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市的建置沿革

Posted 北齐

篇首语:知识是心灵的活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章丘市的建置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章丘市的建置沿革

由于境内有座章丘山(现女郎山)而以山命名。

早在8000多年前,境内即有人类繁衍生息。商代,东、北部为蒲姑国。商末,西部为谭国(都城在今龙山街道城子崖)。春秋时期,先后为谭国和齐国诸侯封地赖邑、宁邑、台邑、崔邑。战国,属田齐。秦,属济北郡。西汉,属青州部济南郡(治东平陵城)。

汉景帝四年(前153年),首次置县称阳丘(治回军镇,今绣惠街道回村)等。东汉时,中部为阳丘县,北部为菅县、猇县,南部为土鼓县。后阳丘、猇县并入东朝阳县。魏晋时期,东朝阳县属乐安国。南北朝刘宋,改东朝阳县为朝阳县,属齐郡。北齐,废朝阳县置高唐县(治回军镇)。北齐天保七年(556年),高唐县迁治女郎山(章丘山)南建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以博州亦有高唐,改为章丘县”,取县北山章丘为名。唐贞观元年(627年),属河南道齐州济南郡。宋、金,属济南府。元,属山东东路西南道济南路总管府。明、清,皆属济南府。

民国初,属岱北道。

民国3年(1914年),改属济南府。

1945年8月,划为章丘、章历2县,属泰山专区。

1950年4月,两县划归淄博专区。

1953年9月,章历县并入章丘县(治旧章丘城,今绣惠街道驻地),划归泰安专区。

1958年8月,县治迁明水。同年11月,泰安专区撤销,属济南市。

1961年5月,泰安专区恢复,又划归泰安专区。

1979年1月,复属济南市。

1992年8月,撤章丘县设章丘市(县级)。

相关参考

和县的建置沿革

和县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周朝属扬州之邑,春秋、战国属楚。秦赢政元年,置历阳县,属九江郡。汉属淮南国,晋属扬州淮南郡。唐为和州,辖历阳、乌江、含山三县,其中历阳县辖39个乡和西梁山镇,

上村乡的建置沿革

明、清时现境域属永寿乡、玉山乡。民国18年(1929)属第三、第四区,民国24年(1935)以都建乡为二十、二十五都乡。民国33年(1944)为谷岱乡、岭口乡,民国37年(1948)谷岱乡改为大同乡。

和县的建置沿革

和县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周朝属扬州之邑,春秋、战国属楚。秦赢政元年,置历阳县,属九江郡。汉属淮南国,晋属扬州淮南郡。唐为和州,辖历阳、乌江、含山三县,其中历阳县辖39个乡和西梁山镇,

上村乡的建置沿革

明、清时现境域属永寿乡、玉山乡。民国18年(1929)属第三、第四区,民国24年(1935)以都建乡为二十、二十五都乡。民国33年(1944)为谷岱乡、岭口乡,民国37年(1948)谷岱乡改为大同乡。

寨沙镇的建置沿革

寨沙秦属桂林郡地,汉为始安县地。隋仁寿初(601年)属兴安县地,大业初(605年)属始安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分属治安、宣凤县地。至德二年(757年)属理定县地。明正统五年(1440年)属永福县

寨沙镇的建置沿革

寨沙秦属桂林郡地,汉为始安县地。隋仁寿初(601年)属兴安县地,大业初(605年)属始安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分属治安、宣凤县地。至德二年(757年)属理定县地。明正统五年(1440年)属永福县

迁江镇的建置沿革

秦时,属桂林郡地。汉时,属郁林郡之领方县地。三国时代,属临浦县地。晋至隋,属领方县地。唐贞观五年(631),开始设州建镇,曾名“古佳镇”,先后为羁縻思刚州州治和迁江县县治。宋天禧四年(1020)废思刚

七洞乡的建置沿革

七洞乡原名北三、古律。约于清道光十年(1830)更名为七洞。民国30年(1941)与莲山乡(今良塘乡的里望、大英、奇峰等村委会)合并后称莲洞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复称七洞乡,隶属迁江县第

迁江镇的建置沿革

秦时,属桂林郡地。汉时,属郁林郡之领方县地。三国时代,属临浦县地。晋至隋,属领方县地。唐贞观五年(631),开始设州建镇,曾名“古佳镇”,先后为羁縻思刚州州治和迁江县县治。宋天禧四年(1020)废思刚

七洞乡的建置沿革

七洞乡原名北三、古律。约于清道光十年(1830)更名为七洞。民国30年(1941)与莲山乡(今良塘乡的里望、大英、奇峰等村委会)合并后称莲洞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复称七洞乡,隶属迁江县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