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美县的建制沿革

Posted 建制

篇首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措美县的建制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措美县的建制沿革

解放前

吐蕃时期(公元618年—842年)措美属"约茹”所辖。

13世纪,元朝时大致为雅桑万户属地。

元朝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帕竹地方政权在措美设立了佳孜哲古宗(即后来的哲古宗,现在的措美县

),另外还有达玛组(相当于县级行政单位)。噶厦政府统治时期仍保留了哲古宗行政区划,统归洛喀(山南)基巧管辖。哲古宗的辖区有:哲古、当许、雪拉;达玛宗的辖区有:波噶、乃西、具巴、路美、当巴、下藏。

注:措美县图册来源

解放后

1952年8月至1956年6月,哲古宗、达玛宗属江孜分工委管辖。

1956年7月1日,山南分工委正式成立后,哲古宗、达玛宗属山南分工委辖区。

1959年4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155团进驻哲古,哲古正式解放。

1959年6月12日,哲古宗、达玛宗合并组成哲古县临时县委,隶属山南分工委。

1959年7月正式成立哲古县委、县人民政府,全县划分为3个区,15个乡,其中,牧区4乡、农区11乡。

1960年设山南专区,将卡珠乡从乃东县辖区划入哲古区(即哲古风景区,措美县辖区)。哲古县属山南专区。

1961年12月25日,从乃西区划出当巴、达玛、藏达、下巴4个乡,组建当巴区委。

1965年11月2日哲古县易名为措美县,县人民政府驻当许,措美县区域沿用至今。

1987年撤区并乡,全县的行政区划调整为当许乡、下藏乡、雪拉乡、波嘎乡、乃西乡、当巴乡、路美乡、具巴乡、哲古乡、古堆乡、扎杂乡、卡珠乡12个乡,46个村委会。

1988年,全县进行撤区并乡。宗宗乡划入哲古乡,金珠、玉美乡划入当许乡,德穷乡划入乃西乡,达玛乡划入路美乡,下巴和藏达乡合并为下藏乡。同年底,全县完成撤区并乡工作后,全县共有12个乡。

1997年,面积4524平方千米,人口1.23万。县政府驻当许乡。辖12个乡:当雪乡、下藏乡、雪拉乡、波嘎乡、乃西乡、当巴乡、路美乡、居巴乡、赤古乡、廓堆乡、扎杂乡、卡珠乡。

1999年,全县12个乡合并为两镇两乡,哲古乡、卡珠乡、杂渣乡合并为哲古镇;当许乡、雪拉乡、玉美乡、波噶乡合并为措美镇;乃西乡、具巴乡、路美乡、当巴乡、下藏乡合并为乃西乡;从哲古乡划分古堆乡并单独成立古堆乡。

2000年,措美县辖2个镇、2个乡

,16个村。

县名由来

“措”藏语意为湖,“美”藏语意为下游,“措美”即湖之下游的意思。

关于措美地名来源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措美县境东北有日米湖,而城镇在此条湖的下部,因此而得名;

另一种说法是:因的措美县位于哲古措(湖)的下游而得名。

这两种说法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但经过对多年的口碑资料的分析,大部分人都认同位于日米湖下部而得名这一说法。

哲古措,汉字曾译为哲古谿卡、哲古宗、哲古谿直谷、上古谿。旧为哲古谿卡与达马谿卡辖地,1960年合并两谿为哲古县,1965年改称为措美县。

措美,藏语意为“湖下”“湖的下游”“湖的南部”。其中所指的湖就是哲古湖,措美县在哲古湖的下游。

相关参考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措美县的历史沿革

措美县解放前吐蕃时期(公元618年—842年)措美属“约茹”所辖。13世纪,元朝时大致为雅桑万户属地。元朝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帕竹地方政权在措美设立了佳孜哲古宗(即后来的哲古宗,现在的措美县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措美县的历史沿革

措美县解放前吐蕃时期(公元618年—842年)措美属“约茹”所辖。13世纪,元朝时大致为雅桑万户属地。元朝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帕竹地方政权在措美设立了佳孜哲古宗(即后来的哲古宗,现在的措美县

细水乡的建制沿革

民国24年(1935年)白沙县建立,属第一区细水乡;民国36年(1947年)复设区公所,细水乡建制被撤销;1956年12置细水乡(中乡),隶属白沙县牙叉区;1958年3月撤区建乡,升格为大乡,同年10

细水乡的建制沿革

民国24年(1935年)白沙县建立,属第一区细水乡;民国36年(1947年)复设区公所,细水乡建制被撤销;1956年12置细水乡(中乡),隶属白沙县牙叉区;1958年3月撤区建乡,升格为大乡,同年10

莆田市的建制沿革

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的活动。夏商时,莆田区域属“九州”之一的扬州。西周时,是“七闽”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属闽越地。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莆田被正式纳入行政建制以来,秦王朝时期,从建立

莆田市的建制沿革

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的活动。夏商时,莆田区域属“九州”之一的扬州。西周时,是“七闽”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属闽越地。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莆田被正式纳入行政建制以来,秦王朝时期,从建立

景县的建制沿革

远古的景县由古黄河、漳河冲积而成,林木苍莽、水草丰盛。远在商、周时期,此地为条氏国。春秋时,为晋之条地。战国时,属赵。秦时,确立郡县,条地属钜鹿郡。西汉时,境内有条(《后汉书》写作“修”)县、条侯国、

景县的建制沿革

远古的景县由古黄河、漳河冲积而成,林木苍莽、水草丰盛。远在商、周时期,此地为条氏国。春秋时,为晋之条地。战国时,属赵。秦时,确立郡县,条地属钜鹿郡。西汉时,境内有条(《后汉书》写作“修”)县、条侯国、

黟县的建制沿革

黟县建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原称黝县。宋淳熙《新安志》、明嘉靖《徽州府志》载:“秦并天下置黝、歙二县,属鄣郡。”黟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黟县属荆国,后改属吴国、江都国、广陵国。汉武帝元

黟县的建制沿革

黟县建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原称黝县。宋淳熙《新安志》、明嘉靖《徽州府志》载:“秦并天下置黝、歙二县,属鄣郡。”黟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黟县属荆国,后改属吴国、江都国、广陵国。汉武帝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