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远县的历史沿革

Posted 抚远县

篇首语: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抚远县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抚远县的历史沿革

宣统元年(1909年)在伊加嘎地方设绥远州,隶属临江府管辖。

民国二年(1913年)改绥远州为绥远县,划归吉林省依兰道所辖,民国十八年(1929年)绥远县更名为抚远县,直隶吉林省为三等县,康德元年(1934年)伪满州国改行帝制,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划东北为十四省,抚远县划归新设的三江省所辖。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东北光复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改东北为九省,将伪三江、东安两省合并为合江省,抚远县为合江省管辖。全国解放后,恢复东北三省,本县又归属于黑龙江省所辖。

抚远与国际间通商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1904年,抚远就有商号同俄国人进行贸易。

1992年5月8日,多年沉默的抚远被国务院批准为客货一类口岸。在口岸半年闲的情况下,八年累计过客30多万人次,过货30万吨,贸易总额突破1亿美元,在全省众多口岸中名列前茅。红火的口岸贸易形势,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99年7月,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亲临乌苏镇进行实地考察。

1999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准开通了抚远口岸乌苏镇至俄罗斯卡杂克维茨沃之间国际客货运输通道。至此,抚远实现了“一个口岸、两条通道”,为抚远对外贸易增添了新的生机。

抚远拥有275公里的中俄界江黄金水道,从1992年7月12日重新恢复间断百年的江海联运以来,黑龙江省船只可以从松花江、乌苏里江驶入黑龙江,由全省唯一的天然深水良港---抚远港出境,经俄罗斯一直驶向鞑靼海峡到日本海的酒田港。这条“东方水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仅使黑龙江省的船只可以直接出江入海,而且为抚远增添了无限商机,向东流动的黑龙江把抚远同内地、东北亚各国及地区(俄罗斯、美国、日本、朝鲜、韩国、香港等)连接起来,这种地缘优势使抚远县在东北亚的经济圈内成为理所当然的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的中心枢纽。

相关参考

黑龙江省抚远市海青乡的历史沿革

海青乡名源于驻地海青村名。中华民国成立后,1919年称海青镇,隶属绥远县第三区。东北沦陷后,初属抚远县第二区,后设海青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9年设置海青区。1952年8月,撤销区

黑龙江省抚远市海青乡的历史沿革

海青乡名源于驻地海青村名。中华民国成立后,1919年称海青镇,隶属绥远县第三区。东北沦陷后,初属抚远县第二区,后设海青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9年设置海青区。1952年8月,撤销区

安徽滁州定远县的历史沿革

阴陵、东城、曲阳(战国-东晋)定远县境古为淮夷之地,战国时期属楚地。秦设郡县时,属九江郡辖的阴陵(今定远县靠山乡古城村)、东城(治今定远县大桥镇三官集)县。西汉时,县境内设阴陵、东城二县和曲阳侯国(治

安徽滁州定远县的历史沿革

阴陵、东城、曲阳(战国-东晋)定远县境古为淮夷之地,战国时期属楚地。秦设郡县时,属九江郡辖的阴陵(今定远县靠山乡古城村)、东城(治今定远县大桥镇三官集)县。西汉时,县境内设阴陵、东城二县和曲阳侯国(治

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的历史沿革

南朝梁大同十年(公元544年),分雩都县南三乡地,“于今县南七十里安远水南置安远县”。(唐《元和郡县图志》),以水名县,属南康郡。隋开皇中(公元581年至600年)安远县并入雩都县,开皇九年(公元58

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的历史沿革

南朝梁大同十年(公元544年),分雩都县南三乡地,“于今县南七十里安远水南置安远县”。(唐《元和郡县图志》),以水名县,属南康郡。隋开皇中(公元581年至600年)安远县并入雩都县,开皇九年(公元58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高石镇的历史沿革

高石镇的前身是高石场,隶属威远县龙会区。解放前叫高石场,解放后曾叫高石公社、高石乡,自撤区并社后才正式叫威远县高石镇。在很早以前,还没有高石场,威远都还不是一个县。从资州(资中)到荣州(荣县),经过宋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高石镇的历史沿革

高石镇的前身是高石场,隶属威远县龙会区。解放前叫高石场,解放后曾叫高石公社、高石乡,自撤区并社后才正式叫威远县高石镇。在很早以前,还没有高石场,威远都还不是一个县。从资州(资中)到荣州(荣县),经过宋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的历史沿革

平远县治始设于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当时以广东程乡县的豪居都(今仁居镇)为中心,并析福建的武平、上杭,江西的安远,广东惠州府的兴宁四县边地,以原设在豪居都林子管通判府馆址为基础,扩大筑城,罢馆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的历史沿革

平远县治始设于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当时以广东程乡县的豪居都(今仁居镇)为中心,并析福建的武平、上杭,江西的安远,广东惠州府的兴宁四县边地,以原设在豪居都林子管通判府馆址为基础,扩大筑城,罢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