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的历史沿革
Posted 孟津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的历史沿革
孟津,夏属孟涂氏封国;商前期为畿内地;周设平阴、谍城两邑,战国为韩地;秦改邑为郡县,称谍城、平阴县;西汉为谍城、平阴、平县三县辖,隶属河南郡;王莽改平县为治平县,东汉复改治平为平县;三国魏时并平县、平阴、谍城县三县为河阴县,隶属河南郡;晋至南北朝时,归属屡变,但县名未改,东晋置河阴郡;隋并河阴入洛阳县,隶属河南郡;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置大基县(治今孟县西),八年省。咸亨四年(公元673年)复置,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更名河清县,属河南府。(唐初划河阴出洛阳跨黄河置大基县,后改为柏崖县、河清县,隶属河南郡);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徙治于白坡镇(今洛阳市吉利区内)。宋时为河清县,隶属河南府;金熙宗天卷三年(1140年)废河清县改县名为孟津,县治从黄河北岸白坡镇迁至孟津渡(会盟镇花园村)。金改河清县为孟津县后,经元、明、清、中华民国至今,县名未改;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黄河水患,县治迁孟津老城;历元、明、清属河南府,治老城不变。金、元、明、清时隶属河南府;1913年属豫西道。
民国初隶属河南省河洛道,1925年隶属道尹公署,1927年隶属河南省政府豫西行政长官公署,1933年隶属河南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属洛阳专区。
1959年县治由老城迁长华(今城关镇),1968年属洛阳地区。
1971年11月由地区划属洛阳市,1976年11月复划属洛阳地区,1983年11月重划属洛阳市。 孟津县以周武王会八百诸侯于孟津渡而得名。孟津据《尚书“禹贡》注“孟为地名,在孟置津(即渡口),谓之孟津”。
相关参考
位于东经112.4°,北纬34.8°,在河南省西北部,洛阳北部,黄河之畔。孟津,原名“盟津”,是古代洛阳东北黄河上的重要渡口,是以周武王伐纣在此与诸侯歃血为盟命名的。孟为盟的谐音。金代在孟津渡南口置孟
位于东经112.4°,北纬34.8°,在河南省西北部,洛阳北部,黄河之畔。孟津,原名“盟津”,是古代洛阳东北黄河上的重要渡口,是以周武王伐纣在此与诸侯歃血为盟命名的。孟为盟的谐音。金代在孟津渡南口置孟
中国古代帝喾、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帝喾都亳邑,夏太康迁都斟鄩,商汤定都西亳;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
中国古代帝喾、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帝喾都亳邑,夏太康迁都斟鄩,商汤定都西亳;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
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河南省第2大城,新兴工业城市,省辖市。位于省境西部,北临黄河。辖6区及偃师、孟津、新安、汝阳、嵩县、栾川、伊川、宜阳、洛宁9县。面积1.52万平方公里,人口563.60万;其中市区面
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河南省第2大城,新兴工业城市,省辖市。位于省境西部,北临黄河。辖6区及偃师、孟津、新安、汝阳、嵩县、栾川、伊川、宜阳、洛宁9县。面积1.52万平方公里,人口563.60万;其中市区面
盐津古为焚人居住地,夏、商、周三代属梁州域,秦为蜀郡地。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属键为郡。东汉永初元年(107年)属键为属国,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属朱提郡。西晋秦始七年(271)属宁州朱提郡
盐津古为焚人居住地,夏、商、周三代属梁州域,秦为蜀郡地。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属键为郡。东汉永初元年(107年)属键为属国,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属朱提郡。西晋秦始七年(271)属宁州朱提郡
位于东经112.7°,北纬34.8°,在河南省西北部,洛阳东北,黄河北岸。汉置河阳县,元称孟州,明改孟州为孟县。孟县,源为孟津——古代黄河的重要渡口。孟县得名于孟津。1996年设市。
位于东经112.7°,北纬34.8°,在河南省西北部,洛阳东北,黄河北岸。汉置河阳县,元称孟州,明改孟州为孟县。孟县,源为孟津——古代黄河的重要渡口。孟县得名于孟津。1996年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