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邛崃的历史沿革
Posted 历史
篇首语: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成都市邛崃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成都市邛崃的历史沿革
邛崃先秦时期
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灭蜀以后,由于政治和军事需要,在蜀地修筑城池。临邛、成都 、郫三地土地肥沃、地当要冲,临邛故地更有铁矿资源、天然气井,交通便利,市场繁荣,故秦惠文王于更元十四年(前311)派蜀守张若主持修筑三城(一说张仪亦参与修筑事宜)。因临邛故地素有邛民(邛族)聚居,故取名临邛。临邛城店肆林立,规模宏大,城址在今邛崃临邛镇。周据《华阳国志·蜀志》载:“临邛城周回六里,高五丈。造作下仓,上皆有屋,而置观楼射栏。”城的主体为木结构。当时郡县制尚未普及,临邛城实为县的雏形,辖地今崇州、新津、大邑及都江堰一部分等地。
邛崃两汉时期
历代演变2300年来,临邛城饱经沧桑,西汉末至王莽“新”朝时,城郭损毁,导江卒正(即蜀郡太守)公孙述设署临邛,主持营建新城,称为公孙城。
邛崃唐宋时期
自西晋怀帝永嘉六年(312)至西魏废帝二年(553),因战乱不息,临邛又为僚人所扰,乃将县治迁移至今崇庆县境内,凡240年。临邛县城,迭遭破坏,又自唐文宗太和三年(829)起先后数次被南诏、吐蕃等攻陷,州城残破,满目荒凉。
邛崃明清时期
明宪宗成化十九年(1483),官府用泥士筑成简陋城垣,历30余年而崩裂。
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知州李廷诏主持改筑,高2丈,加厚6尺,周长1423丈,约九里七分,垛口3700座,用石条包砌。城有四门,各门均建城楼。楼檐悬木匾,东曰“东望锦城”;南曰“南挹蔡蒙”;西曰“西宁番倮”;北曰“北跨鹤雾”。又于城之东南角上建“聚奎楼”企求本州文运亨通,科甲绵延。楼上塑“魁垦点斗”泥像,城墙外围开凿护城河。
明末清初,战乱频仍,州城残破,户口锐减,常有虎豹出没。
直至康熙三十二年(1693)知州戚延裔捐资助修城垣,民得安居。乾隆二十九年(1764),在知州王采珍主持下,大力维修。城周1638丈,合九里一分。城开四门,另辟一门于东南角“聚奎楼”下,名“小南门”。除修复城墙外,又补砌女墙垛口1738座。东城楼名曰“涌泉楼”, 匾曰“环江沃野”;南为“挹翠楼”,匾曰“崃山拥秀”;西为“鉴湖楼”,匾曰“瑞霭云吟”,北为“跨鹤楼”,匾曰“灵绵雾岭”。城貌壮观,超轶前代。清嘉庆年间,城垣先后发生三次崩裂,均经官署维修完固。此后经历百余年直至解放,均未维修。
1958年拆除城墙改筑围城公路,但古城轮廓清晰可睹,护城河亦如旧貌。
邛崃中华民国时期
初仍称邛州,废除道制,邛州直隶省府。2年又恢复道制,以道辖县,邛州改为邛崃县,归上川南道管辖。17年又裁废道制。24年,防区制结束,实行行政督察区制,邛崃县归第四行政督察区管辖,直到解放。
邛崃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建国初,划四川为川西、川东、川南、川北4行署区,行署下设专区,邛崃县属川西行署区的眉山专区管辖。
1952年撤销行署成立四川省,邛崃县划入温江专区。
1959年2月15日,邛崃县与蒲江县合署办公。
1960年4月2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蒲江县,合称邛崃县。
1962年11月1日起,又恢复两县建制。
1968年9月,改温江专区为温江地区,邛崃县属其管辖。
1983年撤销温江地区,将所辖邛崃等县划归成都市管辖。
1994年6月6日,撤销邛崃县,改设邛崃市(县级),市人民政府驻临邛镇。
1997年,邛崃市面积1377.4平方千米,人口63.6万,辖16镇17乡。市政府驻临邛镇。
1999年,邛崃市辖18个镇、15个乡:临邛镇、固驿镇、羊安镇、牟礼镇、桑园镇、平乐镇、夹关镇、火井镇、水口镇、冉义镇、回龙镇、高埂镇、前进镇、高何镇、石坡镇、临济镇、卧龙镇、泉水镇;战斗乡、茶园乡、宝林乡、孔明乡、石头乡、下坝乡、天台乡、太和乡、道佐乡、油榨乡、银杏乡、南宝乡、大同乡、马湖乡、南君平乡。
2004年9月8日,撤销泉水、兴贤、石坡3个镇及下坝、南君平、马湖、银杏、太和、石头6个乡。将原泉水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羊安镇;羊安镇政府驻羊安场。将原下坝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平乐镇;平乐镇政府驻平乐场。将原兴贤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牟礼镇;牟礼镇政府驻牟礼场。将原南君平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桑园镇;桑园镇政府驻桑园场。将原马湖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水口镇;水口镇政府驻水口场。将原银杏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火井镇;火井镇政府驻火井场。将原太和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天台山镇;天台山镇政府驻天台山场。将原石头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临济镇;临济镇政府驻临济场。将原石坡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大同乡;大同乡政府驻大同场。
相关参考
中国西南地区最大平原和河网稠密地区之一,中国最大芒硝产地。又称盆西平原或川西平原。位于四川盆地西部。 广义的成都平原,介于龙泉山和龙门山、邛崃山之间,北起江油,南到乐山五通桥。包括北部的绵阳、江油、
中国西南地区最大平原和河网稠密地区之一,中国最大芒硝产地。又称盆西平原或川西平原。位于四川盆地西部。 广义的成都平原,介于龙泉山和龙门山、邛崃山之间,北起江油,南到乐山五通桥。包括北部的绵阳、江油、
邛崃市?秦惠文王公更元九年(前316年)于今邛崃临邛镇筑邛崃城。?即蜀郡太守公孙述设署临邛,主持营建新城,称为公孙城。?元归嘉定州。明复升为州。清依明称邛州。民国改县。?1950年1月16日邛崃县人民
邛崃市?秦惠文王公更元九年(前316年)于今邛崃临邛镇筑邛崃城。?即蜀郡太守公孙述设署临邛,主持营建新城,称为公孙城。?元归嘉定州。明复升为州。清依明称邛州。民国改县。?1950年1月16日邛崃县人民
李冰兴建都江水利。开明治水的主要目的是解除岷江的水害。李冰治水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岷江的水利,即利用岷江水来发展成都平原的农业和航运。成都平原地处四山之中,东为龙泉山,南为峨眉山,西为邛崃〔qiongl
李冰兴建都江水利。开明治水的主要目的是解除岷江的水害。李冰治水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岷江的水利,即利用岷江水来发展成都平原的农业和航运。成都平原地处四山之中,东为龙泉山,南为峨眉山,西为邛崃〔qiongl
在四川成都市灌县城西北约15公里处,有一座道教名山——青城山。它背靠雄伟的邛崃山脉,隐伏在幽深的岷江峡谷之中,山上林木葱笼、四季长青,诸峰环抱,形如城廓,故得名青城山。又传说黄帝曾封青城山为五岳丈
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中国著名风景名胜区,四川省著名游览地。又名丈人山,系灌县一带山地的总称,包括天仓山、丈人山,方圆百余公里。最高的老霄顶,海拔1600多米。青城山背靠邛崃山,面向成都平原,林木葱笼,
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中国著名风景名胜区,四川省著名游览地。又名丈人山,系灌县一带山地的总称,包括天仓山、丈人山,方圆百余公里。最高的老霄顶,海拔1600多米。青城山背靠邛崃山,面向成都平原,林木葱笼,
岷江和大渡河的分水岭,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地理界线和农业界线。为四川盆地灌县至天全一线以西山地的总称,自北向南主要有海拔5551米的霸王山、海拔5072米的巴朗山、海拔5338米的夹金山和海拔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