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的历史沿革
Posted 汝南
篇首语: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息县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息县的历史沿革
大美息县
息县夏、商时期属豫州,周武王时封文王三十七子羽达为息侯。
始建息侯国,国都在今息县城西南6公里的青龙寺。
公元前682年,楚灭息国置县,秦因之。西汉改名新息县,历东汉、魏、晋、南北朝均属汝南郡(国)。
西晋建立后,新息县为汝南国治。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东晋、后秦等政权据有,均以此地为汝南郡治。
南北朝时南朝刘宋、萧齐王朝,仍为汝南郡治。北魏又增置东豫州。南朝萧梁先置豫州汝南郡,后又改称淮州。东魏时复为东豫州汝南郡治所。北周时改置息州,均为州郡治所在地。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汝南郡,大业三年(607)废息州为汝南郡。新息县属之。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以县置息州,贞观元年(627年)废息州,县属豫州,宝应元年(762年)以后属蔡州。先后为梁、唐、晋、汉、周5个王朝据有。
北宋建立后,新息县属蔡州。金朝泰和八年(1208年)置息州,以新息县为州治所在地。并移今县城。
元朝(蒙古国)元中统三年(1262)省,四年(1263)复置息州;至元三年(1266年)将新息县省入息州。至元三十年(1293)属汝宁府。
明洪武四年(1371)降息州为息县,属中都临濠府(后改名凤阳府)。七年,属汝宁府光州。
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光州为直隶州,息县属之。
民国元年(1912)直属河南省。三年属豫南道。
1917年,属河南省第十三行政区。
1921年,属河南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5月属潢川专区,1952年10月属信阳专区,1970年属信阳地区。
199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并由省人民政府7月29日正式通知,撤销信阳地区,改设地级信阳市。息县属之至今未变。
相关参考
息县夏、商时期属豫州,周武王时封文王三十七子羽达为息侯,始建息侯国,国都在今息县城西南6公里的青龙寺。公元前682年,楚灭息国置县,秦因之。西汉改名新息县,历东汉、魏、晋、南北朝均属汝南郡(国)。西晋
息县夏、商时期属豫州,周武王时封文王三十七子羽达为息侯,始建息侯国,国都在今息县城西南6公里的青龙寺。公元前682年,楚灭息国置县,秦因之。西汉改名新息县,历东汉、魏、晋、南北朝均属汝南郡(国)。西晋
位于东经114.7°,北纬32.3°,在河南省南部,淮河北岸。息县古为周代息国故地,西汉置县,以古国为县名。并加一“新”字,置新息县。元为息州,明改息县。
位于东经114.7°,北纬32.3°,在河南省南部,淮河北岸。息县古为周代息国故地,西汉置县,以古国为县名。并加一“新”字,置新息县。元为息州,明改息县。
西周时期,信阳境内分布着申、息、弦、黄、江、蒋、蓼等诸侯国。春秋战国时期,从公元前688年开始,楚国相继吞灭上述各国,委派县尹(尊称为县公)进行管理,设置了直属于楚国中央管辖的地方政权——申县、息县、
西周时期,信阳境内分布着申、息、弦、黄、江、蒋、蓼等诸侯国。春秋战国时期,从公元前688年开始,楚国相继吞灭上述各国,委派县尹(尊称为县公)进行管理,设置了直属于楚国中央管辖的地方政权——申县、息县、
淮滨县是建国后的新置县,由固始、息县两县析置。1951年7月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决定:设置淮滨(县级)办事处,由潢川专员公署领导;1952年8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撤销淮滨办
淮滨县是建国后的新置县,由固始、息县两县析置。1951年7月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决定:设置淮滨(县级)办事处,由潢川专员公署领导;1952年8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撤销淮滨办
马头水乡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就已有农民在此务农,民俗文化发达,悠久的历史为马头水乡留下丰富的人文景观。多福寺、龙泉寺、土堂大佛等遗迹多达30余处。至今保留有600多年的历史遗迹,如墙门,庭院、碑刻、砖雕
马头水乡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就已有农民在此务农,民俗文化发达,悠久的历史为马头水乡留下丰富的人文景观。多福寺、龙泉寺、土堂大佛等遗迹多达30余处。至今保留有600多年的历史遗迹,如墙门,庭院、碑刻、砖雕