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岩山镇的历史沿革
Posted 龙山
篇首语:智者的智慧是一种不平常的常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福建省龙岩市岩山镇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福建省龙岩市岩山镇的历史沿革
明代为铁石乡节惠里坑园社的石盂岭、后埔、易婆村、刘坑等村落。清代属外山前社,民国初为内山前社。民国18年6月至民国20年1月,成立小丁坑、易母村等村苏维埃政府(不设乡苏),属岩永区苏维埃政府。
民国22年,属雁石区的内山乡。
民国26年3月,属第三区,设内山乡联保。
民国30年12月,属第一区(岩东),设内山乡,辖玉丁(玉固)、萧山(莱山)、芹园、佳山、刘后、龙山保。
民国33年,辖佳山、玉固、芹园、龙山、莱山保。
1949年11月,设岩山区,辖芹山、玉固、龙畲村。
1950年12月并为芹山、玉山乡,属雁厦区。
1957年设岩山乡,翌年成立岩山公社。
1959年,并入雁石公社,设岩山管理区。
1961年,恢复岩山公社,辖芹园、龙山、丹斜、元清、后埔、玉宝、星光、刘坑、佳山、内山10生产大队、45生产小队。
1965年再度并入雁石公社。
1972年又恢复岩山公社。
1984年7月改设岩山乡。
1987年,面积103.17平方千米,总人口519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9人,辖12村、49村民小组,乡政府驻地芹园村,距市区38千米。
1997年,面积103.2平方千米,人口0.5万,辖佳山、芹园、元青、龙山、丹畲、莱山、玉宝、黄固、山前、小丁坑、刘坑、后埔、里寮13个村委会。
2014年1月撤乡建镇。
相关参考
明代为九龙乡万安里苏坂社,有石盂营、洋濑山、赤尾山、杨坑、硿溪、章家邦、大洋坑等村落。清代至民国初,仍称苏坂社。民国22年,属福苏区,辖美山、东平、云潭乡。次年属第三区(雁石)。民国26年3月,划美山
明代为九龙乡万安里苏坂社,有石盂营、洋濑山、赤尾山、杨坑、硿溪、章家邦、大洋坑等村落。清代至民国初,仍称苏坂社。民国22年,属福苏区,辖美山、东平、云潭乡。次年属第三区(雁石)。民国26年3月,划美山
1368年(明洪武元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同年,明兵克福建,擒元末一度统治福建近4年的陈友定。改路为府,共领福州、兴化、建宁、延平、汀州、邵武、泉州、漳州等八府。漳州路于1368年(洪武元年)改为府。
1368年(明洪武元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同年,明兵克福建,擒元末一度统治福建近4年的陈友定。改路为府,共领福州、兴化、建宁、延平、汀州、邵武、泉州、漳州等八府。漳州路于1368年(洪武元年)改为府。
清以前属龙岩县龙门里管辖,称小池社;解放前称小池乡,解放后划为小池区;1956年分为黄陂、儒芦、卓美、源邦、南斜等乡,录属龙池区;1957年撤区并乡称小池乡;1958年9月设立小池人民公社,次年与大池
清以前属龙岩县龙门里管辖,称小池社;解放前称小池乡,解放后划为小池区;1956年分为黄陂、儒芦、卓美、源邦、南斜等乡,录属龙池区;1957年撤区并乡称小池乡;1958年9月设立小池人民公社,次年与大池
明代为铁石乡龙门里湖洋社,有赤水、矮陂、考塘、陈邦、卢潭背、赖坑、官亭、陈坑和城区西郊的谢洋、石埠等村落。清代至民国初为湖洋社全境。民国18年6月至翌年12月和民国21年4月10日至10月,成立湖邦区
明代为铁石乡龙门里湖洋社,有赤水、矮陂、考塘、陈邦、卢潭背、赖坑、官亭、陈坑和城区西郊的谢洋、石埠等村落。清代至民国初为湖洋社全境。民国18年6月至翌年12月和民国21年4月10日至10月,成立湖邦区
明代属铁石乡在坊里。清代至民国初为坊里的州前坊、平寨坊。民国18年(1929)7月到翌年11月24日,民国21年4月10日至10月17日,属城区苏维埃政府的第三乡(今东街),第四乡(今社兴、东新、东宫
明代属铁石乡在坊里。清代至民国初为坊里的州前坊、平寨坊。民国18年(1929)7月到翌年11月24日,民国21年4月10日至10月17日,属城区苏维埃政府的第三乡(今东街),第四乡(今社兴、东新、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