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特别行政区望德堂区的历史沿革
Posted 艺术
篇首语:互补的人容易一见钟情,相似的人适合一起变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澳门特别行政区望德堂区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澳门特别行政区望德堂区的历史沿革
望德堂按林家骏神父与潘日明先生的说法认为教堂初建于1568年,位于今疯堂街,在疯堂斜巷的对过处,亦即今圣母堂前地,是澳门城市初建早期的宗教活动中心以及市东区的居民聚居中心。因内奉圣母故此又称圣拉匝禄堂、望德圣母堂、简称圣母堂。如今澳门市的望德堂区即是以望德堂为区域中心并以该教堂的名字命名的。
婆仔屋的真正名字其实叫「贫穷者之家」,建成时间超过一百年,属澳门仁慈堂的物业。它位于澳门旧区望德堂疯堂斜巷尽头,现社会保障基金旁,二次大战日本侵华期间,大量上海葡侨走难来澳门,婆仔屋成为专门收容难民和穷人的地方,之后成为一所女老人院。住在里面的都是年老的婆婆,附近的街坊便叫做婆仔屋。在1999年六月老婆婆们迁往新的老人院后,婆仔屋便暂时空置。全盛时期婆仔屋共有一百多名住客,但在搬迁前真正在婆仔屋长住的只有五十二人。婆仔屋在一九八四年六月被文化局评定为受保护的文物建筑。
婆仔屋艺术空间现有面积约一千三百平方米。包括两幢隔着院子对望的古老葡式二层建筑物,共有32个大小约16平方米的房间,这些房间现在被用作进行展览及不同的艺术工作室,包括:染布坊、儿童艺术游玩室 、陶艺工作室(拉坯室和手塑室等),定期举办包括儿童和成人都可参与的各种不同的艺术工作坊,而婆仔书房及婆仔音乐室则提供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书刊杂志和另类音乐CD供人收藏,本地艺术数据室则将进行本地艺术数据的搜集和展示,向外推介本地的艺术工作者。
疯堂十号创意园是现在的澳门文创产业基地,有长期和短期驻场展品,每月都会不同的活动,另外也会把场地借出给其他团体演出.
屋内大庭院里有两棵老樟树,巨壮有力的树枝把两幢建筑连在一起,茂盛树荫使院子成为游人休息的好地方,周末有备受欢迎的『咖啡旅程』(茶座),院子亦是进行露天音乐会、电影放映等的地方。
两幢建筑物之间有一间小房子,在五十年前是一个太平间,当年澳门的医院不多,婆仔屋的住客去世都是在这个小平房举行出殡仪式,后来这个太平间改成婆婆们的饭堂,而现在,则改建为一个面积53.4平方米的展览场,亦可用作举行讲座和电影放映的地方。
相关参考
澳门市的花地玛堂区即是以花地玛圣母堂为区域中心并以该教堂的名字命名的。花地玛堂区区开发最迟,过去一直是以农牧业为主的郊区,平民房屋也多集中于此。20世纪60~70年代以后,澳门经济起飞,此区也迅速发展
澳门市的花地玛堂区即是以花地玛圣母堂为区域中心并以该教堂的名字命名的。花地玛堂区区开发最迟,过去一直是以农牧业为主的郊区,平民房屋也多集中于此。20世纪60~70年代以后,澳门经济起飞,此区也迅速发展
圣安多尼堂区以圣安多尼教堂为名的圣安多尼坊,俗称花王堂。圣安多尼堂的现址建于一五五八年,与今日的安多尼堂位置相同,且是澳门第一间的小教堂。教堂的历史简略记载于教堂大门侧的一块石碑上,内容是:《兴建于一
圣安多尼堂区以圣安多尼教堂为名的圣安多尼坊,俗称花王堂。圣安多尼堂的现址建于一五五八年,与今日的安多尼堂位置相同,且是澳门第一间的小教堂。教堂的历史简略记载于教堂大门侧的一块石碑上,内容是:《兴建于一
圣老楞佐堂初建于1558年,1618年经过重建,1979年圣老楞佐堂再次全面重修。圣老楞佐堂位于今风顺堂街卑第巷的对过处,是澳门城市初建早期市南区的居民聚居中心。因圣老楞佐堂是葡萄牙人心目中的航海保护
圣老楞佐堂初建于1558年,1618年经过重建,1979年圣老楞佐堂再次全面重修。圣老楞佐堂位于今风顺堂街卑第巷的对过处,是澳门城市初建早期市南区的居民聚居中心。因圣老楞佐堂是葡萄牙人心目中的航海保护
澳门先民足迹澳门地区的考古发掘,特别是1995年在路环岛黑沙的沙丘中发掘出土的彩陶以及玉器,经鉴定,证实是四、五千年前的珍贵古文物,与其同时出土的石斧等石器,同近几年来在距离澳门不远的珠海地区出土的同
澳门先民足迹澳门地区的考古发掘,特别是1995年在路环岛黑沙的沙丘中发掘出土的彩陶以及玉器,经鉴定,证实是四、五千年前的珍贵古文物,与其同时出土的石斧等石器,同近几年来在距离澳门不远的珠海地区出土的同
1511年葡萄牙人侵占马六甲后,许多穆斯林商人被迫迁往亚齐等地。各国商船被迫另沿苏门答腊西岸经巽他海峡进入印尼群岛。因此,位于这条航线北端的亚齐开始繁荣。第一任苏丹为阿里·穆哈雅特·夏。1521年,亚
1511年葡萄牙人侵占马六甲后,许多穆斯林商人被迫迁往亚齐等地。各国商船被迫另沿苏门答腊西岸经巽他海峡进入印尼群岛。因此,位于这条航线北端的亚齐开始繁荣。第一任苏丹为阿里·穆哈雅特·夏。1521年,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