双环街道,同年新建佳园里地区管理处。1993年佳园里地区管理处并入双环街道。1996年,面积1.9平方

天津市红桥区三条石街道的历史沿革

1956年5月,天津市人民委员会将28个街道办事处合并为17个街办事处,三条石街道办事处由此成立。1960年天津市人民委员会将红桥区街道办事处合并为6个人民公社,三条石人民公社由此成立,实行政社合一。

天津市红桥区三条石街道的历史沿革

1956年5月,天津市人民委员会将28个街道办事处合并为17个街办事处,三条石街道办事处由此成立。1960年天津市人民委员会将红桥区街道办事处合并为6个人民公社,三条石人民公社由此成立,实行政社合一。

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的历史沿革

民国属水沟乡,1954年建陕西大型纺织工业基地,1955年划入西安市,成立灞桥区第九乡,1956年改为郭家滩街道,1958年改名红旗公社,1960年改为纺织城公社,1978年改街道。 1996年,面积

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的历史沿革

民国属水沟乡,1954年建陕西大型纺织工业基地,1955年划入西安市,成立灞桥区第九乡,1956年改为郭家滩街道,1958年改名红旗公社,1960年改为纺织城公社,1978年改街道。 1996年,面积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的历史沿革

灞桥区古属雍州之地,夏商时归属古杜柏国,亦称荡杜管辖。西周时期(约前11世纪~前771年),属周都丰镐的近畿之地,东接骊戎部族,西近镐京,南连弭侯、杜柏二侯国,北隔渭水与毕(侯)国相望。周惠王姬阆十八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的历史沿革

灞桥区古属雍州之地,夏商时归属古杜柏国,亦称荡杜管辖。西周时期(约前11世纪~前771年),属周都丰镐的近畿之地,东接骊戎部族,西近镐京,南连弭侯、杜柏二侯国,北隔渭水与毕(侯)国相望。周惠王姬阆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