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吴江区七都镇的历史沿革

Posted 民国

篇首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江苏苏州吴江区七都镇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江苏苏州吴江区七都镇的历史沿革

据明代弘治《吴江志》载,七都系古代行政区域名称,自宋朝始沿用至今(今七都辖区实是古六都、七都两地辖区)。

又据光绪《乌程县志》载:“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乌程县(今湖州市)十四区东邻七都因渎村、吴溇村”。证实七都在宋时已经建置。

乾隆《震泽县志》载,明代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政体改革,县以下设乡、乡以下设都,都以下设图、里,七都属震泽乡辖。

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吴江县析为吴江、震泽两县,七都属震泽县震泽乡辖。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一月一日,震泽、吴江两县合并,仍名吴江县,设立市、乡制,吴溇为七都乡镇。

民国18年八月,调整区划,吴溇恢复为镇。原七都辖区析为九个小乡,属吴江县第十区辖。

民国23年八月,吴江县自治,把10个区合并为8个区。吴溇设镇,归第五区辖,区公所设在震泽。

民国29年,吴溇镇改为吴溇乡。

民国35年,吴江县乡镇撤并,全县乡镇大改组,撤吴溇乡,建溇读、善耕、方虹三乡,辖区有变动。

民国37年二月,撤乡并乡,又恢复七都乡,属震泽区辖。

1949年5月4日,七都解放,成立七都乡人民政府,属震泽区辖。

1950年2月,扩区分乡,七都乡析为吴溇乡、七都乡、菱荡乡、方桥乡、属大庙区辖。

1956年3月,并区并乡,吴溇乡、七都乡、菱荡乡、方桥乡重新并成七都乡。撤大庙区,将其并入震泽区,七都乡属震泽区辖。

1957年8月,全县撤区并乡,重新组建七都乡。

1958年9月,成立七都人民公社。

1983年7月,恢复七都乡建制。

1992年12月8日,撤乡建镇,成立七都镇。

相关参考

江苏苏州吴江区震泽镇的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震泽地处吴、越两国交界处,古称吴头越尾。镇北有一村名“吴越战”,相传吴越两国在此交战而得名(今属庙港民字浜村)。震泽初属吴,后属越。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

江苏苏州吴江区震泽镇的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震泽地处吴、越两国交界处,古称吴头越尾。镇北有一村名“吴越战”,相传吴越两国在此交战而得名(今属庙港民字浜村)。震泽初属吴,后属越。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的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盛泽为吴越两国交界处。吴越相争,该地时而为吴地,时而为越境。据民国《嘉兴新志》载: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吴越交战之槜李,即在今嘉兴县南部,为吴之南境。盛泽地处嘉北,当属吴地。周元王三年(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的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盛泽为吴越两国交界处。吴越相争,该地时而为吴地,时而为越境。据民国《嘉兴新志》载: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吴越交战之槜李,即在今嘉兴县南部,为吴之南境。盛泽地处嘉北,当属吴地。周元王三年(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的历史沿革

据考古挖掘的大量文物的证实,同里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在此刀耕火种、生息繁衍。优越的自然条件,使这里成为吴地最富庶的地方,故同里原称”富土“。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的历史沿革

据考古挖掘的大量文物的证实,同里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在此刀耕火种、生息繁衍。优越的自然条件,使这里成为吴地最富庶的地方,故同里原称”富土“。

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的历史沿革

自吴至唐,平望为嘉兴县属地。唐开元间属湖州府乌程县。唐开元二十八年间,苏州耆民请求将平望驿西至南浔五十里归属吴县,平望驿南仍属乌程县。后梁开平三年,吴越王钱镠请割吴县南地、嘉兴北境至吴江县。元至正十六

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的历史沿革

自吴至唐,平望为嘉兴县属地。唐开元间属湖州府乌程县。唐开元二十八年间,苏州耆民请求将平望驿西至南浔五十里归属吴县,平望驿南仍属乌程县。后梁开平三年,吴越王钱镠请割吴县南地、嘉兴北境至吴江县。元至正十六

江苏苏州吴县的历史沿革

吴县地区,商末属“勾吴’国。周时,境内先后成为吴、越、楚三诸侯国辖地。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建立吴县(苏州市姑苏区)算起,则有二千多年历史。秦设吴县后,

江苏苏州吴县的历史沿革

吴县地区,商末属“勾吴’国。周时,境内先后成为吴、越、楚三诸侯国辖地。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建立吴县(苏州市姑苏区)算起,则有二千多年历史。秦设吴县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