浈江区的建制沿革

Posted 民国

篇首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浈江区的建制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浈江区的建制沿革

春秋时期,岭南称百越之地,粤北为百越属地的一部分。是粤北的小部分。

浈江区

位于南岭山间的曲江盆地之内。在战国时期,区境属楚国;秦朝属南海郡(郡治在今广州市);赵佗立南越国后,属南越国。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在区境内的莲花山俗称曲红山下(今韶关东站一带)设置曲江县治后,区境随曲江县属桂阳郡(郡治在今湖南省郴州市)。

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年),在桂阳郡南部分设始兴郡,郡治设在莲花山下的曲江县治内,区境随曲江县改属荆州始兴郡。

西晋武帝太康(280~289年)中期,始兴郡移属广州,曲江县治从莲花山迁往安聂邑(今武江西岸)。区境随曲江县改属广州始兴郡;

怀帝永嘉元年(307年)分荆州地置湘州(州治在今湖南省长沙市),区境随曲江县改属湘州始兴郡。

东晋成帝咸和三年(328年)废湘州,复称荆州始兴郡,郡治迁往东南十里官滩(今浈江区南郊五、六公里),区境随曲江县复归荆州始兴郡。

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区境随曲江县改属广州始兴郡,三十年(453年),复归湘州始兴郡。宋明帝泰豫元年(472年)改始兴郡称广兴郡。

南齐(479~502年)复为湘州始兴郡。梁承圣(552~555年)中置东衡州,曲江县再迁西河,区境随曲江县属东衡州始兴郡。梁末陈初,一度废东衡州,始兴郡改属衡州(州治在今英德县)。

陈天嘉元年(560年)复置东衡州,并以始兴郡,区境随曲江县仍属始兴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隋师行军总管韦洸率师于当年八九月平定岭南,废安远郡,置大庾县,设广州总管,区境随曲江县改属广州。

开皇十年(590年),平陈。废始兴郡,改为东衡州,不久又改为韶州(州、县治所回迁莲花山)。区境随曲江县先属东衡州,后属韶州。开皇十一年,废韶州,区境随曲江县并入广州。

隋炀帝大业(605~618年)年间,将州改为郡,郡、县治所仍在莲花山,区境随曲江县改属南海郡。

唐初改郡为州。区境随曲江县改属广州。

唐武德初年(618年),曲江县治再迁西河,唐武德四年(621年)置番州,区境随曲江县属番州,不久将番州改称东衡州。唐贞观元年(627年)改东衡州为韶州(州治迁回莲花山),又置岭南道,区境随曲江县属韶州,受岭南道监察。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韶州为始兴郡,干元元年(758年)复改始兴郡为韶州。天宝(742~756年)间,道成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区境随曲江县属岭南道韶州管辖。

后梁干化元年(911年),刘岩发兵破韶州,州县治所迁往中州(今浈江区城内,俗称小岛),从此,州治、县治同设在中州(以后一直都是地、市、县的行政机构的驻地)。

五代十国时期,区境随曲江县先属后梁韶州,后属南汉韶州。

北宋初期,区境随曲江县仍属岭南东道韶州(州、县治同在中洲一地)。未久废道改州,区境随曲江县属韶州。至道三年(997年),又于州上置路(半行政半监察性质),区境随曲江县隶属广南东路韶州。

元朝以行省为地方最高行政区,下设道(省派出机构)、路、县三级。

至元十五年(1278年)岭南平定后,区境随曲江县属海北广东道韶州路(此间又在韶州路置录事司,以管理城厢居民;一说至元二十三年置,又称新民官司)。

至顺元年(1330年)属江西行省广东道韶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韶州路为韶州府(同年罢新民官司)。洪武二年升广东道为广东行中书省;洪武八年又改称广东承宣布政使司(以下简称“广东布政司”,习惯上称“广东省”),区境随曲江县仍属韶州府。

清初仍称广东布政司,后称广东省,省下设道(省的派出机构)、府、县。区境随曲江县属广东省南韶连道韶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废道、府。区境随曲江县属广东省。

民国3年复设道,区境随曲江县改属广东省南韶连道(后改为岭南道)。

民国9年复废道,未久设北区善后督办,性质与道同。此后屡设屡废。

民国14年设北江行政区,民国15年又废行政区。

民国17年设北江善后委员会,民国21年改为北江绥靖区,区境随曲江县均属之。

民国25年改设第二行政督察区,性质与善后委员会、行政区、绥靖区同,均为省派出机构,区境随曲江县仍属之。

民国29年改称北江行政区,民国30年复称第二行政督察区,区境随曲江县仍属之。

民国32年11月,在曲江县城(今浈江区城内,俗称小岛)置韶关市政府,为省直辖市。区境随曲江县属韶关市。

民国34年1月,韶关被日军占领,韶关市政府的建制自行解体。

民国36年再次调整全省政区,区境随曲江县改属第三专署行政督察区。

1949年10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江西挥师南下进驻曲江县城(今浈江区城内的解放路至中山路),并于10日解放了曲江县全境,当天宣告成立曲江县人民政府。14日,曲江县政府设立城关区(亦称曲江县一区)。区境属曲江县城关区。

1949年11月25日,撤销曲江县城关区组建韶关市人民政府后,区境改属韶关市。后来,鉴于人口少,条件不具备建市,韶关市于1950年5月5日被撤销而组建韶关镇,区境回归曲江县。

1951年6月,恢复韶关市建置后,区境又从曲江县划出,归属韶关市。

1984年6月,区境属浈江区和北江区。

2004年6月,撤销北江区后,其行政区域和原曲江县的犁市和花坪两镇的地域归属浈江区,直至2004年底未变。

相关参考

涵江区的建制沿革

涵江历史源远流长,此地自古隶属于莆田县。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秦汉之际,渐有人群择平原而居。自南朝光大二年(568年)莆田置县时起,涵江即属之。涵江区唐贞观元年(627年),境内围海造田

涵江区的建制沿革

涵江历史源远流长,此地自古隶属于莆田县。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秦汉之际,渐有人群择平原而居。自南朝光大二年(568年)莆田置县时起,涵江即属之。涵江区唐贞观元年(627年),境内围海造田

南方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城北镇的历史沿革

1950年置城北区,属梅县管辖。1956年,撤区并乡为城西乡。1958年,属卫生人民公社,后改梅城人民公社。1960年,由梅城人民公社分出建立城北人民公社。1983年,撤消人民公社建制,设立城北区公所

南方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城北镇的历史沿革

1950年置城北区,属梅县管辖。1956年,撤区并乡为城西乡。1958年,属卫生人民公社,后改梅城人民公社。1960年,由梅城人民公社分出建立城北人民公社。1983年,撤消人民公社建制,设立城北区公所

上海市青浦区夏阳街道的历史沿革

2004年3月4日,经市政府批准,撤销青浦镇建制,建立夏阳、盈浦二个街道办事处建制。2005年,完善香花桥街道行政区划后,夏阳街道行政区域范围为:东至赵巷镇、香花桥街道;南至松江区佘山镇、天马山镇;西

上海市青浦区夏阳街道的历史沿革

2004年3月4日,经市政府批准,撤销青浦镇建制,建立夏阳、盈浦二个街道办事处建制。2005年,完善香花桥街道行政区划后,夏阳街道行政区域范围为:东至赵巷镇、香花桥街道;南至松江区佘山镇、天马山镇;西

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的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岭南称百越之地,粤北为百越属地的一部分。是粤北的小部分,位于南岭山间的曲江盆地之内。在战国时期,区境属楚国;秦朝属南海郡(郡治在今广州市);赵佗立南越国后,属南越国。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的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岭南称百越之地,粤北为百越属地的一部分。是粤北的小部分,位于南岭山间的曲江盆地之内。在战国时期,区境属楚国;秦朝属南海郡(郡治在今广州市);赵佗立南越国后,属南越国。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二道江区的历史沿革

二道江区1986年9月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通化市东昌区、二道江区。2000年,二道江区辖2个街道、3个镇、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47590人,其中:桃园街道34396人、东通化

二道江区的历史沿革

二道江区1986年9月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通化市东昌区、二道江区。2000年,二道江区辖2个街道、3个镇、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47590人,其中:桃园街道34396人、东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