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县的历史沿革

Posted 公社

篇首语: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斗门县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斗门县的历史沿革

宋朝以前,斗门一带称黄字围,属新会潮居都。

宋朝绍兴二十二年(1152)黄杨山附近岛屿划归香山县管辖,仍称潮居乡。

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香山县潮居乡改称黄梁都。大沙、马墩、上横属新会县潮居都。清朝绪六年(1880)黄梁都改称黄梁镇。清宣统二年(1910)改镇为区,按数字编列,称香山县为第八区。

1925年,改称为中山县八区。

1930年,改称为中山县黄梁区。

1931年,区名按数字编列,称中山县第八区。上横、大沙、马墩称新会县第八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3月,仍为中山县第八区。上横、大沙、马墩称新会县第九区。

1958年11月,称中山县斗门大公社,为中山县7个大公社之一。横粉乡、大沙乡属新会县睦洲人民公社。

1965年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斗门县,隶属广东省佛山地区。

1983年7月,斗门县归属珠海经济特区,成为珠海唯一的市辖县。

2001年4月,国务院批准斗门撤县建区,同年12月斗门区正式挂牌成立,称为珠海市斗门区。斗门区辖原斗门县的井岸、白蕉、干务、五山、斗门、上横、六乡、莲溪8个镇。

2003年,白蕉镇、六乡镇合并为白蕉镇,五山镇、干务镇合并为干务镇,莲溪镇、上横镇合并为莲洲镇。斗门县辖10个镇(井岸、白蕉、干务、五山、斗门、上横、蓬溪、六乡、红旗、平沙),121个村委会、47个居委会。 2000年,斗门县辖10个镇。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斗门区辖5个镇(井岸、白蕉、干务、斗门、莲洲)。

相关参考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的历史沿革

自南宋起称潮居里,是历朝都司巡检驻地;民国时期是区公所驻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山县政府曾暂迁于此;建国后,中山县八区、九区人民政府,斗门人民公社社务委员会驻地;建县之始,曾是县政府暂时驻地。1986年1月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的历史沿革

自南宋起称潮居里,是历朝都司巡检驻地;民国时期是区公所驻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山县政府曾暂迁于此;建国后,中山县八区、九区人民政府,斗门人民公社社务委员会驻地;建县之始,曾是县政府暂时驻地。1986年1月

祁门县的历史沿革

祁门原为歙州黟县和饶州浮梁二县地。唐永泰元年(765),方清起义,据黟县赤山镇设阊门县。永泰二年(766)划黟县赤山镇和浮梁县一部设置祁门县。合县城东北祁山、西南阊门而得名。北宋《太平寰宇记》第104

祁门县的历史沿革

祁门原为歙州黟县和饶州浮梁二县地。唐永泰元年(765),方清起义,据黟县赤山镇设阊门县。永泰二年(766)划黟县赤山镇和浮梁县一部设置祁门县。合县城东北祁山、西南阊门而得名。北宋《太平寰宇记》第104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斗门街道的历史沿革

1950年分属斗门、张旺渠、东兴堡等乡,1958年合建斗门公社,1984年改乡,1990年设镇。1996年,面积28平方千米,人口3.2万人,辖斗门街居委会和长安纺织厂家委会及堰下张、中丰店、齐家曹、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斗门街道的历史沿革

1950年分属斗门、张旺渠、东兴堡等乡,1958年合建斗门公社,1984年改乡,1990年设镇。1996年,面积28平方千米,人口3.2万人,辖斗门街居委会和长安纺织厂家委会及堰下张、中丰店、齐家曹、

谢通门县的历史沿革

谢通门县止贡赞普时期,谢通门便为苯教后裔六大世族之一的木辛家族的所在地。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继任赞普,谢通门属耶茹一部。公元13世纪,萨迦政权建立,划卫藏为13万户,谢通门属拉堆降万户管辖。公元14

谢通门县的历史沿革

谢通门县止贡赞普时期,谢通门便为苯教后裔六大世族之一的木辛家族的所在地。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继任赞普,谢通门属耶茹一部。公元13世纪,萨迦政权建立,划卫藏为13万户,谢通门属拉堆降万户管辖。公元14

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的历史沿革

祁门原为歙州黟县和饶州浮梁二县地。唐永泰元年(765),方清起义,据黟县赤山镇设阊门县。永泰二年(766)划黟县赤山镇和浮梁县一部设置祁门县。合县城东北祁山、西南阊门而得名。北宋《太平寰宇记》第104

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的历史沿革

祁门原为歙州黟县和饶州浮梁二县地。唐永泰元年(765),方清起义,据黟县赤山镇设阊门县。永泰二年(766)划黟县赤山镇和浮梁县一部设置祁门县。合县城东北祁山、西南阊门而得名。北宋《太平寰宇记》第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