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诸暨的历史沿革
Posted 公元
篇首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浙江省绍兴市诸暨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的历史沿革
诸暨,为越国古越民族聚居地之一。夏朝中期,夏帝少康封庶子无余于越,诸暨属越。(史传:禹至大越,上苗山大集诸侯,驻跸于此,爵有德、封有功,因定此境为“诸暨”,意即天下诸侯到达驻留议事之所。)
春秋时属越国,越王允常曾先后在境内埤中、大部、勾乘建都,子勾践迁都会稽(今绍兴)。故诸暨为越国古都早于绍兴,诸暨为都时,绍兴为诸暨属地。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设会稽郡置诸暨县,历代未废。据《元和郡县志》:“县有暨浦,诸山,因以为名。”
西汉时,属扬州刺史部会稽郡。新莽时期,改名为疏虏。
东汉建武初,复原名。
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分部分地入丰安、汉宁二县。
三国吴时,改汉宁为吴宁。
西晋属会稽郡。
东晋属会稽国。南朝复属会稽郡。隋文帝开皇中,属吴州。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吴宁县废,原诸暨地复归诸暨。
隋大业,仍属会稽郡。
唐时,属会稽郡及越州。高宗仪凤二年(公元677年),划诸暨、会稽部分地置永兴县。
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复分诸暨县之吴宁故地入东阳县。
光启三年(公元887年),诸暨改称暨阳。
五代属吴越国越州东府。
吴越王天宝三年(公元910年),复名诸暨。
宋初,属两浙东路越州。
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属绍兴府。
孝宗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分东北10乡置义安县,治今枫桥。
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废义安,其地复入诸暨。
元属江浙等处行中书省绍兴路。
成宗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升为诸暨州。
1949年5月6日诸暨解放,至6月22日,诸暨属中共萧绍诸杭临时委员会管辖。6月归第十专署管辖。
其后,诸暨属绍兴专区。
1952年1月,绍兴专区撤销,直属浙江省。
1957年9月,划归宁波专区(驻地余姚)。
1964年9月,复属绍兴专区(驻地越城)。
1968年5月,属绍兴地区。
1983年7月起,属绍兴市。
198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诸暨县,设立诸暨市,由绍兴市代管。
相关参考
浦阳江、曹娥江的分水岭。位于浙江省东北部,跨绍兴、嵊县、诸暨等县。山体由中生代火山岩组成,南北长百余公里,东西宽约35公里,平均海拔约500米,主峰东白山海拔1195米。山林资源丰富,盛产松、杉、毛竹
浦阳江、曹娥江的分水岭。位于浙江省东北部,跨绍兴、嵊县、诸暨等县。山体由中生代火山岩组成,南北长百余公里,东西宽约35公里,平均海拔约500米,主峰东白山海拔1195米。山林资源丰富,盛产松、杉、毛竹
绍兴名称演变夏称於越,亦称大越,简称越。春秋时期,於越民族以今绍兴一带为中心建国,称越国。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降越君,称会稽郡。晋称会稽国,南朝时为东扬州治所。隋开皇九年(589),改置吴州总
绍兴名称演变夏称於越,亦称大越,简称越。春秋时期,於越民族以今绍兴一带为中心建国,称越国。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降越君,称会稽郡。晋称会稽国,南朝时为东扬州治所。隋开皇九年(589),改置吴州总
绍兴从秦汉时代起,置会稽郡,唐代时称越州,至宋代赵构升行在越州为都城绍兴府,这也就是“绍兴”地名的由来。绍兴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境内已有人类繁衍生息,马鞍山、壶瓶山等多处越族聚居遗址,距今约4~5千
绍兴从秦汉时代起,置会稽郡,唐代时称越州,至宋代赵构升行在越州为都城绍兴府,这也就是“绍兴”地名的由来。绍兴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境内已有人类繁衍生息,马鞍山、壶瓶山等多处越族聚居遗址,距今约4~5千
春秋战国时期,新昌县境先后属越、吴、楚等国,秦代起属会稽郡,汉代至唐代均为会稽郡所辖剡县的一部分。后梁开平二年(908),析剡县东南部13乡置新昌县,县名得自新昌乡名。相继隶属于越州、绍兴府和绍兴地区
春秋战国时期,新昌县境先后属越、吴、楚等国,秦代起属会稽郡,汉代至唐代均为会稽郡所辖剡县的一部分。后梁开平二年(908),析剡县东南部13乡置新昌县,县名得自新昌乡名。相继隶属于越州、绍兴府和绍兴地区
1992年由新溪乡、岱石乡、永丰乡合并为城南乡。1996年,面积77平方千米,辖兴南居会委和企石、章家湾、大湖丘、西坑、里任、朱家山、王洋角、下庄、后山、石竹、银地山、甘家坞、王岙、眉岱、陈家桥、孙家
1992年由新溪乡、岱石乡、永丰乡合并为城南乡。1996年,面积77平方千米,辖兴南居会委和企石、章家湾、大湖丘、西坑、里任、朱家山、王洋角、下庄、后山、石竹、银地山、甘家坞、王岙、眉岱、陈家桥、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