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内黄县后河镇的历史沿革

Posted 河南省

篇首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河南省内黄县后河镇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河南省内黄县后河镇的历史沿革

1958年建后河公社,1984年改乡。

1997年,面积120平方千米,人口3.7万,辖后河、杨固、土镇、城布、丁村、七仗固、东乜固、西乜固、西王院、元方、刘庄、安庄、李庄、贾河、河道、店当、大柴村、王辛庄、小徐、桑村、余庄、堤口、仗保里、仗保外、东路洲、西路洲、李后、马张古、牛张古、崔张古、王张古31个行政村。

相关参考

河南安阳市内黄的历史沿革

4500年前,华夏人文始祖“三皇五帝”中的颛顼、帝喾二帝和商中宗太戊均建都、建业、建陵于此,是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中华民族传统祭祀文化和姓氏文化发源地,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夏代,内黄一带隶冀州之

河南安阳市内黄的历史沿革

4500年前,华夏人文始祖“三皇五帝”中的颛顼、帝喾二帝和商中宗太戊均建都、建业、建陵于此,是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中华民族传统祭祀文化和姓氏文化发源地,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夏代,内黄一带隶冀州之

内黄县的历史沿革

4500年前,华夏人文始祖“三皇五帝”中的颛顼、帝喾二帝和商中宗太戊均建都、建业、建陵于此,是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中华民族传统祭祀文化和姓氏文化发源地,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夏代,内黄一带隶冀州之

内黄县的历史沿革

4500年前,华夏人文始祖“三皇五帝”中的颛顼、帝喾二帝和商中宗太戊均建都、建业、建陵于此,是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中华民族传统祭祀文化和姓氏文化发源地,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夏代,内黄一带隶冀州之

内黄县(Neihuang Xian)的由来

位于东经114.8°,北纬35.9°,在河南省北部,卫河上游,与河北为邻。汉置内黄县。魏称黄河以北为内,黄河以南为外,故有内黄、外黄之称。黄河南岸有外黄和小黄,黄河以北称内黄。

内黄县(Neihuang Xian)的由来

位于东经114.8°,北纬35.9°,在河南省北部,卫河上游,与河北为邻。汉置内黄县。魏称黄河以北为内,黄河以南为外,故有内黄、外黄之称。黄河南岸有外黄和小黄,黄河以北称内黄。

高堤乡的历史沿革

沿革因有鲧堤(相传是鲧治水时所筑),故名高堤。清代曾置高堤镇,民国时期划为内黄县第三区。新中国成立前后,先后划属内黄县第一区、第七区。1957年撤区并乡,建立高堤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

高堤乡的历史沿革

沿革因有鲧堤(相传是鲧治水时所筑),故名高堤。清代曾置高堤镇,民国时期划为内黄县第三区。新中国成立前后,先后划属内黄县第一区、第七区。1957年撤区并乡,建立高堤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

宜黄县的历史沿革

春秋时属吴国,战国初属越,楚灭越后属楚,秦统一后属九江郡,西汉为南城县域,东汉分属临汝、南城县地。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分豫章郡之临汝、南城立临川郡。同年,析临汝地立县,是为建县之始。因县治在

宜黄县的历史沿革

春秋时属吴国,战国初属越,楚灭越后属楚,秦统一后属九江郡,西汉为南城县域,东汉分属临汝、南城县地。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分豫章郡之临汝、南城立临川郡。同年,析临汝地立县,是为建县之始。因县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