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苏北地区大仪镇的历史沿革
Posted 千米
篇首语: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江苏省扬州市苏北地区大仪镇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江苏省扬州市苏北地区大仪镇的历史沿革
大仪,古名陵宣镇。据史籍记载:“宋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亲征李重进,次大仪,遂克扬州。”又“(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金人入寇,韩世忠军扬州,提援兵至大仪以当敌骑,大败(金人)。论者称大仪之捷,为中兴武功第一。”故名大仪。1949年之前,大仪、大巷、香沟一带一直属扬州。
1949年解放后划归仪征县,设立大仪乡、杭集乡、双涧乡,属大仪区。
1957年3月撤销大仪区,为大仪乡、杭集乡、双涧乡;同年10月撤销双涧乡并入大仪乡。
1958年9月大仪乡、杭集乡合并为大仪公社。
1981年1月分为大仪、大巷、香沟3个公社。
1983年4月香沟公社改为香沟乡,5月大仪公社、大巷公社分别改为大仪乡、大巷乡。
1996年7月撤销大仪乡,设立大仪镇。
1996年,大仪镇面积41平方千米,人口2.1万人,辖大仪、高田、凤岭、万集、双塘、青墩、泗涧、路南、路北、路东、石桥、军田12个行政村和大仪镇1个居委会;香沟乡面积29平方千米,人口1.1万人,辖香沟、河东、老坝、双涧、河北、张家、农科7个行政村;大巷乡面积37平方千米,人口1.6万人,辖千棵、圣棠、公路、杭集、朱桥、大巷、小巷、何巷、吴庄、蒯庙10个行政村和大巷居委会。
1999年7月撤销香沟乡,并入大仪镇。2000年4月,撤销大巷乡,并入大仪镇。2003年,辖大仪街道、大巷街道、香沟街道3个居委会和路南、路北、石桥、路东、凤岭、双塘、高田、青墩、泗涧、万集、双涧、河北、老坝、香沟、河东、张家、朱桥、何巷、吴庄、小巷、大巷、杭集、公路、圣棠、蒯庙、千棵26个行政村。
2004年,面积108平方千米,镇区建成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4.7万人,辖路东、路南、路北、高田、泗涧、万集、河北、双涧、老坝、香沟、张家、朱桥、何巷、大巷、圣棠、千棵、杭集、公路18个行政村和大仪、香沟、大巷3个街道社区。
相关参考
夏商周时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挖中国大运河最早开凿河段——邗沟(即京杭运河的扬州至楚州段),沟通长江、淮河,由此与运河相伴相生。故成为春秋战国列强争夺的重要地区,先后为吴、越、楚所有。秦汉时期秦
夏商周时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挖中国大运河最早开凿河段——邗沟(即京杭运河的扬州至楚州段),沟通长江、淮河,由此与运河相伴相生。故成为春秋战国列强争夺的重要地区,先后为吴、越、楚所有。秦汉时期秦
在西汉末年,滨海县境西部就有人居住,从事渔樵和狩猎。时隶徐州刺史部临淮郡淮浦县。隋唐时期属楚州山阳县,称海边新增之地。南宋嘉定七年(1214)著名盐场天赐场已经建成,场区地跨黄河南北岸,纵横15公里左
在西汉末年,滨海县境西部就有人居住,从事渔樵和狩猎。时隶徐州刺史部临淮郡淮浦县。隋唐时期属楚州山阳县,称海边新增之地。南宋嘉定七年(1214)著名盐场天赐场已经建成,场区地跨黄河南北岸,纵横15公里左
宿城区历史悠久,据可考文字记载,已有3000多年历史。始为远古东夷族首领少昊活动地域。春秋时为犹国、钟吾国一部分,后又相继为吴、楚国属地。秦时在此设下相县,属泗水郡。汉魏时属临淮郡、下邳郡。公元405
宿城区历史悠久,据可考文字记载,已有3000多年历史。始为远古东夷族首领少昊活动地域。春秋时为犹国、钟吾国一部分,后又相继为吴、楚国属地。秦时在此设下相县,属泗水郡。汉魏时属临淮郡、下邳郡。公元405
古阜宁境域,海岸线在今日县境西北部北沙一线。淮河流经境域从北沙出海。新石器晚期,境域已有先民生息繁衍。春秋战国时,境域先后为吴国、越国、楚国辖地。西汉时属古射阳县;晋时属山阳县。金昌明年间黄河开始夺淮
古阜宁境域,海岸线在今日县境西北部北沙一线。淮河流经境域从北沙出海。新石器晚期,境域已有先民生息繁衍。春秋战国时,境域先后为吴国、越国、楚国辖地。西汉时属古射阳县;晋时属山阳县。金昌明年间黄河开始夺淮
宿豫区在上古历史上是中原黄河流域钟吾诸侯国属地。《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在“宿豫县”条目中注为:周朝东周春秋时宋人迁宿之地故名。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宋闵公令宿国迁于宋国内地,以为附庸。其迁居之
宿豫区在上古历史上是中原黄河流域钟吾诸侯国属地。《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在“宿豫县”条目中注为:周朝东周春秋时宋人迁宿之地故名。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宋闵公令宿国迁于宋国内地,以为附庸。其迁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