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的历史沿革
Posted 街道
篇首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的历史沿革
龙华区名字由来
龙华区的取名缘于历史传说。相传很早以前,海口老城区的龙昆村附近有一深潭,潭中有一神龙,能保百姓风调雨顺。以龙华命名该区,既符合老百姓的意愿,又含有该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呼风唤雨,造福百姓的意思。
龙华区建制沿革
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属关厂乡,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改为关厂镇,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与龙昆乡合并为关龙乡。
1990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新华区(县级),下辖城西乡和大同、海垦、滨海、中山、新华5个街道,共36个社区、6个村委会。
1995年底,新华区面积51.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19万人,辖5个街道、1个乡:中山路街道、新华路街道、大同路街道、滨海街道、海垦街道、城西乡。区政府驻华海路。
1996年,新华区位于海口市西北部,东至博爱路至海秀大道至龙昆南路中心线,西至疏港大道中心线、白水塘以东,南至丁村、沙坡、苍东、苍西村与琼山市交界,北至海甸河南岸、滨海大道沿线的海岸线。东西宽5.63公里,南北长9.38公里,海岸线长4.5公里,总面积51.36平方公里,总人口2381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4064人。
2002年10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琼山市和海口市秀英区、新华区、振东区,以原琼山市和海口市原秀英区、新华区、振东区的行政区划设立海口市秀英区、龙华区、琼山区、美兰区。龙华区辖海口市原新华区的行政区域和原琼山市的龙桥镇、龙泉镇、新坡镇、遵谭镇以海榆中线公路为界的东侧地区以及府城镇的薛村、大样村。龙华区全区土地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
相关参考
1933年,龙桥镇属于原琼山县第三区的龙桥天、龙桥地、龙桥人、东上等乡。1939—1950年4月属第一区三元乡。1951年属第七区的永东乡、龙桥乡、鸿新乡。1957年7月,鸿新乡属龙塘大乡,永东、龙桥
1933年,龙桥镇属于原琼山县第三区的龙桥天、龙桥地、龙桥人、东上等乡。1939—1950年4月属第一区三元乡。1951年属第七区的永东乡、龙桥乡、鸿新乡。1957年7月,鸿新乡属龙塘大乡,永东、龙桥
美兰区前身为振东区,位于海口旧城中心(占据旧城区域的三分之二),海口最早的街道、村庄、商埠、商业区,都孕育形成于辖区内的白沙津。白沙津,也称白沙港、白沙门港、白沙渡,又名神应港。早在宋代,已是“商舟所
美兰区前身为振东区,位于海口旧城中心(占据旧城区域的三分之二),海口最早的街道、村庄、商埠、商业区,都孕育形成于辖区内的白沙津。白沙津,也称白沙港、白沙门港、白沙渡,又名神应港。早在宋代,已是“商舟所
琼山区综述琼山,古名珠崖、曋都、玳瑁、舍城、颜城、崖州、琼州、琼山郡、琼台。早在汉朝时属珠崖郡玳瑁县地,因当地盛产玳瑁而得名。隋朝时从玳瑁县东境设颜卢县。唐武德五年(622年改颜卢为颜城,属崖州,唐武
琼山区综述琼山,古名珠崖、曋都、玳瑁、舍城、颜城、崖州、琼州、琼山郡、琼台。早在汉朝时属珠崖郡玳瑁县地,因当地盛产玳瑁而得名。隋朝时从玳瑁县东境设颜卢县。唐武德五年(622年改颜卢为颜城,属崖州,唐武
汉代县境置宁县,东晋时沦废。唐代属文德县。辽代于今宣平堡置大新镇。金代于今宣平堡置宣平县,又于今阳门堡置阳门县。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于今左卫镇置万全左右卫。明永乐二年(1404年)移万全右卫治
汉代县境置宁县,东晋时沦废。唐代属文德县。辽代于今宣平堡置大新镇。金代于今宣平堡置宣平县,又于今阳门堡置阳门县。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于今左卫镇置万全左右卫。明永乐二年(1404年)移万全右卫治
崇礼区在西汉、东汉和三国时属幽州上谷郡。西晋时属幽州广宁郡。北魏时属燕州。唐代属河北道伪州。辽代属西京道奉圣州。金时属西京路宣德州。元代上都路宣德府。明为少数民族游牧地。清属直隶省口北道张家口厅。民国
崇礼区在西汉、东汉和三国时属幽州上谷郡。西晋时属幽州广宁郡。北魏时属燕州。唐代属河北道伪州。辽代属西京道奉圣州。金时属西京路宣德州。元代上都路宣德府。明为少数民族游牧地。清属直隶省口北道张家口厅。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