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新会区大鳌镇的历史沿革

Posted 公社

篇首语:菜能吃,糠能吃,气不能吃;吃能让,穿能让,理不能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江门市新会区大鳌镇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江门市新会区大鳌镇的历史沿革

大鳌之地古为浅海,明初逐渐成陆地,到了明末,因地形状似“鳌鱼”,故名“大鳌”。清朝时,大鳌岛西部属潮居都管辖,东部(三条村:东风、东卫、东升,又称特沙)由香山县管辖。

1931年至1951年分属新会县第八区和中山县,1951年10月从第八区分出属第九区。

1955年改属睦洲区,1958年10月属睦洲公社管辖,1961年大鳌岛从睦洲公社分出成立大鳌公社,1964年5月,中山管辖的大鳌岛东部回归新会。自此,大鳌全岛复归新会管辖。

1984年改为大鳌区,1987年改为镇至今。

大鳌镇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素有“新会粮仓”和“鱼米之乡”的美誉。全镇面积52.5平方公里,人口3.26万人,下辖19个村委员和1个居委会。农业盛产优质稻、优质水产、甘蔗、生猪、三鸟,“三高”农业发达。传统产品有香蕉、莲藕、茨菇、田螺、河鲜、黄沙蚬等,是省、地、市(县)三级农村科学技术培训基地,被评为全国农村农业科普先进集体。

改革开放以来,大鳌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工业兴镇、强镇富民”的发展战略,使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近年工业生产规模逐步发展壮大,引进了新会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新会中集集装箱木地板有限公司等一批工业龙头企业,带动了经济、文化、科技迅猛发展。同时,全镇个体、民营企业发展形成了化工、轧钢、塑料等行业,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建有110千伏变电站,开通万门程控电话,实现了电话镇达标。全镇普及了自来水。学校、幼儿园、医疗卫生和文化娱乐设施完善。镇村建设规划有序,环境优雅。

热情好客的大鳌人民,欢迎国内外客商、海内外乡亲前来投资办实业,共创文明富庶的美好明天。

相关参考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的历史沿革

双水镇地名由来新会双水镇地处银洲湖畔,新会“双水”地名在清代写作“泷水”。“泷”是多义多音字,一是音“龙”(lóng);另一是音“双”(shuāng),《新华字典》注:“地名,在广东省新会县。”可见,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的历史沿革

双水镇地名由来新会双水镇地处银洲湖畔,新会“双水”地名在清代写作“泷水”。“泷”是多义多音字,一是音“龙”(lóng);另一是音“双”(shuāng),《新华字典》注:“地名,在广东省新会县。”可见,

江门市新会区司前镇的历史沿革

司前镇历史悠久,在三国吴黄武元年(222年),镇内河村一带就是平夷县(新会市前身)的辖地。明、清两代河村是“牛肚湾巡检司”的驻地,该司前面有块大片空旷地,故名“司前”。该镇位于市境西部,东邻大泽、七堡

江门市新会区司前镇的历史沿革

司前镇历史悠久,在三国吴黄武元年(222年),镇内河村一带就是平夷县(新会市前身)的辖地。明、清两代河村是“牛肚湾巡检司”的驻地,该司前面有块大片空旷地,故名“司前”。该镇位于市境西部,东邻大泽、七堡

江门市新会区沙堆镇的历史沿革

沙堆镇1955年属古井区,1958年初分古井、崖东、沙梅、那岭4个乡,1958年属古井公社,1961年析设沙堆公社,1984年改区,1986年建镇。1996年,面积97.4平方千米,人口3.3万人,镇

江门市新会区沙堆镇的历史沿革

沙堆镇1955年属古井区,1958年初分古井、崖东、沙梅、那岭4个乡,1958年属古井公社,1961年析设沙堆公社,1984年改区,1986年建镇。1996年,面积97.4平方千米,人口3.3万人,镇

广东省江门新会区会城街道的历史沿革

在清朝道光廿一年(1841年)刊行的《新会县志》中,新会县下分四乡(龙溪乡、常德乡、寿宁乡及昆仑乡)、三坊、十二都、一百零四图,合共664条村庄,会城辖地分属宣化、源清、礼义、归德、潮居等三坊(都)。

广东省江门新会区会城街道的历史沿革

在清朝道光廿一年(1841年)刊行的《新会县志》中,新会县下分四乡(龙溪乡、常德乡、寿宁乡及昆仑乡)、三坊、十二都、一百零四图,合共664条村庄,会城辖地分属宣化、源清、礼义、归德、潮居等三坊(都)。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的历史沿革

今新会地,新石器时代已有百越人聚居,战国时为百越地,秦、汉属南海郡。三国吴黄武元年(222),官府以今司前镇河村乡附近为治所置平夷县,这是新会地设立行政区划的开始。晋恭帝元熙二年(420)置新会郡,新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的历史沿革

今新会地,新石器时代已有百越人聚居,战国时为百越地,秦、汉属南海郡。三国吴黄武元年(222),官府以今司前镇河村乡附近为治所置平夷县,这是新会地设立行政区划的开始。晋恭帝元熙二年(420)置新会郡,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