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的历史沿革

Posted 武昌

篇首语:明明你一个人可以活的很开心的,偏偏非要学别人谈恋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的历史沿革

大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3000多年的青铜史,1000多年的建县史。殷商小乙时期,人类的祖先在这里掘井取矿,点燃了炉冶之火。唐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吴武昌节度使秦裴置大型冶炼机构青山场院。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南唐升青山场院,并划武昌三乡与之合并建县,取“大兴炉冶”之意,定名为大冶县。

1994年2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大冶县,设立大冶市,1995年1月1日,大冶市举行建市庆典。

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0年),楚王熊渠攻杨越至鄂(今鄂城、大冶),封其次子熊红为鄂王,县地属楚国鄂王辖地。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楚,取郢为南郡,时县地在南郡境内。

三国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孙权自公安迁都于鄂(今鄂城),改鄂为武昌,并割鄂之南部建阳新县,以武昌、下雉、阳新、柴桑、沙羡、浔阳等六县为武昌郡。时县地在武昌郡之武昌(今鄂城)、阳新两县境内。

三国魏黄初四年(公元223年),孙权将其郡治迁至夏口(今汉口),又改武昌郡为江夏郡,县地在江夏郡之武昌、阳新两县境内。

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又改江夏郡为武昌郡。以武昌、鄂、阳新、沙羡等七县为属地。时县地在武昌、鄂、阳新三县境内。不久,武昌与鄂县合并,仍为武昌县,时县地在武昌、阳新两县境内。

东晋义熙元至四年(公元405—公元408年),下雉县并入阳新县,此时仍为武昌郡,县地属武昌郡之武昌、阳新两县境内。

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置郢州于汝南(今武昌),时县地在郢州武昌、阳新两县。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阳新为富川,不久,改富川为永兴,时县地在武昌、永兴两县境内。

唐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吴国在武昌郡永兴县建置青山场院,进行大规模采矿、冶炼,时县地在吴国鄂州境内。

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南唐升青山场院,并划武昌(今湖北鄂州市)三乡与之合并,始建大冶县。县名取“大兴炉冶”之意。

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升永兴县为永兴军,次年改永兴军为兴国军,县地先后属永兴军与兴国军。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升兴国军为兴国路,隶属于江西行省。

元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兴国路划归湖广行省,县地属兴国路。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兴国路为兴国府;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将兴国府降为兴国州,县地先后属兴国府和兴国州。

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县地属武昌府。

清雍正元年至十三年(公元1723年—公元1735年),分湖广行省,设置湖北省,县地属湖北省武昌府。

民国十年(1921年),建立中华民国以后,废府改道,县地属湖北省江汉道,后道废,从属湖北省。

民国十九年(1930年),大冶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先后隶属于“湖北省鄂东革命委员会”、?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66177.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跋娑醺邮∷瘴U醵焓麓Α薄ⅰ跋娑醺邮《醵纤瘴U薄?/p>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国民政府在省县之间设立“湖北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时县地属湖北省第二专署。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属第一专署。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国民党大冶县政府接管大冶县政权,复置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隶属大冶县辖。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将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合并为石黄镇,隶属于大冶县。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石黄镇,5月15日,大冶解放,6月12日,“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石灰窑工业特区特派员办事处”成立。不久经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湖北大冶特区办事处”,直属中原临时人民政府领导。

1950年6月1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以鄂民政特字第104号文向中南军政委员会请求将石黄工矿区改组为市,定名“石黄市”。

1950年8月21日,省辖黄石市正式成立。

1952年6月,大冶县划归黄冈专署管辖。

1959年1月26日,大冶县从黄冈地区划出,改属黄石市。

1959年12月,撤销大冶县建制,并入黄石市。

1962年6月1日,恢复大冶县建制,仍属黄石市。

1982年3月12日,国务院公布大冶铜绿山古矿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该遗址被列入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

1994年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大冶县,设立大冶市(县级),1995年1月1日,大冶市正式成立,由黄石市代管。

2006年,大冶黄金山工业新区成立。2006年6月20日,大冶市政府委托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托管黄金山工业新区协定签字。

2008年3月17日,大冶市被列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转型城市之一。

2012年12月10日,大冶市在第十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名单中一举冲进全国百强,成为湖北唯一的全国百强县市。

2013年12月23日,大冶市在中郡研究所正式发布第十三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名单中,大冶市继续以湖北省唯一上榜县,位列第四方阵“A-级国91—国100”,排列94位,较上一届前移3位。

相关参考

黄石市的历史沿革

黄石市1949年5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石黄镇。随后成立石灰窑工业特区办事处、湖北大冶工矿特区人民政府,黄石市在此基础上过渡建成。1959年1月26日,大冶县从黄冈地区划归黄石市。大冶县始建于宋

黄石市的历史沿革

黄石市1949年5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石黄镇。随后成立石灰窑工业特区办事处、湖北大冶工矿特区人民政府,黄石市在此基础上过渡建成。1959年1月26日,大冶县从黄冈地区划归黄石市。大冶县始建于宋

湖北下陆区的历史沿革

下陆古为荆楚之域,秦、汉属南郡,北魏乃西陵县郊,唐属鄂州武昌,宋、元、明、清代为大冶县之东乡、北乡,后称永丰乡、四会乡,民国时期为大冶县的申五乡、长乐乡,建国初始为大冶工矿特区之属乡,继而改称为黄石市

湖北下陆区的历史沿革

下陆古为荆楚之域,秦、汉属南郡,北魏乃西陵县郊,唐属鄂州武昌,宋、元、明、清代为大冶县之东乡、北乡,后称永丰乡、四会乡,民国时期为大冶县的申五乡、长乐乡,建国初始为大冶工矿特区之属乡,继而改称为黄石市

黄石市(HuangshiShi)

中国著名矿冶城市,湖北省第2大城市,省辖市,鄂东水陆交通枢纽。位于省境东部长江南岸。辖4区及大冶县。面积1850平方公里,人口130.61万;其中市区面积179平方公里,人口51.39万。黄石原为大冶

黄石市(HuangshiShi)

中国著名矿冶城市,湖北省第2大城市,省辖市,鄂东水陆交通枢纽。位于省境东部长江南岸。辖4区及大冶县。面积1850平方公里,人口130.61万;其中市区面积179平方公里,人口51.39万。黄石原为大冶

湖北黄石港区的历史沿革

明末清初,此地是从九江到武汉中间唯一的港口,故而逐渐形成交通发达、商业繁荣之势。因港口矶石“石色黄”,故名黄石港。1927年为大冶县黄石堡,后称黄石港镇,1948年与石灰窑合称石黄镇,1950年属黄石

湖北黄石港区的历史沿革

明末清初,此地是从九江到武汉中间唯一的港口,故而逐渐形成交通发达、商业繁荣之势。因港口矶石“石色黄”,故名黄石港。1927年为大冶县黄石堡,后称黄石港镇,1948年与石灰窑合称石黄镇,1950年属黄石

黄石市西塞山区的历史沿革

唐虞之世,市地属二苗。夏、商时,市地属荆州之域。西周时称鄂,为鄂侯领地。周夷王七年(公元前887年),楚王熊渠(子爵)攻杨粤至鄂(今鄂州、大冶),封其中子熊红为鄂王,市地为楚国鄂王辖地。春秋战国属楚、

黄石市西塞山区的历史沿革

唐虞之世,市地属二苗。夏、商时,市地属荆州之域。西周时称鄂,为鄂侯领地。周夷王七年(公元前887年),楚王熊渠(子爵)攻杨粤至鄂(今鄂州、大冶),封其中子熊红为鄂王,市地为楚国鄂王辖地。春秋战国属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