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的建制沿革
Posted 番禺
篇首语:活着,如同生命中最后一天般活着。学习,如同你会永远活着般学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番禺区的建制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番禺区的建制沿革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任嚣、赵佗率军南下,统一岭南。任嚣平定岭南后,出任南海郡尉并在南海郡番禺县内建城作为郡治,因处番山和禺山故起名为“番禺城”(史称“任嚣城”,范围现今的仓边路以西,越秀区仓边路以西的儿童公园(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广州市文化局、广东省财政厅一带)。秦朝末,南海郡尉任嚣病危时召见龙川县令赵佗,谓番禺“负山险阻南海”,“可以立国”,并假托秦廷命令,委赵佗代理南海郡尉。汉高祖三年(前204年),赵佗自立为南越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越秀山即为当年越王所名。《史记·货殖列传》云:“番禺亦其一都会也”,是当时全国九大都会之一。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平南越,将南越地重新划为9郡,番禺仍为南海郡治。其后,汉朝廷为了监督各郡官吏,设了13个常驻监察机构,其中设在苍梧郡广信县(广信,是古代两汉时期的交州首府,位于现今广西梧州、贺州与广东封开一带,即西江与贺江交汇一带)的交趾部负责纠核岭南9郡。后来,交趾部改为交州,兼拥有军政大权,地方政权由郡、县二级变为州、郡、县三级。番禺属交州南海郡。
东汉末,赤壁之战后逐渐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210年(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吴国的孙权任命步骘为交州刺史,率兵抵番禺。
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逐渐形成,东吴孙权占据长江中下游后,向南扩张略取交州,任命步骘为交州刺史。步骘东下番禺城考察,《水经注》对此记载说:“骘到南海,登高远望,睹巨海之浩茫,观原薮之殷阜,乃曰‘斯诚海岛膏腴之地,宜为都邑’。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迁州番禺,筑立城廓。”州治从广信迁到番禺后,平整番山北部,修复并扩建“佗城”。吴黄武五年(226年),分交州为交、广二州,广州由此得名,州治即设番禺。此后1700多年间,番禺大都是地方一、二、三级政权所在地,东吴时期,今广东省境除广州辖下的4郡外,还包括荆州始兴郡和海南岛。
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撤销南海郡,改番禺县为南海县,隶属广州总管府。仁寿元年(601年),改广州为番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州置郡,恢复南海郡。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废南海郡,复置广州,再置番禺县(一说在长安三年即公元703年复置番禺县),县治设江南洲(今广州河南)。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置岭南道,广州属岭南道。长安三年(703年),置岭南五府经略使,总管岭南五府,复置南海郡。咸通三年(公元862年)岭南划分东、西二道,岭南东道治广州,西道治邕州(今南宁)。两广分东、西,自此始。
唐朝末,农民起义,群雄割据。公元917年8月,刘龑(yǎn)称帝于番禺(广州),国号大越,后改称汉,史称南汉,设兴王府。番禺隶兴王府。
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灭南汉,废兴王府,改为广南东区,置广州都督府。翌年,撤销番禺县,并入南海县。至道三年(997年)改广南东区为广南东路。皇祐三年(1051年)恢复番禺县,县治设城东紫泥港(巷)。干道六年(1170年)改为广东路广州府。祥兴元年(1278年)广州改为翔龙府。番禺沿为府治。
元朝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翔龙府为广东道广州路。至元三十年改为广东道上路。皇庆元年(1312年)复称广东道广州路。番禺沿为道治、路治。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广东道广州府。二年改为广东行省广州府。九年改为广东布政司广州府。番禺沿为府治,隶广州府。
清朝顺治四年(1647年),设两广总督。地方政权分省、道、府、县四级。番禺属广东省广南韶道广州府,沿为省、道、府治。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广州府,番禺属广东省粤海道。
中华民国7年(1918年),广州设市政公所。
中华民国10年(1921年)2月15日,广州市政厅正式成立,广州正式设市。番禺县府仍居于广州市内。故古时所称的“番禺”城通常是指今天的广州中心老城区,而非广州市番禺区。
中华民国22年(1933年),番禺县府从广州老城区移至新造。
抗日战争期间番禺沦陷后,原国民党县政府流亡三水、沙坪、威井等地(汪精卫伪番禺县府驻广州市东山区)。
1945年抗战胜利后,番禺县政府移治市桥,初在先锋巷谢氏祠堂。
1949年10月番禺解放,隶属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方军事管制委员会。
1950年3月至1952年11月,隶属珠江地区专员公署。
1952年12月至1956年1月,隶属粤中行政公署。
1956年2月起,隶属佛山地区专员公署。
1958年12月15日至1959年6月10日,番禺、顺德合并为番顺县,县治设大良镇,其间一度改隶广州。
1959年6月10日恢复两县建置,并将中山县属的大岗、万顷沙、南沙、黄阁等地划属番禺,县府沿设市桥。
1975年1月,改隶广州市。
1992年5月20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49号):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番禺县,设立番禺市(县级),仍由广州市管辖。6月18日,番禺举行撤县设市挂牌仪式。
2000年5月21日,撤销番禺市设立广州市番禺区,7月10日,番禺区举行撤市设区挂牌仪式。
2012年10月10日,南沙新区发展规划范围包括番禺的东涌镇、榄核镇和大岗镇。
相关参考
越秀区秦统一中国后,设南海郡,郡尉任嚣选中了白云山于珠江之间一块负山阻海的地域(在今越秀区域内)作郡治,于前214年筑起番禺城(番禺城的遗址就在越秀区内)。此后,沧海桑田,珠江江岸南移,内湖湮没,河涌
越秀区秦统一中国后,设南海郡,郡尉任嚣选中了白云山于珠江之间一块负山阻海的地域(在今越秀区域内)作郡治,于前214年筑起番禺城(番禺城的遗址就在越秀区内)。此后,沧海桑田,珠江江岸南移,内湖湮没,河涌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任嚣、赵佗率军南下,统一岭南。任嚣平定岭南后,出任南海郡尉并在南海郡番禺县内建城作为郡治,因处番山和禺山故起名为“番禺城”(史称“任嚣城”,范围现今的仓边路以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任嚣、赵佗率军南下,统一岭南。任嚣平定岭南后,出任南海郡尉并在南海郡番禺县内建城作为郡治,因处番山和禺山故起名为“番禺城”(史称“任嚣城”,范围现今的仓边路以
石楼一村即原石楼中街(旧称中约)、西街(旧称西约)。原石楼村属“住民耕沙”(所谓“住民耕沙”,指聚居在缓坡或平原较高的土墩上,以围垦开发沙坦成田为耕作用)的古村,全村共有13个坊,曾拥有祖尝田3万多亩
石楼一村即原石楼中街(旧称中约)、西街(旧称西约)。原石楼村属“住民耕沙”(所谓“住民耕沙”,指聚居在缓坡或平原较高的土墩上,以围垦开发沙坦成田为耕作用)的古村,全村共有13个坊,曾拥有祖尝田3万多亩
1951年以前,黄埔属番禺县管辖。1951年,黄埔划为广州市管辖,同年12月开始筹建黄埔区。1953年1月,黄埔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这是黄埔区第一次建立区级建制。1956年6月25日,广州市调整郊区乡
1951年以前,黄埔属番禺县管辖。1951年,黄埔划为广州市管辖,同年12月开始筹建黄埔区。1953年1月,黄埔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这是黄埔区第一次建立区级建制。1956年6月25日,广州市调整郊区乡
时期属番禺县鹿步司管辖,深井、长洲一带属番禺县茭塘司管辖。历史上黄埔属番禺县管辖。从秦代始直至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时,黄埔均属番禺县管辖。现区属的南岗镇、大沙镇、夏港街、鱼珠街、黄埔街、红山街一
时期属番禺县鹿步司管辖,深井、长洲一带属番禺县茭塘司管辖。历史上黄埔属番禺县管辖。从秦代始直至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时,黄埔均属番禺县管辖。现区属的南岗镇、大沙镇、夏港街、鱼珠街、黄埔街、红山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