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的历史沿革
Posted 民国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的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盛泽为吴越两国交界处。吴越相争,该地时而为吴地,时而为越境。据民国《嘉兴新志》载: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吴越交战之槜李,即在今嘉兴县南部,为吴之南境。盛泽地处嘉北,当属吴地。周元王三年(前473)亦即吴王夫差二十三年,吴为越所灭,此地属越境。此后,归属屡有变更,唐中期后盛泽为嘉兴之澄源乡地。后梁开平三年(909),吴越王钱镠割吴县南地松陵,嘉兴北境之绮川、平望、震泽、澄源、范隅、久咏六乡,置吴江县,盛泽始属吴江县。明弘治年间,盛泽仍以村名,居民仅五、六十家。嘉靖《吴江县志》始称盛泽为市。清顺治四年(1647)建镇制。乾隆五年(1740)移驻县丞。咸丰十年(1860)七月初二至同治二年(1863)春,太平军在盛泽建立地方政权,盛泽在此期间划归绣水县(即浙江秀水县,因太平天国讳秀)。
辛亥革命后,吴江、震泽两县复合为吴江县,全县划为六市十二乡,盛泽为六市之一。
民国18年(1929)8月,全县十八市乡划并为十个区,盛泽设第三区。
民国26年7月,日军侵华,11月9日盛泽镇沦陷。
民国29年,汪伪政权仍设盛泽为第三区,民国31年7月改称第四区。抗日胜利后,国民政府军队于民国34年8月16日接管政权,盛泽复为第三区。
1949年5月6日盛泽解放,成立盛泽区人民政府,盛泽为区属镇。
1950年1月升格为县直属镇。
1988年12月盛泽镇与盛泽乡合并,撤销盛泽乡建置,实行镇管村体制。
相关参考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震泽地处吴、越两国交界处,古称吴头越尾。镇北有一村名“吴越战”,相传吴越两国在此交战而得名(今属庙港民字浜村)。震泽初属吴,后属越。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震泽地处吴、越两国交界处,古称吴头越尾。镇北有一村名“吴越战”,相传吴越两国在此交战而得名(今属庙港民字浜村)。震泽初属吴,后属越。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
据考古挖掘的大量文物的证实,同里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在此刀耕火种、生息繁衍。优越的自然条件,使这里成为吴地最富庶的地方,故同里原称”富土“。
据考古挖掘的大量文物的证实,同里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在此刀耕火种、生息繁衍。优越的自然条件,使这里成为吴地最富庶的地方,故同里原称”富土“。
据明代弘治《吴江志》载,七都系古代行政区域名称,自宋朝始沿用至今(今七都辖区实是古六都、七都两地辖区)。又据光绪《乌程县志》载:“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乌程县(今湖州市)十四区东邻七都因渎村
据明代弘治《吴江志》载,七都系古代行政区域名称,自宋朝始沿用至今(今七都辖区实是古六都、七都两地辖区)。又据光绪《乌程县志》载:“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乌程县(今湖州市)十四区东邻七都因渎村
江苏省吴江县第1大镇,丝绸织造业发达的古镇。位于县境东南。面积71平方公里,人口7.5万;其中镇区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4.3万。有公路和航船通苏、沪、杭等市。春秋吴国地,初名青草滩。相传三国时吴将
江苏省吴江县第1大镇,丝绸织造业发达的古镇。位于县境东南。面积71平方公里,人口7.5万;其中镇区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4.3万。有公路和航船通苏、沪、杭等市。春秋吴国地,初名青草滩。相传三国时吴将
自吴至唐,平望为嘉兴县属地。唐开元间属湖州府乌程县。唐开元二十八年间,苏州耆民请求将平望驿西至南浔五十里归属吴县,平望驿南仍属乌程县。后梁开平三年,吴越王钱镠请割吴县南地、嘉兴北境至吴江县。元至正十六
自吴至唐,平望为嘉兴县属地。唐开元间属湖州府乌程县。唐开元二十八年间,苏州耆民请求将平望驿西至南浔五十里归属吴县,平望驿南仍属乌程县。后梁开平三年,吴越王钱镠请割吴县南地、嘉兴北境至吴江县。元至正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