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的历史沿革

Posted 历史

篇首语: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永州市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永州市的历史沿革

零陵、永州是两个重要的古地名。永州在隋朝以前称零陵。隋朝以后,永州、零陵成为一地二名。

一、零陵的得名

永州

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这里所说的零陵,实际上就是舜陵,或者说是舜陵的别称或美称。把舜陵称为零陵,源于娥皇、女英千里寻夫的动人故事。舜帝南巡死于九疑后,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千里迢迢从中原来到九疑,想要找到舜帝的陵墓。她们一路寻找,一路伤心落泪,直到泪尽泣血。泪血洒到竹子上,留下泪斑,使竹子成为泪竹,又称为斑竹。毛泽东的诗句“斑竹一枝千滴泪”,用的就是这一典故。但是,娥皇、女英最终没有找到舜帝的陵墓,在返回中原的途中,双双投水自尽于洞庭湖。为了纪念娥皇、女英的多情,人们将舜陵改称为零陵。在这里,零陵的“零”字,是“涕零”即落泪、掉眼泪的意思。现在,有的人误以为零陵的“零”字,是表示没有或表示无穷大的意思,认为零陵表明舜帝死后没有坟墓或是一座空墓,甚至认为零陵表示舜陵是世上最伟大的陵墓。实际上,在汉代以前,“零”字根本没有表示数字的功能。东汉许慎编著的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的:“零,徐雨貌。”也就是说,“零”表示雨缓缓而下的样子。涕零(落泪的意思)、凋零(落叶的意思)中的“零”字,都是往下掉或落的意思,是“零”的本义的引伸。“零”用来表数,则是明代以后的事。因此,零陵就是舜陵,是舜陵的别称或美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零陵县,也有纪念舜帝之意。

二、永州的得名

永州市

隋文帝统一中国后,按“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废除州、郡、县制,实行州、县制。因郡西南有“永山永水”,将零陵郡改置永州总管府。这里所说的郡西南的“永山永水”,指现在的双牌县永江乡一带的山水。自永江乡流入潇水的河流称为永江,也叫“永水”。这一带的山,当然也就是所谓的“永山”了。从置永州总管府到现在,永州这一地名和行政区划名称,已经存在1400多年了。现在,有的说永州这一地名的历史比零陵更久远,这是没有依据的。双牌县永江乡一带称为“永山永水”,据称是由于当时这一带居住着西周时期诸侯国永的后裔。相传西周灭商后,曾大封诸侯,永是封国之一。但当时的永国具体位于什么地方,笔者没有考证,不敢妄言。又相传到了春秋时期,永被大国兼并后,永国王族外逃,几经迁徙,定居到今双牌永江一带。即使将永州“永”的历史追溯到西周时期,也要比“零陵”这一地名的历史晚1000多年。

原始社会末期,永州属三苗的江南地。夏商至西周时期,属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南境。秦代,属长沙郡。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析长沙国置零陵郡,郡治零陵(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县西南),辖7县4侯国。7县是:零陵(今广西全州、兴安、灌阳一带)、营道(今宁远县地)、泠道(今宁远、新田县地)、始安(今广西桂林、临桂、阳朔、灵川、永福、永宁县地)、营浦(今道县及江永部分地)、洮阳(今广西全州、资源县地)、钟武(今衡阳县地)。4侯国是:泉陵(今冷水滩、零陵、祁阳、祁东、东安及双牌部分地)、都梁(今洞口、武冈、绥宁、城步一带)、夫夷(今邵阳、新宁一带)、舂陵(今宁远、新田、祁阳部分地)。元封五年(前106),郡上设州,零陵郡属荆州。

新莽王朝时,零陵郡改名九疑郡,辖地未变。东汉时,复名零陵郡,迁郡治于泉陵(治所在今永州市芝山区城北1公里),辖区也有所扩大。除原来的7县3侯国(舂陵侯国并入泠道县)外,还增加了湘乡县(今湘乡、双峰等地)和昭阳(今邵东县地)、烝阳(今衡阳县地)2侯国,共计8县5侯国。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于建安三年(198)攻占零陵,零陵郡属刘表势力范围。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战后,刘备代刘表领荆州牧,零陵郡属刘备势力范围。

三国时,蜀昭烈帝章武三年(223),刘备病故,零陵郡地入东吴。孙吴时期,零陵郡地域开始减小。甘露元年(265),分零陵郡西南部置始安郡,今广西桂林、临桂、阳朔、兴安、灵川、永宁、永福等县地从零陵郡分出。宝鼎元年(266)分零陵郡南部置营阳郡,郡治营浦(今道县);分北部都梁、夫夷、昭阳置昭陵郡;同时将湘乡、重安(原钟武)、烝阳3县划入衡阳郡。至此,零陵郡辖6县:泉陵(今冷水滩、芝山、东安地及双牌的一部分)、祁阳(今祁阳县地)、永昌(今祁东县地)、零陵(今广西全州县地)、洮阳(今广西全州、资源县地)、观阳(今广西灌阳县地)。营阳郡辖营浦、营道、舂陵、泠道等4县。

西晋太康元年(280),废营阳郡入零陵郡。永嘉元年(307)置湘州,零陵郡属湘州。东晋永和年间(345~356),析零陵郡复置营阳郡。义熙十二年(417),零陵、营阳二郡属荆州。南北朝时期,梁天监十四年(515),改营阳郡为永阳郡;陈改永阳郡为营州永阳郡。

隋开皇九年(589),撤零陵、营阳二郡,设永州总管府,区域较零陵、营阳2郡有所扩大,谢沐、冯乘2县从临贺郡划入。大业五年(607),改永州总管府为零陵郡。辖5县:零陵(今冷水滩、零陵、祁阳、祁东、东安地及双牌部分地)、湘源(今广西全州、资源、灌阳地)、永阳(今道县、江永县地)、营道(今宁远、新田地及祁阳部分地)、冯乘(今江华、广西富川县地)。隋末,萧铣改营道县为梁兴县。

唐武德四年(621)废零陵郡,分置永州、营州。武德五年,改营州为南营州。贞观八年(634),改营州为道州。贞观十七年,撤道州并入永州。上元二年(675),复置道州。开宝元年(742),改永州为永州零陵郡,改道州为道州江华郡。到代宗大历二年(767),永州辖4县:零陵、祁阳、湘源、观阳(析湘源县置,今广西灌阳县地);道州辖5县:宏道(原营浦县地,今道县地)、延唐(原营道县地,今宁远县地)、江华(今江华县地)、永明(原永阳县地,今江永县地)、大历(析延唐县置,今宁远、新田及祁阳部分地)。

五代时期,后唐天成二年(927)马殷建立楚国,永、道二州属马氏楚国势力范围。后周广顺元年(951),南唐灭楚,永、道二州地入南唐。后周世宗时,授周仁逢为武平军节度使兼侍中,“尽领湖南之地”,永州、道州属周仁逢领地。后周时,分永州的洮阳、湘源、灌阳置全州。至此,永州仅辖零陵、祁阳2县。道州仍辖5县,其中延唐县改名延熹县。永、道二州的区域大体相当于今冷水滩、零陵、祁阳、祁东、东安、双牌、道县、宁远、新田、江华、江永等县地。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分全国为13道,永、道二州属江南西道。淳化五年(994),改属荆湖路。至道三年(997),改属荆湖南路。两州的辖地与县名有所变动。乾德三年(965),延熹县改名宁远县。撤销大历县,并入宁远县。雍熙元年(984)升东安场(原应阳县地)为东安县。至此,永州辖零陵、祁阳、东安3县,道州辖营道、宁远、永明、江华4县。

元朝确立行省制度,省下设路(州)、县。原永州零陵郡、道州江华郡分别改称永州路、道州路,隶属湖广行省湖南道。

明代改路为府。永州路、道州路分别改称永州府和道州府,隶属湖广行省。洪武九年(1376),将道州府降为道州,隶属永州府。同年,改湖广行省为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属之。崇祯十二年(1639),分宁远的新田堡置新田县。至此,永州府辖1州7县,即道州、零陵、祁阳、东安、宁远、江永、江华、新田。

清顺治元年(1644),分湖广承宣布政使司为湖广左、右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属湖广右承宣布政使司。康熙三年(1664),改湖广右承宣布政使司为湖南省,永州府属湖南省衡永郴桂道。

民国2年(1913),改道州为道县。

民国3年,衡永郴桂道改为衡阳道,永州属衡阳道。

民国11年,湖南省撤销道,仅存省、县二级。

民国16年,析零陵、宁远、桂阳、祁阳、新田、常宁等县地置阳明县。

民国20年,阳明县撤销。

民国26年,湖南省划分行政督察区,永州各县属第九行政督察区。

民国29年,湖南省调整行政督察区,原第九行政督察区所属各县改属第七行政督察区。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湖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辖零陵、祁阳、东安、道县、宁远、江永、江华、新田等8县。

1949年10~11月,永州各县先后解放,永州专区于10月正式成立。

1950年5月,永州专区改名零陵专区。

1952年11月,衡阳、零陵、郴州三个专区合并为湘南行政区。

1954年7月,湘南行政区撤销,原零陵专区所属各县,除新田划归郴县专区外,其余县全部划归衡阳专区。

1955年11月,江华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改称江华瑶族自治县。

1956年3月,永明县更名江永县。

1959年3月,新田县并入桂阳县。

1961年7月,恢复新田县。

1960年6月,零陵县冷水滩镇升格为县级冷水滩市。

1962年10月,撤销冷水滩市,改为冷水滩区,仍属零陵县管辖。

永州市

1962年12月底,恢复零陵专区,专员公署设零陵县芝城镇(今零陵区),辖8县:零陵、东安、道县、宁远、江永、江华、新田、蓝山。原零陵专区的祁阳、祁东2县划归衡阳专区。

1964年5月,划零陵、道县的12个公社和9个国营林场,设置潇水林区管理局。

1968年9月,改零陵专区为零陵地区。

1969年12月,撤销潇水林区管理局,设立双牌县。

1979年,零陵县东风镇改名永州镇,由地区直接领导。

1982年1月,改永州镇为县级永州市。

1983年2月,祁阳县重新划归零陵地区管辖。

1984年6月,撤销零陵县,恢复县级冷水滩市。原零陵县的邮亭圩、菱角塘、富家桥、水口山、珠山、黄田铺等6个区和楚江圩区的接履桥乡,划归永州市管辖;楚江圩、黄阳司、普里桥、冷水滩等4个区和邮亭圩区的白塘乡,划归冷水滩市管辖。至此,零陵地区辖永州、冷水滩2市和祁阳、东安、双牌、道县、宁远、江永、江华、新田、蓝山等9县。

1995年11月21日,国务院以国函[1995]110号函批复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零陵地区和县级永州市、冷水滩市,设立地级永州市。原县级永州市改名芝山区,原冷水滩市改名冷水滩区。地级永州市辖原零陵地区的9县和芝山、冷水滩两区,市委、市人民政府驻芝山区。

1997年7~8月,市委、市人民政府先后迁驻冷水滩区。

2005年8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永州市芝山区更名为零陵区,行政区域不变,区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相关参考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的历史沿革

零陵区位置境域零陵区位于湘江上游、湘水与潇水汇合处。北与永州市冷水滩区相连接,南界双牌县,西北接东安县,西接广西区全州县,东抵祁阳县。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0°10′~111°56′和北纬25°51′~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的历史沿革

零陵区位置境域零陵区位于湘江上游、湘水与潇水汇合处。北与永州市冷水滩区相连接,南界双牌县,西北接东安县,西接广西区全州县,东抵祁阳县。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0°10′~111°56′和北纬25°51′~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的历史沿革

道县古称道州,历史上与衡州(今衡阳)、郴州、永州并称“湘南四州”。远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活动。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立县制,历为郡、州治所在地,其间1500多年为郡、州、府所在地。秦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的历史沿革

道县古称道州,历史上与衡州(今衡阳)、郴州、永州并称“湘南四州”。远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活动。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立县制,历为郡、州治所在地,其间1500多年为郡、州、府所在地。秦

永州市冷水滩的历史沿革

冷水滩原为零陵县的一个镇:冷水滩镇。1960年2月,经湖南省批准设立冷水滩市。1962年10月,撤销市建制,仍由零陵县管辖。1969年改地区直属镇,同年改县辖镇。198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冷水

永州市冷水滩的历史沿革

冷水滩原为零陵县的一个镇:冷水滩镇。1960年2月,经湖南省批准设立冷水滩市。1962年10月,撤销市建制,仍由零陵县管辖。1969年改地区直属镇,同年改县辖镇。198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冷水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的历史沿革

黄帝时“划野分州,祁为湘上游”。舜帝时,祁阳为“荆州南境”。春秋战国时,祁阳为楚国之南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置郡县,祁阳属长沙郡。西汉时,分长沙郡南部,置桂阳、零陵二郡,祁阳属零陵郡泉陵侯国。东汉时,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的历史沿革

黄帝时“划野分州,祁为湘上游”。舜帝时,祁阳为“荆州南境”。春秋战国时,祁阳为楚国之南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置郡县,祁阳属长沙郡。西汉时,分长沙郡南部,置桂阳、零陵二郡,祁阳属零陵郡泉陵侯国。东汉时,

湖南永州市金洞管理区的历史沿革

舜帝时,金洞管理区区境为“荆州南境”。春秋战国时,区境为楚国之南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置郡县,金洞管理区区境属长沙郡。西汉时,分长沙郡南部,置桂阳、零陵二郡,金洞管理区区境属零陵郡泉陵侯国。东汉时,除

湖南永州市金洞管理区的历史沿革

舜帝时,金洞管理区区境为“荆州南境”。春秋战国时,区境为楚国之南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置郡县,金洞管理区区境属长沙郡。西汉时,分长沙郡南部,置桂阳、零陵二郡,金洞管理区区境属零陵郡泉陵侯国。东汉时,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