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县的历史沿革

Posted 行政区

篇首语: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昌都县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昌都县的历史沿革

为昌都县,后改为昌都宗,1950年为昌都地区人民委员。

西藏自治区东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昌都地区行署所在地。四川入藏门户。位于澜沧江上游扎曲和昂曲汇口处。面积1.02万平方公里,人口7.73万。县府驻城关镇。昌都藏语意即“河流交汇口”之意,旧名察木多。

为昌都县,后改为昌都宗,1950年为昌都地区人民委员会驻地,原属西康省。

1956年划归西藏自治区,1960年合并拉多宗又改为昌都县。昌都,藏语意为“水汇合口处”。

昌都县历史悠久,城南12公里处的“卡若原始村落遗址”,使昌都县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以前。汉魏时期,称以昌都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为"康",唐朝归依吐蕃。自元朝起,正式划入祖国版图。清朝称昌都为"察木多"(相当于行署)。驻藏大臣设正副二职,其副职长驻昌都镇。

1950年昌都解放后,中共中央在昌都镇建立了我党在西藏地区最早的人民政权组织-昌都县人民解放委员会,隶属国务院领导;1959年4月20日昌都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下辖三个行政区;1959年增至7个行政区;1962年7月,重新划分为10区1镇,共52个乡;1987年实施撤区并乡,划分为1镇1区15乡,辖259个村民委员会,10个居民委员会,920个自然村。

1999年再次行政区划为3镇12乡,9个街道居委会及208个行政村。

相关参考

昌都的历史沿革

昌都昌都市坐落在群山怀中,它被称作从四川和云南入藏的门户。昌都是藏语,其意为“水汇合处”。扎曲和昂曲在昌都相汇为澜沧江。这也是昌都这一名称的由来。昌都古称“康”或“客木”,以区别于卫、藏、阿里等地区。

昌都的历史沿革

昌都昌都市坐落在群山怀中,它被称作从四川和云南入藏的门户。昌都是藏语,其意为“水汇合处”。扎曲和昂曲在昌都相汇为澜沧江。这也是昌都这一名称的由来。昌都古称“康”或“客木”,以区别于卫、藏、阿里等地区。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的历史沿革

昌都市坐落在群山怀中,它被称作从四川和云南入藏的门户。昌都是藏语,其意为“水汇合处”。扎曲和昂曲在昌都相汇为澜沧江。这也是昌都这一名称的由来。昌都古称“康”或“客木”,以区别于卫、藏、阿里等地区。昌都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的历史沿革

昌都市坐落在群山怀中,它被称作从四川和云南入藏的门户。昌都是藏语,其意为“水汇合处”。扎曲和昂曲在昌都相汇为澜沧江。这也是昌都这一名称的由来。昌都古称“康”或“客木”,以区别于卫、藏、阿里等地区。昌都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的历史沿革

卡若区历史悠久,城南12公里处的“卡若原始村落遗址”,使卡若区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以前。汉魏时期,称以昌都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为“康”;唐朝时归依吐蕃;元朝起,正式划入中国版图;清朝称昌都为“察木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的历史沿革

卡若区历史悠久,城南12公里处的“卡若原始村落遗址”,使卡若区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以前。汉魏时期,称以昌都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为“康”;唐朝时归依吐蕃;元朝起,正式划入中国版图;清朝称昌都为“察木

丰都县的历史沿革

丰都自公元90年建县,迄今已历1914年。周时,境地属巴国,曾建“巴子别都”。秦时,属巴郡枳县(今涪陵);西汉,属益州巴郡枳县,东汉和帝永元二年(90),分枳县地置平都县(重庆丰都县),治所倚平都山(

丰都县的历史沿革

丰都自公元90年建县,迄今已历1914年。周时,境地属巴国,曾建“巴子别都”。秦时,属巴郡枳县(今涪陵);西汉,属益州巴郡枳县,东汉和帝永元二年(90),分枳县地置平都县(重庆丰都县),治所倚平都山(

河北保定望都县的历史沿革

夏、商、周三代庆都城属冀州。战国时期,赵国置庆都邑。秦王赢政十九年,秦灭六国,析庆都邑为二县,北部为曲逆县,南部为庆都县。汉高祖六年,改置望都县。北齐天保三年,望都县废,地域并入北平。隋文帝杨坚,取得

河北保定望都县的历史沿革

夏、商、周三代庆都城属冀州。战国时期,赵国置庆都邑。秦王赢政十九年,秦灭六国,析庆都邑为二县,北部为曲逆县,南部为庆都县。汉高祖六年,改置望都县。北齐天保三年,望都县废,地域并入北平。隋文帝杨坚,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