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临海杜桥镇的历史沿革
Posted 公元
篇首语: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浙江台州临海杜桥镇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浙江台州临海杜桥镇的历史沿革
杜桥历史悠久,镇北郊山麓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的足迹。宋代筑塘围垦,围海造田,沧海桑田,广袤土地已成滨海沃野,富庶粮仓。
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置杜渎盐场,涂下桥均属杜渎场地;北宋未桑园郑氏从临海迁居海乡涂下。
南宋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潘氏从黄岩大澧迁居潘家,王氏从
温州永嘉场迁桥头王,立族于海乡,建桥一座名涂下桥,以桥聚居,人口迁徙形成村落、街市。
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秋,为封锁郑成功,户部尚书苏纳海至台州,七月初一日奉诏,令沿海30里居民入内地,拆房作城,田园、庐舍一概迁弃,空其地,谓遣界。境内居民部分内迁至黄岩城南门,店头、临海大田、东塍、开石、宁海朱岙等地,一时户口星散,居民流离失所、哀鸿遍野。
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展界,至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十月二十日下诏尽复,沿海迁界民业,回归故土,允渔民出海网鱼,迁民归复回里。回归之民见故土田园、街市荒芜,出现一片颓败凄凉景象。长达二十二年的迁海使杜桥镇区停滞不前。
康熙年间开海禁后,原住潘、翁、陈、吴、王、张、曹、郑八姓复迁,人口逐渐集居,渐渐恢复往日的人多商兴的局面。人口的集聚,各种商品交换,带动了各种功能的城市公共建筑相继落成,街市里产业相继得到拓展。
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新建桑园殿。
乾隆四十年(公元1799年),金氏重建龙浦河下桥。
乾隆年间,议定农历“一、六”为涂下桥集市日,集市贸易繁盛,成为海乡贸易总汇。除了镇区的街市外,邻近的前王村、良种村、杜东村、杜西村与街区相望,道路相连,形成自然城镇的格局。
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四月,桃渚涧罗(北涧)两浙盐务杜渎盐场署移驻涂下桥。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王氏重建涂下桥(龙浦河上桥)。
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重建文昌阁(同治六年改建旦华书院),道光年间新建东岳庙等公共建筑。镇街区面貌相继逐渐形成改观,大小街道有柴爿行街、鱼行街、猪行街、米行街、东街、中街、 街、下桥小横街、庙前直街、庙前横街、西街、浦西岸半边街12条,计总长980米。
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实行地方自治,设立乡镇自治,下辖庄村。
中华民国时期,形成六街,十一路、一里、一巷格局,并开辟席行口至炭行街与柴爿行接通的新街;镇区面积0.3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0.097平方公里;郊区有大汾街、溪口街、市场街,街路曲折,沿街聚居。
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取消自治制度,1916年恢复。
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年),建立临海县第五区涂下桥区公所,涂下桥镇镇公所。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4月,行政调整,实行保甲制度,属临海县第四区桃渚区。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月,抗战军兴,分出设立临海县第三区杜桥区。
中华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实施新县制,增新乡,三区杜桥区与五区桃渚区合拼为第五区涂桃区,管辖23乡镇。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6月,行政合并管辖15乡。
1949年6月23日,涂下桥解放,废保甲制,建立区乡村,设立涂桃区,涂下桥镇。
1956年5月,更名杜桥。
1958年10月1日,建立杜桥人民公社(区建社);10月18日,更名椒北人民公社(章安、杜桥、连盘、桃渚);12月更名为沿海人民公社,划分杜桥、章安、连盘、桃渚4个区级人民公社。
1959年9月16日,台州行政公署批准杜桥为建制镇,建立中共杜桥镇党委和杜桥镇人民委员会,直属县,属中共临海县委城镇工作部。
1961年9月22日,撤沿海人民大公社,复建杜桥区,章安、连盘2个人民公社撤拼杜桥区,杜桥镇复归属区管。
1962年4月23日,杜桥镇与杜桥公社合拼,
1967年4月,恢复杜桥镇。
1978年7月8日,杜桥区前所、章安、杨司、梓林、溪口、龙溪6个公社划出成立章安区。
1980年7月,章安区前所公社划归海门特区。
1982年1月23日,杜桥区沿海公社撤,划归章安区。
1984年12月19日,杜桥区大汾乡横西、五四(道感堂),横蒋,七年4个行政村划归椒江市,章安区龙南乡划入桐峙区,溪口乡划入杜桥区。
1986年7月,撤杜桥乡并入杜桥镇。
1992年5月20日,撤区扩镇并乡,撤杜桥区,山项、大汾、西洋三乡并入杜桥镇。杜街、杜桥改管理区,桐峙区龙南乡5个行政村划归溪口乡。市场、川南、溪口3乡行政单独设立。
1993年7月,山项、大汾、西洋、杜桥、杜街5个管理区改为办事处。
2002年1月7日,行政区划调整,市场、川南、溪口3乡及连盘乡雉溪办事处划并杜桥镇;6月30日,撤西洋办事处,将上王、西湖、上洋、东边、西边、东峙、方田洋、双桥头、横湖、西峙、蔡岙11个行政村划归大汾办事处;撤雉溪办事处,将塘里洋、岙底陈、兰江塘、东边、知建、应山塘、花山8个行政村并入原杜桥办事处,原杜桥办事处7个行政村划并杜街办事处。
相关参考
从夏朝开始,临海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和属地演变情况。夏、商、周时,临海属瓯地,春秋时属越地,战国时属楚。秦统一六国后,属闽中郡。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置回浦县,为东部都尉治,设县治于章安,属会稽郡
从夏朝开始,临海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和属地演变情况。夏、商、周时,临海属瓯地,春秋时属越地,战国时属楚。秦统一六国后,属闽中郡。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置回浦县,为东部都尉治,设县治于章安,属会稽郡
黄岩历史悠久,建制几经更迭。黄岩故地在夏、商、周为东瓯地。春秋战国为东瓯王国。秦代属闽中郡。汉代属回浦县、章安县、永宁县。三国、两晋至南朝属临海县。唐代上元二年(657)始设永宁县,唐武后天授元年(6
黄岩历史悠久,建制几经更迭。黄岩故地在夏、商、周为东瓯地。春秋战国为东瓯王国。秦代属闽中郡。汉代属回浦县、章安县、永宁县。三国、两晋至南朝属临海县。唐代上元二年(657)始设永宁县,唐武后天授元年(6
宁海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生息劳作。西晋太康元年(280年)置县,治设白峤(跃龙街道白桥村),属临海郡(治今台州市椒江区章安街道)。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并入临海县(临海市)。唐武德四年(62
宁海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生息劳作。西晋太康元年(280年)置县,治设白峤(跃龙街道白桥村),属临海郡(治今台州市椒江区章安街道)。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并入临海县(临海市)。唐武德四年(62
浙江省台州地区辖市和行署驻地,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位于省境东南部沿海、灵江中下游。面积2171平方公里,人口104.23万。三国吴置临海县。1986年撤县设市。1988年划入中国沿海经济开放区。
浙江省台州地区辖市和行署驻地,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位于省境东南部沿海、灵江中下游。面积2171平方公里,人口104.23万。三国吴置临海县。1986年撤县设市。1988年划入中国沿海经济开放区。
位于东经121.4°,北纬28.6°,在浙江省东部沿海。1981年由黄岩县和和临海县析置椒江市。市因境内椒江得名。1995年改为台州市,因该地为唐代台州辖地故名。
位于东经121.4°,北纬28.6°,在浙江省东部沿海。1981年由黄岩县和和临海县析置椒江市。市因境内椒江得名。1995年改为台州市,因该地为唐代台州辖地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