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集区的历史沿革

Posted 千米

篇首语:知识,只有知识,才能使人成为自由的人和伟大的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杜集区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杜集区的历史沿革

2000年,杜集区辖5个镇。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293910人,其中: 高岳镇 66205 矿山集镇 71334 朔里镇 60067 石台镇 38986 段园镇 57318

2004年,杜集区乡镇由5个调整为4个。2004年底,杜集区辖4个街道(东黎、矿山集、朔里、袁庄)、4个镇(高岳、朔里、石台、段园)。总面积240平方千米,人口32.8万人。

高岳镇位于淮北市东区,杜集区政府所在地。总面积42平方千米,辖20个行政村,总人口4.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8万人。

杜集区

朔里镇地处淮北市东北郊,总面积49万平方千米,辖20个行政村,总人口⒋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⒉95万人。

石台镇位于淮北市东郊,总面积50.3平方千米,辖14个村,总人口4.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7万人。

1996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0年被批准为中心建制镇。

段园镇东与江苏省徐州市毗邻,西和萧县接壤,全镇总面积42平方千米,辖24个行政村,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1万人。

矿山集办事处地处淮北市东郊,于2004年9月由原矿山集镇和张庄街道办事处合并成立,总面积46.6平方千米,辖14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7.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万人。

2006年3月,杜集区将现有4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调整为3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即撤销高岳镇和东黎、朔里、袁庄3个街道办事处:将朔里街道办事处并入朔里镇;将袁庄街道办事处并入段园镇;以原高岳镇和东黎街道办事处的行政区域新设高岳街道办事处。

相关参考

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的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隶属宋国,西汉时期属沛郡,唐朝时期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区境属河南道徐州,中华民国初年,江苏置五道,区境属徐海道。咸丰十年(1860)五月捻军刘天祥部1000余人,围攻杜集寨等处,与团练激战。

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的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隶属宋国,西汉时期属沛郡,唐朝时期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区境属河南道徐州,中华民国初年,江苏置五道,区境属徐海道。咸丰十年(1860)五月捻军刘天祥部1000余人,围攻杜集寨等处,与团练激战。

潘集区的建制沿革

潘集区境,先秦时期,属州来国,后被楚国所灭。秦代,置下蔡县,先后属泗水郡、九江郡。汉朝,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国废,下蔡县属沛郡。隋代,仍置下蔡县,属淮南道。潘集区人民政府唐朝,为下蔡县,属颖州。

潘集区的建制沿革

潘集区境,先秦时期,属州来国,后被楚国所灭。秦代,置下蔡县,先后属泗水郡、九江郡。汉朝,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国废,下蔡县属沛郡。隋代,仍置下蔡县,属淮南道。潘集区人民政府唐朝,为下蔡县,属颖州。

潘集区的历史沿革

潘集区原属凤台县,1972年为开发潘集煤田,将高皇、古沟、潘集、泥河、夹沟5个公社和架河公社杨圩、杨田、夏圩、赵前、瓜园5个生产大队,以及建设兵团的二道河农场和所属的2个生产大队等行政区域,划归淮南市

潘集区的历史沿革

潘集区原属凤台县,1972年为开发潘集煤田,将高皇、古沟、潘集、泥河、夹沟5个公社和架河公社杨圩、杨田、夏圩、赵前、瓜园5个生产大队,以及建设兵团的二道河农场和所属的2个生产大队等行政区域,划归淮南市

安徽省潘集区的历史沿革

潘集区境,先秦时期,属州来国,后被楚国所灭。秦代,置下蔡县,先后属泗水郡、九江郡。汉朝,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国废,下蔡县属沛郡。隋代,仍置下蔡县,属淮南道。唐朝,为下蔡县,属颖州。宋初为寿州,属

安徽省潘集区的历史沿革

潘集区境,先秦时期,属州来国,后被楚国所灭。秦代,置下蔡县,先后属泗水郡、九江郡。汉朝,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国废,下蔡县属沛郡。隋代,仍置下蔡县,属淮南道。唐朝,为下蔡县,属颖州。宋初为寿州,属

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的历史沿革

谢家集区原属寿县和凤台县,区名以旧谢家集为名。1949年4月,淮南矿区政府设淮南区,辖蔡岗、孔集、八公、连岗、安成、山王、鸭背7个乡。7月,城镇部分设八公山办事处。11月,改称八公山镇。1950年11

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的历史沿革

谢家集区原属寿县和凤台县,区名以旧谢家集为名。1949年4月,淮南矿区政府设淮南区,辖蔡岗、孔集、八公、连岗、安成、山王、鸭背7个乡。7月,城镇部分设八公山办事处。11月,改称八公山镇。1950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